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出汗
人有饮食之时,头项至面与颈之间大汗淋漓,每饭皆如此,然身又无恙,人以为阳气之旺,谁知是胃气之盛。胃气即阳气,胃旺则阳旺,而分为二者何故?不知阳旺者,合三阳而言之;胃旺者,单举胃一经而言之。胃本属土,无水谷之入,则胃气安静。即处饥饿之时,而其火暗起,亦不过在胸膈间,不能上至于头项。惟得水谷之气,填于阳明之经,则胃中之火,借水谷之气以助其势,遂化汗而上腾,越出于头面之上下也。此等之汗,明是胃火之盛,由于心包之火旺。心包生土以生火,非助火以害土。胃得火生以出汗,不同于邪火之自焚。故止出汗于上焦,而不亡阳于下焦耳。治法泻胃火之有余,不可损胃土之不足,使胃平而汗自止。方用收汗丹∶
玄参 生地 荆芥 五味子 桑叶 白芍
苏子 白芥子 水煎服。服一月全愈。
此方不去泻胃火,反去滋阴。盖阳之盛者,阴之衰。补阴则阴旺自足摄阳,不必止汗而汗自止。况方中有桑叶、荆芥为引经止汗之药,白芥、苏子为消痰定气之品,原调剂之咸宜,抑阳而归阴,化汗而为精,然必久服而始奏效者,以调胃之药,宜和缓而不宜急遽-出自【辨证录】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