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明代文学之二:散文及晚明小品
中国明代文学之二:散文及晚明小品
开国之际,另一个重要散文作家是刘基。他是明朝开国功臣。他的《卖柑者言》深刻表现了统治阶级"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的本质。他还在《郁离子》中写了一些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
明代从永乐到成化,是明代的盛世,出现一种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和平典雅的散文,被称为" 台阁体"。代表人物是" 三杨" ,即杨士奇、杨荣、杨溥。这种文章陈陈相因,千篇一律,引起复古派的反对。
复古派主张"文必先秦" ,用拟古的方式写作。但复古派的文学运动多半为诗而发,散文没有太多成就。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也引起另一文学派别的反对,代之而起的是唐宋派。唐宋派对古文的看法与七子派不同,他们认为唐宋的文章最好,所以称他们为唐宋派。唐宋派在散文创作上,备受后人推崇,最有成就的是归有光(1516-1571年)。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读书讲学,屡试不第,淡泊自守。他的弟子称他为震川先生,有《震川文集》。他的文笔清微淡远,写家人朋友间琐事,感情深刻细腻。著名作品有《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等。
其中《寒花葬志》,仅112 字,却凄婉动人: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从万历到明亡,为晚明。
晚明学者李贽,对晚明思想及文学创作都有很大影响。他有一篇文章叫《童心话》,强调文风纯真的重要。他认为"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这是与唐宋派复古派台阁体等完全不同的文学见解。
深受李贽影响的公安派主张文章要"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发自真心。这种自由的文学思想,产生了许多好的散文作品。公安派的代表人物是公安籍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们反对拟古,主张创新,文风轻快新颖,与复古派的沉重刻板形成对比。这时文坛上崛起的另一派为竟陵派,代表人物为钟惺、谭元星等。钟惺字伯敬,号退谷,万历三十八年进士。为人严冷,不喜俗客,文章冷僻幽深,反对公安派的清新,认为很浅薄。著有《隐秀轩诗文集》。
公安竟陵两派,批判了文坛上的复古作风,提出清新自由,追求个性的文学思想,为晚明小品打下了基础。
那种清新秀逸,追求闲情逸趣的散文被后世称为小品,因为与前期那种端正严肃的散文截然不同。当时小品作家很多,除三袁外,有徐渭、汤显祖、屠隆、陈继儒、李日华等。
晚明小品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在各种文集里包括赋、文、书、序、传、杂文、诗序、日记,甚至还有墓志铭。题材有游记、传记、各种传奇等。在风格上追求情趣、韵味,表现性灵,不拘形式。如袁宏道所说:" 世人所难者唯趣,趣就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 对情趣的追求表现了一种反传统反道学精神。
在晚明小品中,游记居多,一般文字明朗,气韵生动,如袁宏道的《满井游记》,别有一番春意初萌的明媚: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子新开,而冷光之乍出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在晚明小品作家中,最著名的是张岱(1597-1676 年)。他的小品描写山水风景,社会生活,风俗民情,都有佳作,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名篇有《西湖七月半》,文字清新明丽。他《自为墓志铭》一文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和人品以及繁华事散的惆怅:……少为纨袴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桔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回首三十年前,真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