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寒衣/作者/平党申

—回复『 早安 』,迎来一天好心情—

 ◆ ◆ “送”寒衣  ◆ ◆

作者/平党申

   图文/ 网络 

编辑|枫儿

十月一,送寒衣,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孝德文化的一部分。自传说中秦朝孟姜女千里迢迢为丈夫范喜良送寒衣起,人们为了追思亡故的亲人,不让他们冬天冰日在那边受饥寒,总会在冬日到来之际上坟,为亲人烧纸钱,送寒衣。于是就有了每年十月一送寒衣习俗,代代相传至今。

今年的“送”寒衣活动,我思绪起伏,感慨万千。

那天中午,我和大哥相约,准备一起去为长眠于天堂的父母和先人“送”寒衣。路上接到了大哥几通催促的电话,我不敢怠慢,加快了车速,老家古镇熟悉的倩影已在眼前。

我的老家在汝州西北千年古镇夏店街,村北有东西走向巍峨挺拔的禹王山、柏崖山,禹王山腰有古汝州八景之一玉羊晚照,柏崖山上有今国家级传统村落山顶村,夏店水库犹如一颗珍珠镶嵌在村北禹王山、柏崖山之间,北汝河支流荆河如一条金丝带从村西北到村东南蜿蜒环绕着古镇,禹王山、柏崖山九条龙脉在村西、村东遥相呼应,村南两山绵延握手言和处是一条深沟,形成了夏店街古镇棋盘街、船形地的优越地势地貌,从上古传说的伏羲、女娲时期至今,物华天宝的夏店古镇已有5千多年悠久历史,如画的山水自然风光,肥沃的荆河冲击平原,庇护着、养育着代代夏店人在此休养生息,辈辈枝脉薪火相传。

我的先祖也享受到了夏店镇土地的滋润,根在义马,枝发汝郡禹王山下。据《河南汝州平氏族谱》记载,两汉之交,外戚王莽篡权,先祖平当、平宴父子以明经朝中为相,因不满王莽专权,被流放蛮夷之地,途径河南义马,先祖平宴不堪旅途劳顿,病逝并安葬在义马。平当第48代后人平顺,宋金对峙之期(约1204年)沿宛洛茶马古道到汝州郡经商,看中了禹王山下千年古镇夏店街附近世外桃源般的优美环境和重要的交通咽喉地带,在此安营扎寨,娶妻生子,从此,平氏一门融入了夏店古镇开发中,成为夏店古镇繁荣的中流砥柱。这比清康熙年间夏店镇甄氏甄拔秀从洛邑到汝郡甄窑早了700年,也比清道光年间夏店镇王氏王老三从伊川颖阳到汝郡柏崖山早了800年。

光阴如梭,沧桑巨变,多少往事不堪回首中。夏店古镇平门后代,自义马当公一世算起,到我这一辈已七十五世,禹王山见证了汝州郡世道变迁,荆河水录下了夏店镇岁月沉浮。这中间,也饱蘸了我家曾祖父到父亲三代艰苦的创业史和辛酸的守成泪。

小时候,听父亲讲,我家在曾祖父一代,经过曾祖父的不懈劳作和曾祖母的勤俭持家,置买了几十亩薄地,生活虽不算富裕,但在当时家境也算不错,衣食无忧,还略有盈余,农忙时家中还时常用长工、短工数人,令人羡慕。富不过三代,这句古语应验在祖父身上。曾祖父、曾祖母相继过世后,祖父兄弟姊妹5个,祖父是长子,继承了家业,成为一家之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环境使我家二爷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毛病,更可怕的是在他人的教唆下,二爷学会了打麻将赌博、吸食鸦片的恶习,天天泡在牌桌上、烟馆里,不分昼夜的赌,不要命的抽,不问家里的生意和农活,祖父劝他,他索性和祖父分家,一句话也听不进去。二爷座山吃空,不仅赌完、抽完了自己的家业,还不顾劝阻卖掉了自己的老婆,继续赌博、吸毒,就这样,好端端一个家毁掉了,二奶奶不知去向,二爷病死在毒品鸦片上,欠下了一屁股赌债、毒债。为还二爷的赌债、毒债,祖父变卖了十几亩好地,仅剩几亩薄田,一家人艰难度日,常常是饥不裹腹,朝不保夕。民国四十二年,汝州大旱,蝗虫成灾,夏店镇尤甚,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为了一家人活命,祖父一狠心将只有6岁还是孩子的二姑卖给他人做童养媳,换得三块银元,保得了一家人性命。可怜的二姑自幼失去了父母痛爱,受尽了人间千般苦、万般罪。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夏店解放前夕,苦大仇深的二姑参加了革命,在参加原临汝县第一次农民协会成立大会时,竟还没有大号名字,会后五区区长霍华章、政委邢毅联合给二姑取了一个响亮有纪念意义的名。二姑在世时,每当我与她谈起此事,二姑虽然会不停地责怪偏心的祖父和祖母,可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她原谅了自己的父母。建国初期,我的父亲也参加了农会,入了党,还干过小乡制夏店乡乡长,服务范围是夏店四道街和张沟、黄沟村,他工作一丝不苟,也收到了群众赞誉。

“您二哥有事,咱们一块去上坟吧”,在大哥门前,快嘴二嫂嚷嚷道,“我们准备得一妥两当,你啥也不用买了”,看到大哥、二嫂准备的大包、小包烧纸和幂钱,我们开始直奔祖坟。

从夏店街南沟,经后老坟、夏西村,向西2公里许,站在新硬化的生产路上,便可遥望到禹王山老肩坡下我家老坟上青翠的柏树枝。

我家的坟地也算是一处风水宝地。它位于禹王山主脉老肩坡下一周围高、中间低的洼地处。说是老坟,其实里面长眠着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三代先人。听精通《易经》的风水先生讲,我家的祖坟是坐乾向坤,即西北东南走向,西北头枕汝州市西北最高峰禹王山,东南脚蹬隐约可见的陵头镇庇山,脚下有荆河支流东北西南环绕,左有柏崖山青龙戏珠,右有禹王山白虎献秀。最为神奇的是我家坟地南面不远处的地中间突然凸起一座几米高的圆形石垄,正对着曾祖父坟头,其中自有玄机。为此,曾祖父在奋斗,祖父在奋斗,父亲在奋斗。虽然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我衷心祝愿他们三代人的梦想今日通过子孙的奋斗能成为现实。

“开始摆供吧”,大哥的话打破了我的沉思。从生产路往西跨过两块菜地,经过一块麦田,便到了我家的坟地。大哥、二嫂从篮子里取出早已为父母准备好的寒衣,当然是纸制的逼真的成套御寒衣、棉鞋及幂币等仿真制品。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每年为父母送寒衣的档次也在提高,从当初的几张烧纸、箔纸元宝,到现在的“成品”寒衣、成叠幂币,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好时代,过上了幸福生活,衣食无忧,也应该让长眠于斯的父母和先人享受我们的幸福和快乐。大哥、二嫂两家是子孙成群;我家妻贤子孝,女儿参加了工作,儿子也考上了大学。

我们把油馍、苹果等供品摆放在了父母坟头,大哥用树枝尖绕曾祖父、祖父、父亲的坟在地上划上一个大圆圈。然后燃香,把这些寒衣、幂币一一烧去,让一地之隔却在天堂那边的亲人们享用,抵御即将到来的冬日严寒。

父母养育之恩比天大,比海深。我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父母为了把我们兄妹四人拉扯成人,吃尽了苦,遭尽了罪,但为了这个家,他们毫无怨言。

父亲和蔼可亲,教会了我勤劳。父亲一生不会其他手艺,但农家活毫不含糊是把好手,从播种到收获,他样样精通,总是起早贪黑,把自家的地打理的井井有条,不见一棵杂草,我们家的庄稼总比别人家的好。他总是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种庄稼不能偷懒,干其他事也一样,否则没有好收成。我记下了父亲的教导。

母亲心地善良,教会了我勤俭。母亲出身贫寒之家,为了操持这个家,她总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我们一家的吃穿全出自她一人之手,红薯馍,南瓜汤,单调的粗粮野菜经她调理,便格外津津有味;纺花、纳鞋底,织布、做衣服,她样样能行。多少次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手摇纺车伴我读书时教育我,过日子要勤俭不能浪费,要积少成多,积土成山,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记住了母亲的教诲。

最使我刻骨铭心的是父母支持我读书。我的父母均是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听父亲讲,当年洛阳拖厂来夏店镇招工,选中了根正苗红的父亲,但发现父亲是文盲时,招工领导惋惜地摇了摇头。为了不再受没有文化的苦,父母勒紧裤腰带供我们兄妹四人念书,可大哥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小学草草毕业;二哥夏店高中毕业干上了民办教师,没有继续深造;妹妹为了让我念书,初中没有毕业。因家庭生活困难,只能让我一人继续上学念书。忘不了父亲为了给我筹集学费,蹭破老脸借遍夏店四条街,忘不了父亲和二哥用借来的驴车行几十里山路往临汝镇高中给我送借来的粮;忘不了次次上学前母亲蒸好的热馒头,忘不了那年冬母亲一针一线为我缝制的家中唯一的一件劳动布小大衣。因我英语底子差,经过几年复读,终于考上了大学(一所大专),端上了铁饭碗。父母为我高兴,一家人为我骄傲。

大学毕业后,我又回到了夏店工作。

父亲告诫我做人要懂得感恩。要把工作干好,不要摆臭架子,没有夏店镇街坊邻居好心人的救济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是淳朴善良的夏店镇人在我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向我敞开了胸怀,伸出了援助之手,我谨记父亲的教诲,感恩夏店镇的一草一木,感恩昔日和今日帮助我成长的所有贵人。

母亲告诫我做人要懂得行善。积水成渊风雨兴焉,不行春风那得秋雨。虽然母亲讲不出这些大道理,但我明白她话里的意思。于是,在工作中,我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哪怕是一句暖心话,一个善意的笑脸。我谨记母亲的教诲,为人从来不做出格、昧良心的事情,即使有时被误解。

父母为我付出了许多许多,可我报答他们的却很少很少。参加工作后,因忙工作,顾自己小家,我看望照顾父母的时间不多。在有限的交流中,我没有做到虚心听取二老的谆谆教诲,多是几句话之后就嫌他们啰嗦、絮叨,有几次我竟直接打断他们的话,使他们欲言又止非常难堪,现在想起来我当时是多么的愚蠢,如果我没有打断他们的话,说不定他们会交给我另一把开启人生智慧的金钥匙。现在,说什么也晚了,我再也听不到严厉的父亲在耳旁的絮叨,再也穿不上慈善的母亲缝制的新衣。

2000年,清贫一生的父亲因脑中风不幸逝世,享年78岁;2008年勤劳一生的母亲因感冒引起肺炎不幸与世长辞,享年85岁。

“叩头吧”。寒衣、幂币燃尽,大哥跪下了双膝,向长眠于天堂的父母及先人,恭恭敬敬叩了三个头。二嫂跪下了双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父母在天堂那边一切都好,保佑子孙后代幸福安康。我也沉重地跪下了双膝,双眼泪涌,双手合十,虔诚地向父母叩头谢恩,感谢父母养育了我,感恩父母教育我做人,羞愧回报父母的太少、太少。

此情此景,若远在浙江打工的妹妹在场,她定会触景伤情,长跪在父母坟前,痛苦流涕不止。每一次她在父母坟前撕心揪肺的泣告,常使我们兄妹四人潸然泪下,也使在场的孙男娣女双眼噙满了泪水。说实话,我们兄妹四人,妹妹是最小的,也是最苦的,更是懂事的孝女。父母在世时,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妹妹不管自己家生活再苦,也不肯外出打工,而是经常围在父母身边,嘘寒问暖,改善父母生活,关心父母吃穿。直到二老下世,已四十多岁的妹妹开始外出打工,凭她那颗善良的心和责任感,多次赢得了厂家老板的信任,每次春节放假时,老板们都会为妹妹、妹夫加工资、发红包,叮嘱妹妹下一年一定再来。妹妹、妹夫在外打工,我们兄弟三人先后肩负了照顾她两个儿子的重任,她那两个儿子也比较争气,大外甥现在是重庆一所大学研究生,二儿子和我在一起生活在念初中,他们是妹妹的希望。

“到南面给二爷也烧点寒衣吧”。在大哥的带领下,我们南移之我家坟地南面的那个凸起几米高的圆形石垄下,这里长眠着孤苦伶仃的二爷。因二爷赌博吸毒、卖妻破家,败坏门风,爷爷在世时,不准二爷入老坟,家人在我家老坟附近,用这个折衷的办法,埋葬了二爷。为了二爷不被遗忘,也为了几个姑奶奶的遗愿,前年,我们兄妹四人在二爷的坟头立碑纪念,我亲自撰写了碑文,客观评价了二爷的一生,让后代子孙引以为戒,赌、毒是毒蛇猛兽,碰不得。若不是二爷赌、毒败家,我们这一家定会更加枝繁叶茂,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坚定信念,真正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中国人的脊梁,更是做人的准则。

给二爷上过坟,我们沿田埂返回,大哥步履蹒跚走在最前,边走边指着前面地里的一座土丘,说那是传说中我家一个长工的坟,这个长工老死在我家,对我家有恩,建议我们过去为他烧一把纸,我和二嫂点头同意。是的,我们要感恩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无论富贵贫贱。

树欲静而风不止,欲行孝而亲不在。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永远失去了报孝父母恩情的机会。生命中没有来世,与其明天在父母坟前遗憾、后悔、空悲切,不如牢牢抓住今天,趁父母健在,每天问候一次父母,在衣食住行上为父母尽一次孝,享受一次天伦之乐,你便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唯如此,我们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精神财富,让他们亦步亦趋,弘扬尊老爱幼之风,让亲情时代传递,爱心长青。

田野上,一阵秋风吹过,蓦然回首,我又清晰地望到了父母坟前那四棵枝叶翠绿生命力极强的长青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世间则大同”,不知何时,我心中竟自然升腾起那位中国古代圣贤的思想。

夏店镇:平党申

2018.11.24.

作者简介

平党申, 男,生于1966年10月,中小学高级语文教师,汝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现在夏店镇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本科学历,中共党员。

    1991年7月毕业于平顶山师专中文系,从1993年起,曾先后兼任《汝州晚报》(《今日汝州》)通讯员、特约记者,《平顶山晚报》通讯员、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通讯员、《河南经济报》特约记者,先后在中央、省、市级报刊媒体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多篇,《夏店镇志》主要撰稿人。多次被汝州市委宣传部授予优秀通讯员和先进个人荣誉。

《智泉流韵》微信平台

 原创版权声明

(0)

相关推荐

  • 【诗歌】党旗,永远飘扬在一个家族的心坎里

    你真是个特别的人 谨以此诗献给那些忠诚于党并薪火相传的家族们!--题记 1 家族,一个沧桑的字眼 岁月的皱纹浸染了每一代人的肌理 家族,一个凝重的字眼 历史的无情左右了每一代人的命运 家族,一个忠诚的 ...

  • 清明,又一次灵魂触动

    范香香,江西农业大学学生.喜欢阅读.音乐,爱好写作与旅行,心向远方.以文字记录每一次触及灵魂的感动,用照片留下每一个动人的画面,喜爱书法,古筝.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以跃动的思绪拥抱明天 清明,又一次 ...

  • 农村俗语:“清明祭祖要四代,祭祖四代财喜来”说的是什么意思?

    再过一段时间,就是清明节了.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句流传在农村里的关于清明节的俗语,这句俗语就是:"清明祭祖要四代,祭祖四代财喜来."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句俗语的意思. 这句俗语的 ...

  • 曾祖父

    曾祖父 曾祖父共2个含义 曾祖父 安徒生创作的童话 收起 权威认证 曾祖父,对男性长辈亲属的称呼,即父亲的爸爸的爸爸,也就是父亲的爷爷. <曾祖父>,安徒生童话故事集之一这篇故事是安徒生在 ...

  • 樊德林‖生命中的光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生命中的光(散文) 作者 | 樊德林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 ...

  • 坑里古村:一个游子的深情告白

    近日,我的故乡湖塘乡坑里村正式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圣诞平安之日,我怀着感恩和崇敬的心情前往螃蟹山,追寻祖宗的遗迹,并拍下我天祖父母.高祖父.曾祖父的墓碑.我站在清风中,极目远眺,思绪万千.我为有这样的祖 ...

  • 《觅踪玉泉庵》作者/平党申(688期)

    -回复『 早安 』,迎来一天好心情- ◆ ◆ ◆ ◆ ◆ ◆ 作者  平党申  编辑|枫儿 觅踪玉泉庵 近日,偶翻清道光<汝州志>,其寺观篇里有这样记载:"普照寺,在夏店镇柏崖山 ...

  • 【汝州】平党申丨汝州毛寨姬姓与惮狐聚的渊源

    汝州毛寨姬姓与惮狐聚的渊源 在汝州市西北部夏店镇境内,有一条自西北而东南千年流淌不息的北汝河支流名荆河,在河水冲破玉羊山和柏崖山阻拦后,经夏店街往南,河道逐渐变宽,河水冲积的泥沙在拐弯处大量沉积,形成 ...

  • 平党申||孔家寨传奇【之八、之九】

    第八回 行仁德教化民风  做善事义还田契 在民国时期,王从法不仅保护了孔寨村一方平安,而且为孔寨及附近村庄修路.建桥.办西学,促进了地方经济繁荣和发展,崇德向善,教化了一方民风. 修路.孔寨村北依玉羊 ...

  • 平党申||孔家寨传奇【之七】

    第七回  伸正义惩恶除霸  设妙计智歼匪帮 因时代变迁突然,王从法成了自由人.他没有抱怨,而是谨记师傅和父亲的嘱托,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社会大变革年代,站在时代潮头,审时度势,秉尚武德,公道正派,行善修 ...

  • 平党申||孔家寨传奇【之六】

    第六回  蒙祖恩封官云南  行子孝丁忧守坟 王从法中举的消息轰动了汝州城,在汝州西北广袤的玉羊山下,多年间考不出一个秀才,突然得中一个举人,而且是武举人, 令人刮目相看. 王从法中举的消息传到了慕义里 ...

  • 平党申||孔家寨传奇【之五】

    第五回 娶新娘从法冲喜  顺天意再考中举 这年秋末,为了让王从法从懊丧中走出来,父亲让人从中说合,给儿子王从法定了一门亲事,娶鲁一里宋王寨宋大善人家年方一十八岁的千金小姐为妻,为王从法冲喜. 宋小姐才 ...

  • 平党申||孔家寨传奇【之四】

    第四回  汝州城童试折桂  开封府乡试受挫 光绪二十三年秋(公历1897年),汝州府放榜童试,为政府纳贤聚才,汝州各里文武考生跃跃欲试,欲争文武秀才.王从法是年18岁,正年轻气盛,听说汝州童试,想前去 ...

  • 平党申||孔家寨传奇【之三】

    第三回  起垄地驰马射箭  老母洞跃涧练胆 在王家一年有余,张代怕久居此地,引起当地府衙注意,委婉向王景祥说明了去意.这那能行,儿子练武正在行头上,若没有老师指点,说不定又要走火入魔.王景祥力劝张代师 ...

  • 平党申||孔家寨传奇【之二】

    第二回 捉迷藏掉树遇险  遇恩师弃文从武 王从法是家中长孙,爷爷奶奶十分疼爱他,奶奶总把好吃的留给他,爷爷经常带着他到夏店街看戏,到庙下街吃大餐,唯恐委屈了孙子.父母对他是百依百顺,视为掌上明珠,给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