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类人容易得胃癌,消化科医生告诉你怎么筛查

首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胃

胃主要由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和幽门构成,它一般位于人体胸骨剑突的下方,肚脐上方,略微偏左,上经贲门连接食管,下经幽门连接十二指肠。胃壁主要包含5层,从里往外依次为:胃黏膜(分泌胃液和消化酶)、黏膜下层、胃肌层(收缩蠕动)、浆膜下层和浆膜外层。

从形状上来说胃是一个蚕豆形肌性空腔脏器,它能储存食物并能分泌胃液进行食物消化,食物经胃液初步消化后通往小肠的第一部分,也就是十二指肠。

胃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问题,比如胃炎、胃溃疡、胃癌等。

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60-74岁年龄段发病和死亡最高,近年来胃癌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这跟我们的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及压力都脱不开干系。

2015年,胃癌全年新发67.9万例,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列第2位;死亡49.8万例,居所有肿瘤第2位,占全世界胃癌死亡的2/3。

环境中很多化学物质与胃癌的发病关系密切,现有研究证实吸烟、喜食熏制食品、腊肉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等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

此外,胃癌患者家属发生胃癌的几率较一般人会高。

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间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早期胃癌经过治疗后,5年生存率超过90%。

然而我国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对患者的预后极为不利。若要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对普通人群进行胃癌筛查。

哪些人更容易得胃癌?

依据《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其作为胃癌筛查对象人群:

1.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 HP(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3.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4.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即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

5. 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6.EB病毒感染: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会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感染这种病毒,EB病毒与某些淋巴瘤的形成有关。大概有5%~10%的胃癌患者的癌细胞中会含有这种病毒。

7.职业因素:在煤矿、金属矿、化工厂、及橡胶产业的从业人员可能有更高的胃癌风险。

8.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9.长期精神抑郁紧张、熬夜、工作环境恶劣、三餐不规律等的人群。

10.黑斑息肉综合征(PJS):

这种综合征患者的肠、胃及其他部位长有息肉,包括鼻部、肺气管和膀胱。也能导致嘴唇、面颊内侧和其他地方长有黑斑。患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胃癌及其他部位的癌症风险都比常人更高。

查什么?

在检查方法上,胃癌筛查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和内镜检查两方面。

血清学筛查

(1)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

作为针对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界限值,具有较好的筛查效果,可以筛查出是否属于高危人群。

(2)血清胃泌素17(G-17)检测:

研究表明,当血清G-17水平升高,可以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血清G-17联合PG检测可以提高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3)HP感染检测:

目前认为HP感染是肠型胃癌(占胃癌绝大多数)发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胃癌的发生是HP感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次于HP感染。

因此,在胃癌的筛查流程中,HP感染的检测成为必要的筛查方法之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抽血检查HP只能查出抗体是否阳性,也就是说,不能断定是否现症感染,临床上常采用的检测方式是碳13/14呼气试验;它简单便捷、费用低廉,准确率高达99%,是目前的首选。

内镜筛查

(1)电子胃镜筛查:

胃镜+活检是目前诊断和发现胃癌的金标准,目前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都配备了先进的电子胃肠镜系统,内镜医师水平也逐渐成熟。

由于普通胃镜会有不适感,所以大多数医院都开展了无痛胃镜和舒适内镜检查技术,使胃镜检查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舒适、无痛的检查。

(2)磁控胶囊胃镜筛查:

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主要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具有全程无痛苦、便捷、诊断准确度高的优点。

通过有效的胃准备和磁控操作技术,对胃病变的诊断可实现与常规电子胃镜高度一致的准确性,有助于发现胃癌前病变或状态,可用于自然人群的胃癌大规模筛查。

但是,其缺点是费用较高,不能取活检和镜下治疗,发现可疑病变,仍需要普通内镜重复检查。

(3)高清内镜精查:

可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而且还能提供病变深度、范围、组织病理学等信息。同时,充分的检查前准备(包括口服黏液祛除剂如链霉蛋白酶等、祛泡剂如西甲硅油等、局麻或镇静)也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基础。

目前通过胃镜精查(放大、染色、NBI+活检等先进技术),能发现大部分的胃、食管早期癌,并且能开展镜下早癌治疗术。

怎么查?

遵循《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参考国内外的既往胃癌筛查方法,结合国内最新的临床证据,我国目前对胃癌发生风险最高的人群采取内镜精查策略,从而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及时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结果若为阴性,也要定时随访。

针对相对低风险人群,则通过血清检查和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进行分级,并采取合适的随访策略:

胃癌高危人群,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

胃癌中危人群,每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胃癌低危人群,每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总之,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胃癌死亡率,其关键在于胃癌的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进行早期胃癌的筛查,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感谢关注胃肠病:科学 严谨 专业 通俗

撰文:胃肠病科普
编辑:孙慧婷  联系:dulin66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