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老师说论语之——学而(下一)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知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貌、礼仪、礼节的使用,就是以达到和谐、和睦、和平相处最为珍贵。古圣先贤的为政之道,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到美好呢?就因为小事和大事都是由礼的应用和实施。若是有所举措不能实施,就应该让人们知道礼的内涵和意义,如此明理之后,人际关系就会归于和谐了。若是出了问题,不以礼仪来节制人们的言行举止,仅靠道德和法律,也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述评:礼是什么?孔子讲:“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礼记·孔子闲居》)由此而知,礼的内涵是理,人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有其内在的根据,就是理。乐即音乐,又是欢乐。其内涵是节制言行有度。正是有度的言行举止才使人不犯错误,故而身心愉悦。故而君子无理则不敢妄动,无节则不敢妄为。这就是礼在处理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中的巨大作用。中国古代,特别是自西周文王时代开始,就以“礼”作为处理社会问题的主要方式,称之为“礼制”。“礼制”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是通过礼貌、礼仪和有规矩言行举止来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其实,一个人若没有礼貌和教养就会言行粗俗,举止放肆。表面上,自己可以痛快一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个放肆的举止,每一个无礼的言行,都为自己的人生埋下隐患和祸根。最终品尝苦果的还是自己。人生所有的不幸都不是无缘无故的。祸福无门,惟人自招。所以圣人为政,以礼治国。最终还是和睦相处最为珍贵。
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復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人有信用,说话办事就接近于正义,他说出的话就可以被别人重复言讲。言行谦恭就接近于礼,言行举止就会远离耻辱;处理任何问题都不会缺失对亲人的关照,这样的人也可以成为宗庙社稷的主人也。”
——述评:信用是人格的证明,是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讲信用就可以在社会上做很多正义之事;一个人品德高尚,那么他说出来的话就有道理,就会被别人重复引用。能够谦恭而诚恳地对待别人,就不会因言行的失误而招来耻辱;一个人不会失去正确地对待亲人的各种举措,就可以在社会上干一番大事,成就一番事业。就会被人仰视,甚至成为宗主。
(未完待续)
已往相关文章
桑老师说论语之——学而(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