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儿子为母亲张翠屏整理遗物时,...

1982年,儿子为母亲张翠屏整理遗物时,发现床底下藏了一个四四方方的盒子,他四处寻找盒子的钥匙都没有找到,又好奇盒子里面有什么,就用斧头把锁砸开了,没想到盒子里的东西让他彻底惊呆了,印证了母亲临终前的遗言!
 
张翠屏1912年出生于河北承德的贫苦农民家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翠屏从小就洗衣做饭,帮助家里干着家务,在家人的撮合下,张翠屏和一位农民朱殿坤结婚了,过着平淡而充实的生活。
 
抗战爆发后,朱殿坤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交通员,张翠屏家里也就成了八路军的秘密据点,因为张翠屏性格活泼,做事雷厉风行,同志们都称呼她为“麻利嫂”。
 
当时八路军冀东军区潜伏在兴隆县五指山,司令名叫李运昌,张翠屏夫妇自此与李运昌相识,为八路军提供了很多援助。1943年1月,李运昌接到密电,上面写着“7000多名敌军已经形成合围圈,目标是将我军一网打尽”,整个上下山的路口都被封死,我军只有300余人,这是一场注定不会胜利的战斗,急坏了李运昌。
 
危难关头,张翠屏站了出来,说“我知道一条下山的秘密小路,带领战士们跑出去应该没有问题”。不过张翠屏怀孕近9个月,挺着一个大肚子,李运昌犯难了,他婉言谢绝了张翠屏的好意,但张翠屏特别激动“您放心司令,我从小身体就好,为大家带路没问题的,请让大伙抓紧跟我走吧”。
 
李运昌这次没有推辞,同意了张翠屏的建议,在大雪纷飞的夜晚,张翠屏顶着凛冽的北风,穿过密林,来到了一处断崖边,张翠屏背着绳子蹬着石缝攀岩而上,很快,她爬了上去,把绳子系在了立崖上的大树上,将绳子扔给了崖下的战士们,战士们一个个完成了攀爬。
 
由于太过劳累,张翠屏动了胎气,孩子早产,张翠屏坐在冰面上向旁边想来搀扶的战士们说“兄弟们,请给我点时间,不要扶我”,战士们看到张翠屏的样子很快明白过来,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圈,为张翠屏遮挡吹来的寒风。
 
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孩子出生了,为了纪念张翠屏的救命之恩,李运昌司令提议给孩子取名“冰儿”,并在摆脱日寇追击后向张翠屏深深地鞠了一躬,说“害大嫂受苦了!” 张翠屏则赶紧扶起了李运昌“司令哪里的话,没有共产党,哪有我们的今天啊,应该是我们谢谢你”。
 
到冰儿2岁的时候,有一次送信途中,朱殿昆被日寇盯上,为了保护情报,朱殿昆一口吞下了信,没想到气急败坏的日军竟然用刺刀刨开了他的肚子,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朱殿昆牺牲后,张翠屏并没有过多时间悲伤,她承担起了传递情报的重任,有一次八路军在张翠屏家中寄存了10箱子弹,为了防止敌人发现,张翠屏在箱子上用粮食进行了伪装。子弹很沉,一箱就是160斤,很快,日军到村里扫荡,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张翠屏又将10箱子弹一个人一箱箱扛到了山顶,成功躲避了敌人的搜查。
 
平时,张翠屏节衣缩食,把所有的粮食都留给了抗日的战士,每次战士们没有了口粮都会来张翠屏这里“借粮食”,在交战最激烈的时候,张翠屏总会提着篮子将粮食藏在山上约好的地点,八路军吃完这些粮食继续扛枪作战,保家卫国。
 
日积月累下,张翠屏被“借走”的粮食越来越多,仅留下的欠条就有7000多斤,建国后,政府贴出公告,让持有借条的群众兑换小米,但张翠屏带着儿子却选择将7000多斤的欠条压到了箱底,用一把锁紧紧的锁住。
 
1959年,张翠屏家中粮食颗粒无收,即使在如此情况下,张翠屏也从来没有提到过政府曾经欠自己粮食的事,一家人忍饥挨饿不愿给国家带来一点点的负担,更没有说过自己丈夫朱殿坤为革命献身以及自己帮助八路军的事迹。
 
后来,曾经的“冰儿”朱海清成了兴隆县铁厂的一名职工,1982年,辛苦一生的张翠屏走到了生命尽头,临终之时,她拉着儿子的手说“八路军有恩于我们,李司令是为人民服务的国家干部,咱们不能提以前的往事给他们添堵,更不能找人家给咱们办事啊!”70岁的张翠屏坦荡地离开了人间。

从1949年开始,李运昌就曾拜托战友帮助寻找麻利嫂,但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却毫无收获。1984年,牵挂了20多年的李运昌再次提出尽快找到冰儿和他的母亲。在多方打听下,负责同志找到了朱海清,朱海清终于与李运昌相见了。
 
见面时,李运昌一把抱住了朱海清,而朱海清喊了一声“爷爷好!”当时李运昌才得知,张翠屏已经去世,而张翠屏去世前还曾让儿子和儿媳发誓,不要去麻烦李运昌。
 
1984年,朱海清的父亲朱殿昆被组织确认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而朱海清每年都会去北京看望李运昌爷爷,为他送一些家乡的土特产,他们的情谊就这样维系着,没有任何的利益纠葛。
 
张翠屏的一生隐姓埋名,绝口不提自己的贡献和遭遇的苦难,她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舍小家保大家,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这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向张翠屏和朱殿昆一家人为革命作出的贡献致敬,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左一为张翠屏,右一为李运昌和朱海清见面时的场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