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演员是如何诞生的?“传帮带”培养人艺舞台新生力量
梁冠华、宋丹丹、吴刚、冯远征——如今许多影视剧、话剧舞台上的知名演员、中坚力量都曾出自北京人艺的“学员班”。2019年,北京人艺在原有“团带班”以及与高校联合办班的人才培养形式上进行创新,首度从专业表演人才中进行选拔,从千余名报名者中挑选出了14名培训学员,进行为期一年的具有人艺风格的专业表演训练,从中选拔人艺舞台未来的生力军。日前,北京人艺2019级表演学员培训班迎来结业仪式,14名学员从院领导以及蓝天野、吕中、濮存昕、冯远征等人手中接过结业证书,也在老一辈人艺人的“传帮带”将人艺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职业精神接续下去。
▲手捧结业证书的14名北京人艺2019级表演学员培训班学员。(李春光/摄)
“要演人,从人物出发”
“无论多大牌的演员站在台上,人们都只看到他演的角儿,而不是演员本身。”在不少观众眼里,人艺的演员最擅长的便是把每个角色“活生生”地立在台上,耐人寻味、咀嚼悠长。蓝天野、吕中、冯远征、濮存昕、杨立新、宋丹丹、何冰……这些当今舞台中流砥柱的演员们是人艺的宝藏资源,他们组成了人艺2019级表演学员培训班的强大师资阵容,将自身所学、所悟倾囊相授。
▲北京人艺院长任鸣在结业仪式上寄语学员。
▲北京人艺副院长冯远征在结业仪式上寄语学员。(李春光/摄)
“我听人艺老艺术家们总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演人,要从人物出发。’要把人物演鲜活、生动,从纸面立到舞台,即便使用一些表演技巧,也要尽可能生活化,不能偏离于塑造人这一根本目的。”学员郭为说道。
在训练后期,培训班会组织学员排演人艺经典剧目片段——学员们在不同的经典剧目片段排演中理解、挖掘不同的人物,老师们在尊重学员的解读与诠释同时,讲授自己对这个人物的理解。尤其当一个人物他们已演了数年,对人物成熟独到的理解、丰富的舞台经验化作“金句频出”,那些鲜活而又实用的创作技巧让学员受益匪浅。“让这些本身还在创作的人艺艺术家们带我们分析、排演人艺的经典剧目——这是最独特的培养模式。”学员原维说道,比如龚丽君老师会讲述夏淳导演当初排演《雷雨》时的要求、曹禺先生对剧本的解读等等,一代艺术家身上又凝聚着上一代艺术家的经验,在口传心授中传承下来,学员们也在 “一戏一格”的人艺剧目中探索着与角色碰撞的新可能。
▲人艺经典剧目《雷雨》剧照。
在培训班,学员们排练最多的剧目是曹禺先生的《雷雨》。郭为曾被安排演 “周朴园”一角。当时他觉得自己离周朴园这一民国时期的“中年资本家”相隔甚远。在一次讲座中,郭为看到杨立新老师为周朴园写的人物小传“像一篇严谨的论文”,有着基于史料考察的合理发挥与想象:比如周朴园大概几岁出国留洋、留洋时中国大概正经历洋务运动、留洋回来可以做些什么,这些经历又如何塑造了他的性格,影响了他的家庭观念、教育观念……从宏阔的时代背景到人物细枝末节的推敲还原让郭为感到特别“震惊”,似乎人物瞬间变得饱满起来。“我们之前写人物小传都是自己在编,杨立新老师告诉我们要尽可能严谨地去还原人物,想象要合理。”在老师们的启发下,郭为郭为更多地理解了这个角色的复杂:“其实最后你会发现舞台上有3个周朴园。周冲、周萍也象征了周朴园年轻时的两个不同阶段。对其他角色的了解也会反过来加深你对所饰演角色的理解。”
“没什么不敢的,你就要大胆尝试。但要记着从角色出发。”排练场上,学员张晔子有时因为担心犯错不敢演,老师会鼓励她,告诉她一场戏不要老想着“自己要怎样演,而应该想演的是什么,要深挖台词背后的含义。”在不偏离人物的基础上老师们鼓励学员依据自己的个性与理解诠释角色。“老师们不会严苛到说你这句话重音不对或者怎样,他们给你充分的创作空间,但会把控表演的大方向。” 原维说道,“虽然‘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不能变成奥菲利娅,表演不能偏离了人物内核。”
演员演的是纸上角色,立起来的却得是活生生的人,来不点半点虚假。私下里,学员杨琪芳常跟同学们开玩笑,说老师们是“打假小分队”:“如果你在玩假的,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进入培训班前,杨琪芳已演过一些影视剧作品,她觉得那时的自己更多凭着演员的本能在演戏,做出一些反应更多是自己的情感流露,而不是所塑造人物的——结果可能感动了自己,却打动不了观众。老师们告诉自己,演戏一定要触动内心真实的地儿。在处理一些情感戏时,她懂得了如何适当控制、收敛,让表演有起有伏、更富层次,而不是停留在单一的基调里。
炼艺之外还须修德
在表演技能之外,人艺注重演员的文学、艺术修养与广博的生活积累。除了依托北京人艺院内的导表演艺术家,人艺还邀请了院外曲艺、戏曲、民俗、戏剧理论等各方面的专家参与2019级表演学员培训班的教学。“表演这个行当是杂家,所有的任课老师也告诉我们不要一味扎在剧本里,要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要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任何从姐妹艺术学来的东西、生活中的琐事都可能是自己的老师,会在自己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原维说,比如他最近在排练古代戏《吴王金戈越王剑》,如何下跪、如何撩袍、如何迈腿、如何做揖,都能从昆曲、戏曲里学到章法身段,而那些没有接触过戏曲、没有练习过身段的演员可能“上台后就把自己给漏了”。
▲人艺古代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剧照。
“北京人艺还有许多京味戏、民国戏,如果演员本人有着‘花鸟鱼虫、琴棋书画’方面的爱好,那演起戏来太沾光了,因为你内心有底,就自然能从你的表演、肢体语言、五官表情上表现出来。”有无积累,有无触类旁通,便有了角色的“高下深浅”之分。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一棵菜精神” ……在狂飙突进的演艺市场里,坐落于王府井大街的人艺剧院里仍然流传着那一句句老话,“戏比天大”四个字是高悬在每个演员头上的治艺精神。在张晔子看来,人艺的演员都有一个共同点——“对艺术的敬畏之情”。排练《吴王金戈越王剑》,原维几乎每次提前半个小时到排练场,却发现导演蓝天野和在剧中参演的濮存昕老师早已在那儿了。在他看来,正是老艺术家们的耳濡目染让学员们一步步思齐,一点点合上人艺的“槽”。
▲蓝天野在结业仪式上寄语学员。(李春光/摄)
“你看老师们在排练场的状态、对待角色之认真,你会想要向他们的创作态度靠齐。”进入培训班以前,张晔子已演出过《新世界》《家有儿女初长成》等知名度颇高的影视剧,进入人艺后她发现自己的心态变得更为“朴实”,想要更踏实地钻研人物:“我现在发现创作角色还是不能着急,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是需要时间积淀的。现在有时间我会多看看北京民俗、经典文学一类我之前可能并不感兴趣的书,跟老师们讨教下舞台经验。演员是以自我为创作材料创作的,我现在会更加注重打磨自己、提升自己。”
▲吕中在结业仪式上寄语学员。(李春光/摄)
前期培训时,学员们上午练发声一类的课,再从下午排练到晚上,一天下来“脑子、身体都感到疲累”,时间一长便有倦怠。冯远征为此开了两次严肃的班会,告诉学员:“即便艺术成就再高,演员不努力是不可以的。”排练场上,没有“好话”一类的铺垫,老师们会直言不讳指出学员们存在的问题。习惯了肯定与夸奖的张晔子刚开始觉得失落,久而久之却发现这让自己成长很快:“我知道了我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任何时候都要有对自己的要求。”
人艺六十余年的历史里诞生了一批批经典剧目,这些经典剧目中走出了一个个名演员。人艺表示2019级表演学员培训班设立初衷也是要为人艺经典剧目储备表演人才。虽然诸如《茶馆》《雷雨》等经典剧作的故事年代已逐渐拉远,在今非昔比的当下甚至没有了像老一辈艺术家一样深入生活、体验实地的条件,张晔子认为剧中的人与人性是永不过时的,她觉得年轻演员应该有勇敢的精神去承接这些经典剧目。
▲人艺经典剧目《茶馆》剧照。
在郭为心目中,“最神圣的戏”便是《茶馆》。他希望自己能尽早参演其中,哪怕演一个大兵、路人,便仿佛与那些逝去的老艺术家们有了跨时空的交流。“那些老艺术家们留下的形象一直印在我脑海里。”郭为说道,“我们希望能从他们手中接过接力棒,让人艺的经典剧目代代传承下去,也希望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更多自己的东西往里填去。”
作者:彭丹
编辑:陆正明
责任编辑:江胜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