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扉别集(36)向北 向北 |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36)

向北  向北

张国领

在借调北京帮助工作之前,我曾在父亲面前信誓旦旦,说“到北京只是帮助工作,不会调去,北京那种大地方,我从来不喜欢,这次去看看,看上了再说,看不上谁调也不去,我也不是啥地方都能看上的。”

但我心里清楚这话是说给父亲听的,因为那时他是妻子从老家搬来的救兵,专门来说服我不要到北京的,我不能让老人家没有面子。

但北京就是北京,无论谁到这里工作生活一段时间之后,都无法抵御它的魅力。

但你若问它的魅力是什么,又很难一下说清楚。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都想留在北京,全国各地有梦想有点成就的年轻人,都想到北京来试试身手,创一番宏伟大业。还有那些地方的领导们,当官当到最后也都想当京官。于是,北京聚合容纳了一个庞大的族群,统称为北漂一族。

这些人中,有的创业成功,顺利留下;有的几经磨难,仍不愿善罢甘休;有的租住在潮湿的地下室里,天天吃着泡面,心却始终系着国家大事,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遍遍规划着统一台湾的作战方案和收复流失国土的详细步骤。他们不愿再回原籍,是觉得北京离成功的距离会更近一些。

虽然北京是全国人口控制最严的城市,但人员还是在快速地膨胀。

就在我对老父亲承诺不愿来北京半年之后,我的正式调令下来了。除了我的工作得到领导认可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在北京半年来的工作生活,我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如果让我说喜欢上北京的什么,那就是我切身感受到自己的眼界开阔了。同样是写文章,在北京写的文章,不用刻意去追求,就有了比较大的格局,因为你的所见所闻都是站在一个制高点上去观察的,除了自己没有人去遮挡你的视线。同样是一篇稿子,为你审稿的是你一直以来都在崇拜的大腕儿名家,审了之后送给你的意见都是赞美和夸奖,他肯定也看出了一篇稿子中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他明白,批评一句给你的是打击,不一定能让你进步,还有可能使你从此失去信心,而一句表扬,会让你心情愉悦,以后会朝着更加完美的方向去努力。

这就是北京与其它地方的不同。

这时我的家还在郑州,妻子在工厂上班,女儿在学校上学。拿到调往北京的命令,对于我来说是盼望已久的好事儿,记得在电影学院的时候,有一位来自甘肃的同学叫刘鸿儒,和我一样爱诗歌,我们每次与北京的一些诗人交流,明显觉得人家无论是诗、还是人,都有一种身居京城的优越感,那时我俩就下决心以后也到北京来写诗。为此,我和他经常在一起谈论如何实现这一理想的办法。

有一次我们站在天安门广场,看着长安大街上的交警那潇洒的动作,甚至还谈到如果实现了进京的梦想,一定要开车在天安门前来次违章,接受一下帅气交警的处罚。

现在想想那是多么可笑幼稚的想法。调北京是我的一个梦想,却不是妻子和父亲的。所以现在虽然实现了,我却不敢给家人报告,怕他们不高兴,怕他们埋怨我言而无信,还怕他们一气之下,抱起团来和我赌气,不来北京了。

因此,我利用休假之际,瞒着家人悄悄办了调动手续,而在他们面前还要装得像原来一样。只是瞅准机会不失时机地夸大着调北京的难度,一是让他们放心,我是很难调去的;二是如果以后真的调去了,也是领导的极大信任和开恩。

实践证明,这样的铺垫为以后消除家人的抵触情绪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纸是包不住火的,因为不能总是帮助工作,不能一直把调令装在自己的口袋里,我在找一个合适的时机。

当时总部正在西客站附近为机关干部建一个宿舍区,据说从营职到军职的户型都有。我刚调进总部,不敢抱有奢望,但也不是没有希望,因为大机关里高职务的人多,低职务的人少,我是营职干部,属于刚够分房的低职务,如果能分到房子,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家人宣布我的调动成功了。

妻子之所以不愿到北京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听说有的老领导调北京多年都没分到住房,一直是在外租房住,我家在郑州这样低房价的小城市租住一年房子,就已入不敷出了,如果到北京租房住,靠我的那点微薄工资,不上街拣破烂才怪呢。

两个月之后分房方案正式出炉,分房名单中,我的名字赫然在册,这令我没敢奢望的事,竟也成了千真万确。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把调动和分房这两大利好消息同时告诉妻子时,她却没有我想象中的那种高兴,只是很平淡地说了一句话:“我就知道最后还是要调走,说吧,啥时候搬家?”

她首先想到的是搬家,看来搬家已让她心中发怵了。

既然没有了顾虑,说明木已成舟,接下来就是扬帆启航。

事不宜迟,我当即打了家属随军的报告,一月不到就获得了批准。带着在郑州七进派出所的记忆,我来到海淀公安局办理迁户口手续,没想到北京警察办事效率如此之高,只跑一趟就全部办齐了。

啥时候搬家呢?最好的时机是等新房子的钥匙拿到手,好好装修一下,散散装修的味道。这样至少要再等一年的时间。我能等,妻子也能等,但女儿上学不能等。九月之前搬家,她能早在北京上一个学期,否则就要等到第二年的九月入学。早一学期,对北京的教科书和教学方式,对新学校的教师和同学,就能多熟悉一个学期,对以后各方面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考虑到孩子,我没再犹豫。

立即搬家面临的最现实困难,是到北京后的临时住房问题。

在我借调到总部这一段时间里,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极为艰苦。曾住过一段时间办公室,那时编辑部只有一间办公室,总共二十平米,我们借调人员加上临时抽来帮忙的人员,最多时达到七个人,社领导看到我们都挤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办公、休息,肯定相互受到影响,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于是就为我们三位正式借调人员,在颐和园东门外的六郎庄租了一处民宅。一个小院,三间瓦房,我们仨一人住一间,现在可以将家临时搬到这一间房子里先凑合几个月。

七月流火,八月照样炎热,就是在那个流火的八月,我开始了在郑州的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搬家。

这次搬家是五次搬家中最轻松的一次,因为已经在前面的数次搬家中被折腾得接近零散的柜子不用搬了,太破的家具也不用搬,而去掉太破的,也就所剩不多了。

为了不打扰左邻右舍,我选择在一个工作日的上午开始搬家行动。小区的人们都上班去了,整个家属院显得寂静无声,卡车把我从火车站雇的集装箱直接拉到单元门口,这样搬下楼的东西不用转手,就能无缝对接装进去。

在我搬家的整个过程中,大院里泡桐树上的知了都在不停地叫着,不知是要告诉我天太热了防止中暑,还是在以它特有的歌声向我告别。说实话,我自将家搬进机关院内的家属区后,就一直被借调在外,没有认真地在这里徜徉过,对这里的环境并不熟悉,更没有像以前住过的那个小区,曾在那里开荒种菜,洒下过辛劳和期待,所以也谈不上有多少留恋,只是这知了的一曲曲离别的鸣唱,让我想到了两年前从合肥搬家到郑州的情景。

那是一个春天,中原大地的一草一木都在展示着它秀美的身姿,绽开了无数张自然的笑脸。而夏天是太阳的世界,一切自然的东西都是它的陪衬,只有知了用一曲嘹亮旋律,划破这热浪的笼罩,给季节画出了一道分界线,尽管这条线还很微弱。

送走拉集装箱的卡车,我像一个逃兵,突然对眼前这个工作了两年半的单位,有了一种愧疚感。当初是它欢迎我来的啊,现在又不得不欢送我走。调北京去了,本来应该很自豪地离开的我,却怀着这种莫名的愧疚,与领导和同事们一一告别,然后带着一家人,登上了开往北京的直快列车。

二十三年前的中国铁路,还没有动车,也没有高铁,最快的就是特快列车,无论火车多快,铁轨与车轮都会发出哐咚、哐咚的撞击声,而在我听起来,这声音却变成了向北、向北的口令……

这,是否正是我此刻的心声?!

作者简介

张国领,河南禹州神垕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丰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原《橄榄绿》主编、《中国武警》主编,武警大校警衔。出版有散文集《男兵女兵》、《和平的守望》、《和平的断想》,诗集《绿色的诱惑》、《血色和平》、《铭记》《千年之后你依然最美》《和平的欢歌》等11部,报告文学集《高地英雄》等2部,《张国领文集》十一卷。作品曾获“冰心散文奖”,“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战士文艺奖”一等奖、“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群星奖”银奖、《人民日报》文艺作品二等奖、“2009中国散文排榜”第六名、 “河南十佳诗人”等多个奖项。作品被收入《军事文学年选》《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学生课外精读》等三十多种选本。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0)

相关推荐

  • 柴扉别集(64)学车记(九)|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64) 学车记(九) 张国领 人自打出生时起,就喜欢听别人的夸赞,很多人也是在别人的夸赞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谁如果不相信,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是不是一出生就有人夸你长得漂亮(不管 ...

  • 柴扉别集(59)学车记(四)|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59) 学车记(四) 张国领 直起腰,挺胸膛,眼睛始终看前方,不许低头看手档. 我在心里默念着口诀.左手扶在方向盘的9点钟方向,右手扶在方向盘的6点钟方向,左脚踩离合,右脚踩刹车,右手从方向 ...

  • 柴扉别集(56)学车记(一)|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56) 学车记(一) 张国领 我自幼生活在中原中部的小山村里. 小山村的山,虽不像广西十万大山那样群峰嵯峨,但那山头也足以使初升的太阳,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爬上一道道山岗. 山区交通状况比较 ...

  • 柴扉别集(55)住院补记(七)|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55) 住院补记(七) 张国领 今天有个好消息,医生说我明天就可以出院了. 记得住院那天,郑艳芳在电话中也对我说:"今天有个好消息,有床位了." 同一件事,住院是好消息, ...

  • 柴扉别集(54)住院补记(六)|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54) 住院补记(六) 张国领 住院期间常收到朋友送来的鲜花,从这一束束.一篮篮鲜花中,我发现花不但有芬芳的香气.鲜艳的色彩,还能够疗疾治病. 每当看到床头边上那鲜艳欲滴的花朵,那翠绿喜人的 ...

  • 柴扉别集(53)住院补记(五)|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53) 住院补记(五) 张国领 自从住进医院,转眼已经快一个星期了. 我每天的活动范围,就局限在病床上和病房里,顶多也就是出门在病房外的走廊里晃悠晃悠. 我的病房在八楼,这些天里,我一次都没 ...

  • 柴扉别集(52)住院补记(四)|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52) 住院补记(四) 张国领 在很多人看来,痔疮就是个小手术,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原来听说过乡村医生就能做这种手术,他们动手极快,三下五除二就能搞定,根本不需要住院,并且收费极低,三五十元 ...

  • 柴扉别集(51)住院补记(三)|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51) 住院补记(三) 张国领 腹腔前后的手术与身体其它部位手术不同,术前准备工作首先是灌肠. 我之前虽然也听说过灌肠,但不知具体是怎么个灌法.等到护士为我操作实践时方才明白,灌肠就像三峡大 ...

  • 柴扉别集(50)住院补记(二)| 张国领专栏

    柴扉别集(50) 住院补记(二) 张国领 由于有了对秋凉的期盼,2005年那个夏天,我是一天天数着日子度过的. 人们常说急病慢医生,其实很多时候都可以用上这句俗语,像口渴时候热茶总是凉得慢,天热总嫌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