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原创散文《游龙凤山记》

  河南省汝州市龙凤山(又名石留寨),奇峰竞秀,造化绝天,为著名风景区。迎旭寨,坐落在海拔810米的大青山上。它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耗时8年始成,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依山就势,在悬崖峭壁上建筑山寨石城,乃绝世奇观!石墙蜿蜒,四周相护,有石梯、瞭望孔和射击孔。历代山民,凭借天险石寨抗击贼寇。1944年,八路军王树声、皮定钧部和当地民兵,利用山寨天险,远枪打,近石砸,歼灭来犯日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古山寨奇峰摩天,风光漩旎。而今已成红色旅游胜地。

2008年4月7日,我有幸陪同80岁高龄的汝州籍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鲁慕迅先生以及“清茶谈艺”绘画学习班的十几个汝州画家一同游览了大峪乡的石留寨(又名龙凤山)。

我们一大早就从金庚医院对门的锦绣宾馆出发,经汝登公路,左盘右旋,驶入了一条水泥铺就的村村通乡间公路。一路上,鲁老望着车窗外万紫千红的春色,显得非常兴奋。他告诉我:“现在南方有好几家大企业、大老板答应为我建艺术馆,我都谢绝了,我是汝州人,艺术馆要建就要建在家乡。前年市领导专门派人把我请回来,并带我看了几个大企业,非常热心地决定要建艺术馆。我打算将来艺术馆建成后,将我收藏的全部古今名画都捐赠给艺术馆。我收藏的一幅古画,现在有人出资1000万,我也没有卖给他,现在这幅画我不敢放在家里,而是存放在朋友那里,将来也要捐给艺术馆。”

鲁老热爱家乡的一颗赤诚之心,令我既感动,又敬重,我也企盼着“鲁慕迅艺术馆”早日建成。

我们的车子停在了石留寨下的青山后村,村中四周桃花红,梨花白,成群结队的黑蝴蝶在翩翩起舞,村中的狗儿也在摇着尾巴欢迎我们的到来,时有松鼠在崖头蹿来蹿去,在这里仍能看到“草帽对袄,荷锄别镶刀”的传统的农民形象,黄牛驮着梨耙慢悠悠地从街上走过,羊儿叫,狗儿跳,漫步村街,徜徉田畴,一幅古老的田园牧歌图画,出现在我们面前。

村中有一棵大皂角树,躯干虬曲,枯似焦炭,一块块皱裂的树皮就像是氧化了的黑铁铠甲。整棵树就像是一个佝偻着身躯的老人,曾经年轻挺拔过的躯体已日趋萎缩和暗淡,然而它还在风风雨雨中站立着,站立在生命和死亡之间,成为一道风景;它已经没有了阔大浑实的树冠,几根新枝横斜交汇着,枝条上冒出了几片新芽——展露给世人以新的希望和生机。

我们初次见到这棵树的人都为它捏着一把汗:有的枝条也就手臂粗细,实在是太孤单,太孱弱了,仿佛随时都会被死亡的手指掐断。可是,一年,又一年,多少人步履匆匆地走掉了,它依然坚挺如故,于是,它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一种象征,成了人们共有的欣慰。

人们默默地为它祈祷。这里的老人们说:“这棵树啊,是树中的神,前几年有个大城市来的人出价8000元,要连根把它拔走,我们没有卖给它。”

这棵树的老根暴露在山路上,断崖前,有的地方像蛇头,有的像乌龟,有的像飞鸟,鲁老掏出照像机,从各种角度拍下了这些奇形怪状的老树根。

此时的蓝天白云下,是开满了桃花、梨花的山,山半腰,烟雾腾腾,真是一幅淡墨山水、鸟语花香的图画。我说:“鲁老,如果不是亲临现场,恐怕在画室是想象不出这样的美景的。”

鲁老说:“光有现实还不行,还得有想象。画面上不能平均对待,该细则细,该粗则粗,我们要有一种闲情,不赶路,不赶饭,用心去观察,体验,闲情是艺术家必须具备的素质。匆匆忙忙不行,要慢慢走,慢慢画,细观察,处处留心皆学问,万物静观皆自得。”

据鲁慕迅“清茶谈艺”研究会会长王奇松介绍:“去年鲁老从武汉回到汝州,让每人拿出两张作品像医生号脉一样,针对每一个人的情况,指出优缺点和今后努力方向。他此次回乡,一不收1分钱礼,二不拿1分钱东西,三不接受宴请,吃家乡的馒头,喝家乡的稀饭。在自在庵办了个‘清茶谈艺’绘画学习班。那地方离城远,他把大家集中在那里,不被外界干扰。他说:‘我们是搞学问,不要给领导添麻烦,也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不要张扬,结束时,再宣传,所以希望大家努力呀,将来宣传,也不要宣传我,要宣传大家,我们一定要埋头苦干,干出成绩来!’这次鲁老回汝,又带领我们连续几天上山写生,明天下午还要在金庚医院会议室,逐一品评我们最近画的画。”

我们边说边来到了半山腰的一片树林中,鲁老指着这片林子说:“一幅画的成功,有很多机缘,画逆光和亮的树,很有情调,不是太阳直射,逆光,有看不清的东西,才引人入胜。都画清楚了,反而不好。要让看的人自己去想象。好画是欣赏者和画者共同完成的。画要有文化内涵,朦朦胧胧的,言犹尽而意无穷。”

鲁老见了路边的野牡丹,也要蹲下来仔细观察、拍照、见了一块与众不同的石头,也要捡起来研究半天,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我们中午在一家农家石磨周围进行了野餐,大家纷纷把自己带的食品、饮料、水果掏出来,摆放在石磨上,有说有笑,共同品尝。饭后一鼓作气登上了石留寨。

石留寨上石屋众多,有指挥部、炮台、水井、库房、兵营等等,放眼山下,如大海狂涛,苍苍莽莽,有的似海鲸,有的似卧牛,寨墙四周如刀砍斧削,绝对在别处看不到这些奇异的景致。在石留寨巧遇到了我20年前结识的文友刘金瑜,我当年赠送他的《张宇小说选》,他说至今仍还保存着,他家住大峪乡青山后村,已有3个子女,家里养的老母猪一窝下了十几只猪娃,他还从山上采回了3个大蚂蜂窝。

鲁老手指石留寨四周的自然风光,动情地说:“我们在山下看的树根,多丰富,多美,我们就是要在这千变万化中发现美的东西,发现美的节奏,美的韵律。到大自然中来,吸收营养,无论画画,写文章,大自然万师造化,这就是老师。凡书画有韵则有美。音乐有长短高低,绘画有粗细,浓淡,要讲节奏和韵律,将美的东西改造加工,更加鲜明,韵律更美。我们登山,那苍茫的气势,能开阔胸襟,摆脱媚俗,借大自然充实自己。求艺之道,半在修炼,半在悟性。修炼者,朝斯夕斯,矢志不移,甘于寂寞,安于清贫,不计毁誉,尽去杂念,作虔诚的艺术信徒;悟性者,乃对艺术真谛的深刻领悟与对艺术规律之深入把握。对一个大画家来讲,要很全面,如齐白石花鸟、山水、人物都好,张大千山水削人物削花鸟都很精到,大家要很好学习,研究。我画花鸟吸收了很多山水画的东西,前几年我画菊花叶子从陈子庄山水画的皱法搬到勾叶脉里。山水、花鸟互相借鉴,不能有偏见,我的两个教师既画山水,又画花鸟,第一个启蒙老师擅长画石头,要博和专相结合,有些人一辈子就会画梅花或竹子,那叫什么专家?比如京戏有很多名演员,演黑头的能反串青衣、武生等。”

下山时,有一片红土地,四周开满了桃花、梨花,鲁老停下脚步说:“把这片红土地作底色,再画上几棵花草,就是一幅很不错的画。我们搞艺术,就要作虔诚的艺术信徒,高官厚禄、百万财富也不为所动。要安于清贫,甘于寂寞,这是我的座右铭。名利两字,影响团结,我在深圳搞画展,工作人员把我的画挂在中间,我坚决拿下来挂在后边不显眼的地方。要有平常心,看淡名利。我在武汉参加一个活动,省委书记来和大家照合影像,我提前走了,他来,我不照,我是搞艺术的,从不拿和名人照像、合影当成到处宣传、炫耀的资本……”

这次陪鲁老游石留寨,听鲁老谈艺术,先生那生性宁静、待人宽厚而仁慈,甘于淡泊,襟怀高远,心胸豁达,潇洒飘逸,追求真善美,炉画书诗,透视历史,拥抱自然,咀嚼生活,直面人生,以寻求艺术的真谛的高风亮节,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真是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跟着先生学艺术,学做人,受益匪浅。我为故乡有这样的艺术大家而骄傲和自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