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病之石!一张补气方,“压住”耳鸣声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耳鼻喉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曾几何时,我问我的师傅。
我说,师傅,人为什么会老呢?人的衰老,为什么总是不可避免?
我的老师说,人的衰老,其实就源于一口气。衰老的过程,就是气逐渐虚少的过程,就是日益滞涩的过程,就是升降出入不再通利的过程。
气的这些过程,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人的衰老,乃至死亡,不可避免。
我听了,半懂不懂。
而今,多少年过去了,师父的话言犹在耳。而我在实践中,也体会到,所谓“人活一口气”的真正含义。
的确如此——气,如一块石头,是压住百病的镇身之宝。气不够了,或者出现异常了,病就蜂拥而出,从而大大缩短人的寿命,破坏生活质量。
我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42岁。
大概在三个月前,他和别人发生了争吵。情急之际,他和对方互相动手。说白了,就是动手打起来了。
这一次,打得挺凶,患者的右侧耳朵被打伤了,挺疼。
后来,经过治疗,患者疼痛感消失,听力正常,几乎没问题了。
结果,大概过了一个来月,此人的右侧耳朵不知道为啥,开始出现如蝉鸣般的鸣叫声,而且晚上比较严重,影响其睡眠。
这是怎么回事呢?患者就去到医院检查。结果是,神经性耳鸣。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未见好转。
这可怎么办?在别人的建议下,此人决定去看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细涩,苔薄白,舌淡红。细问得知,这个人从前的体格就不太好,常常感冒,脸色不好。
到这时候,患者十分笃定地认为,一定是当初的那一次动手打架,造成现在的结果。他得找对方算账。
对此,医家却连连摇头。只见,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我们一起看一下:
枸杞子5克、黄芪5克、侼灵参3克,甘草3克,代茶饮或煎服均可。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10剂以后,自觉耳鸣症状大大减轻。遵上方,再用15剂,耳鸣完全消失。
这就是医案的大致经过。它曾经刊载于9年前的《四川中医》上头。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我想跟你说说。
还记得我一开始说的话吗?气,能压百病。气不足,压不住,病就冒出来。
这个人的问题,就是气虚。
你看,此人脉细涩,苔薄白,平素身体欠佳、容易感冒,脸色不好,而且根据患者自述,她还曾经被诊断为“营养不良”。这些都可以提示我们,她气虚,身体的能量不够啊。
气不足,不能鼓舞脉道,所以脉细。气不足,不能帅血而行,所以有淤血,故而脉细中有涩。气不足,卫外之能被削弱,所以容易感冒。气不足,头面失养,所以脸色不好。
气由脾胃生化而来。气虚,则脾胃必然不足。脾胃无法生化输布水谷精微,所以一身营养不良。
你看,问题是不是在气虚上头啊?
也是因为患者气虚,她的耳窍失养。再加上之前受到外伤,虽然疼痛消失,听力如常,但是淤血阻滞于内。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就造成患者耳鸣。
也就是说,打架这个事儿,在这里并不起到决定作用。根本问题,还是气虚。
这个时候怎么办?当然要益气、活血。
其中,当然要以益气为主。
这个方子源于《东垣试效方》。它的基本构成,就是黄芪,甘草,侼灵参,枸杞子。这配伍,本身就是益气升阳、聪耳明目的。根本之道,在于健脾益气,提升中气。通过提升中气,使得清阳之气上濡头面,从而化解耳鸣之苦。因此,它一般也被认为是治疗气虚耳鸣的专方。
在这里,我想请您把医案记下来,它是当代中医临床总结出来的,以健脾益气为主要思路的耳鸣验方。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文老师常常给大家讲耳鸣的事儿。为啥?因为耳鸣作为一种常见病,太普遍了。在我的后台上,受耳鸣所苦的人很多。这个验方是一条不错的经验。证属气虚、正气不足者,是比较适合的。这算是一条不大不小的临床经验吧。文老师看到以后,觉得挺好,所以分享给你。我希望,你也能好生揣摩,有机会的话,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我觉得,如果用得科学,它是可以帮助很多人的。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