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葛兰重仓,3年10倍的医疗龙头,未来仍可期!

今天医药股集体大爆发,美的抄底的万东医疗已经四连板仍旧有近20万手的封单;健帆生物抛出股权激励计划,要求是2021-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5%、36%、37%,健帆生物一度20%涨停,最终收涨16.59%,创历史新高。
连锁口腔医院的通策医疗亦暴涨5.99%,创下历史新高。由2018年初时的30元股价一路涨至今日,妥妥的三年十倍。
通策医疗是浙江省口腔医疗的龙头,2005年实控人吕建明收购德隆系的“ST中燕”,并在2006年将杭口总院100%注入上市公司,正式转型成为以口腔医疗服务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拥有近30家大型口腔医院,并向浙江省外扩张,同时在昆明、杭州和舟山设立辅助生殖医院,目前已经逐步开始实现盈利。
跟眼科医院连锁的爱尔眼科类似,通策医疗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扩张的历史。通策医疗的扩张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1)总院培育阶段(2016年之前)
杭州口腔医院、宁波口腔医院、杭州口腔医院城西分院、昆明口腔医院四家旗舰总医院发展成熟、规模效应、品牌效应逐步产生,期间贡献近90%的营收和近100%利润。
2)分院扩张阶段(2017年之后)
以总院的品牌影响力与医生资源为基础,分院级医院持续扩张发展
跟爱尔眼科各大分院的合伙人激励模式类似,通策医疗将之称为“蒲公英医院”,其核心是在总院+分院模式(总院医生支持系统)的基础之上,蒲公英医院采用医生合伙人模式。当地医生团队持股高达30-40%,充分调动积极性。
蒲公英医院的优势在于能够利用通策医疗的管理经营能力以及品牌,提高整体口腔治疗的渗透率。在杂乱无章的口腔诊所当中,连锁化的口腔医院有较强的竞争力。
口腔医疗是一条优质的赛道:
1、牙科治疗费用高,普遍在医保覆盖范围之外。

比如牙齿整形美容的如镶牙、洗牙、牙齿矫正、种植牙等项目。种植牙、正畸普遍在1~2万元。这些都是毛利很高的项目。
2、口腔疾病发病率在各个年龄段均居高不下。

以龋病为例: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70.9%,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34.5%,35-44岁居民恒牙龋患率达88.1%,65-74岁老年人恒牙龋患率达98.4%。
随着居民健康意识、形象管理提升,定期口腔检查、洗牙、护理更为普遍,2018年,我国口腔医院收入规模为216亿元,2009-2018年十年间复合增速达到20.93%。
3、民营口腔医院迅速扩张,但集中程度仍较很低。

2018年我国口腔医院总数为786家,其中公立口腔医院机构为162家,民营口腔医疗为624家,占据了口腔医院总数的79%。
市场上规模最大的通策医疗和拜博口腔两家企业,市占率不到2%。
通策医疗的“蒲公英医院”模式,用的是依托品牌、医生资源和高效的管理效率、股权激励机制实现规模效应,是下一条非常清晰的增长曲线。
单单从销售费用维度,通策医疗旗下分院每年均在1%以下,远低于同行水平,更低于花重金去百度砸广告的莆田系。
根据通策医疗2020年三季报,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4.52亿元,同比增长2.22%,净利润3.96亿元,同比下滑0.98%。其中,2020Q3单季度公司营收入7.14亿元,同比增长24.49%,净利润2.51亿元,同比增长30.68%。疫情的影响逐步在消退。
按各大券商预测的均值,2020年净利润为5.44亿元,同比增长17.17%。
今天股价创新高后,通策医疗TTM市盈率高达240倍,市值1105亿元。而爱尔眼科也来到了200倍TTM市盈率,3387亿市值。说实话估值并不便宜。
按第四季度的报告,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持有通策医疗近26亿市值,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持有通策医疗12亿市值。两位传奇的基金经理首次重仓通策医疗的时间均在去年的Q2,疫情后复产复工阶段。
此外,归凯管理的嘉实新兴产业基金持有通策医疗10亿市值,是第二大重仓股;焦巍管理的银华富裕主题基金持有通策医疗9.5亿元,季文华管理的兴全社会责任持有4.6亿元。是典型的基金抱团股。
对于目前大资金的“审美”风格,确定性高的消费医疗(医美)赛道颇受资金追捧。近期比较大的回调在去年11月集采风波造成的医疗相关主题基金赎回带来的抛售压力。
长期看,通策医疗的成长性、确定性均有保障,每次回调都将会带来上车机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