吞刀片、吞勺子,吸毒者这些自残、自伤行为背后暗示了什么?
毒品的危害不仅仅是破坏身体、摧毁心智,更重要的是造成心灵上的创伤,有些正常人可能因吸毒而产生自伤、自残行为,最后稍不注意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吸毒人员出现吞钉子、刀片,割腕等自伤、自残行为时,其实是在暗示人们他们已经处于一种非常危险的心理状态:毒品可能导致其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或是精神问题。
当一个人吸毒成瘾时,多伴随着某种程度的精神障碍,这种情况在新型毒品吸食者中表现最为明显。
像冰毒、麻古、K粉、摇头丸等新型合成毒品成瘾可致严重的精神障碍,具体表现为多疑、焦虑,情绪冲动,典型的“一言不合就动手”等。
处于障碍阶段的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性障碍,包括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心境障碍(包括抑郁症、或躁狂和抑郁同时发作等)。
首先,要说的一点就是,吸毒带来的抑郁症所致吸毒患者的自伤、自残。
在毒品强烈药效下,吸毒者往往或感觉十分舒适、飘飘欲仙,或情绪亢奋、强烈追求刺激,而当药效过后,陷入一种强烈的空虚、孤独的对比。
反复吸食毒品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两种极端情绪体验交替的过程。吸食者心灵上痛苦不堪,生活中遭受挫折妄图在毒品中寻求安慰,而短暂药效过后所带来的空虚更让人陷入绝境。
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外,随着吸食时间的增长,人会明显变得萎靡不正,茶饭不思,导致严重抑郁症。
抑郁症是自杀率最高的精神疾病,情绪低落、悲观自责,睡眠差,明明没有身体疾病却感到身体多处不适,严重的可出现自杀的行为和念头。
吸毒患者严重缺乏安全感,而抑郁症更让其陷入无边恐惧之中,往往就选择了自伤、自残来逃避现实问题。
其次,新型毒品的成瘾吸食者出现精神障碍时所表现出的自伤、自残,其实是超乎理性控制的。
这种“精神障碍”的吸毒患者更可怕:脑中出现的幻觉可伤己更伤人。不乏精神障碍吸毒者引发的肇事肇祸案件,有些甚至引发严重刑事案件。
正常人的大脑受到毒品的恶性刺激,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伤,脑细胞或组织遭到不可逆的病理性病变,通俗点说就是毒品让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有暴力倾向的“苯丙胺类精神病患者”。
吸食毒品导致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它可能让已经戒毒的人“走不出来”。
因长期吸毒易致吸毒人员的睡眠紊乱,大多又同时服用镇静安眠类药物,导致吸毒人员多药滥用,也会引起精神障碍,情感淡漠、易激惹、行为紊乱、部分有意识障碍。共患使吸毒者与精神障碍都变得更复杂,更难治。
当然,面对吸食者出现的自伤、自残,也不排除一个问题:用自伤、自残的行为来逃避戒毒治疗。因吸毒导致的人格障碍,一些吸毒者自残的起因可能是严重内疚、自罚、压抑以及毒瘾发作痛苦难耐等。
更有些在毒品滥用中自甘堕落,从而不爱惜自己身体,以此作为要挟或威胁来达到换取毒品的手段。
吞食异物(如皮鞋钉、皮鞋铁条、戒指、扣子、打火机铁头、牙刷、钥匙、勺子、筷子、刀片、缝衣针等异物)、撞墙等方式来换取毒品。而拿头撞墙表现多为擦伤、皮下淤血、头皮淤血、头皮裂伤,严重者可导致颅内血肿。
当发现有自残行为的先兆或已经发生自残行为后,应给予恰当的对症和支持治疗,要重视情感、思想、意识、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对治疗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亲情关心,打消他们企图通过自伤自残来达到某种目的的念头。
吸毒者的自伤、自残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发出“求救信号”。
亲友沾染毒品,痛心疾首之余,更不能忽视这个关键问题:自伤、自残这种行为的背后,其实是严重的自我否定。这些消极情绪影响着其生活态度与人生观。家人、朋友对此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其实应该需要到专业的戒毒医疗机构进行系统、科学的治疗。
药物滥用及其并发症需要专业、对症的躯体疾病治疗、以及对心瘾的控制。
新型合成毒品成瘾导致的精神障碍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症治疗,以专业药品拮抗毒品引起的大脑神经递质紊乱,营养脑神经细胞,修复大脑功能,恢复正常的精神活动。
消除如幻觉、妄想、猜忌、疑心重、易激惹、情绪暴躁等精神症状,恢复自知力、记忆力。在消除吸毒患者的精神病症状的同时,更辅以专业的心理康复治疗。
针对这些存在精神障碍的高危戒毒者,一个安保措施完善、日常管理严格、技术专业的医疗机构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湖南康达自愿戒毒中心拥有一套完整、细致的安检流程,在戒毒患者入院进行治疗时进行细致入微的安全检查,避免患者吞食异物等危险行为。
在在管理上,医生、护士、保安、后勤等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监督,消除安全隐患,让每一位戒毒人员安全地接受科学、系统的戒毒治疗。
戒毒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戒毒患者回归社会时,更离不开家人、朋友、社会的支持。
戒断毒瘾后,家属要积极配合和督促戒毒人员定期参加社区活动,定期和不定期的接受心理辅导和成瘾物质的检查,起到督促、约束和预防的作用。
所以,家属的态度对戒毒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积极配合和有效的监督方式有助于提高戒毒者的社会生活技能和抵抗毒品的诱惑能力,从而达到完全摆脱毒品的目的。
要多一份鼓励,少一份责备;多一份呵护,少一份歧视。加强与戒毒人员的交流与沟通,给予其充分的信任、尊重,保持与戒毒医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戒毒中出现的生理症状和思想波动,保持良好的戒毒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