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见过最为复杂精密的投资团队之一

原创2021-07-26 18:36·韭圈儿

一个绝对收益投资团队的成员配置包括:1位投资总监负责大类资产配置,1位负责行业研究,1位负责个股研究,1位负责利率债、1位负责信用债、1位负责转债、2位负责量化(含市场数据跟踪及系统搭建)、1位负责产品风险跟踪

我见过的投资团队也算不少了,但是能把分工、细节扣到这么细的,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的,的确非常非常少见。今天推送的是北落和上投摩根绝对收益部的带头人陈圆明的一场精彩对话。陈圆明近期完成募集的上投摩根安荣回报基金,募集规模近70亿元。和权益投资不同,绝对收益更注重科学严谨的一面,这篇带你了解。

陈圆明总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硕士期间就读于常春藤盟校——达特茅斯学院,在学业上一路开挂的他,工作履历也是无懈可击,曾担任鹏华基金投资经理、绝对收益副总监;2019年2月起加入上投摩根基金,现担任绝对收益投资部总监。

最新披露的2021年一季报显示,他的代表作上投摩根安隆回报A(004738),一季末的仓位仅为10.49%,近一年获得了10.30%的回报(数据来源:上投摩根,截2021.5.31,安隆回报A基金近一年业绩已经过托管行复核。),同时安隆回报基金近一年的最大回撤和夏普比率分别为-1.14%和3.05, 也的确做到了严控风险+提升收益,为投资人创造了较好的投资体验。

Part.1 投资需要信仰的力量OR科学的力量

主持人:

关于追加投资的时点问题,北落老师的观点是,从长期来看你可以有选择的去追。因为如果现在不追,接下来可能更贵。北落老师能否再给我们一些有利的依据吗?

北落的师门:


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叫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所以有的时候投资还是需要一点点信仰的。

第一,你是不是相信权益资产,从长期来看一定是收益最高的一类资产?

第二,你是不是相信中国的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的转型,所带来的上市公司的投资的机会是最好的。

第三,你是不是相信在投资市场里面,个人不如团队,业余的不如专业的。你是不是相信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他是不管是情商、智商、专业性以及对行业的了解,是能够超越大部分的散户投资者的,他是能创造足够多超额收益。

如果以上几点你都相信,那其实我认为权益类资产是更好的选择,它长期取得正收益,以及不断创新高的概率就是非常大的。只不过股市波动太大,有的时候投资者面对波动不知道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通过资产配置,稍微熨平一点点波动,从而提高我们的风险收益比。只要前面你相信了,后面是有一些技巧性的东西是能帮大家做的这一点的。

主持人:

您还是相信中国的这些上市公司未来的一个发展,可以说相信中国的国运。

北落的师门

这里有三个层面:

第一,你相信权益资产长期收益一定是最高的。

第二,你相信中国的这些最优秀的上市公司。

第三,你相信中国最优秀的这些基金经理。

主持人:

圆明总,那您刚才认为不追的理由,能否也给我们几个有利的依据

陈圆明:

我不是特别喜欢用信仰来解释,如果我们信仰错了怎么办?那对于投资者就不是特别负责任了。

刚才的问题有一个科学的回答,如果刚才那个场景放到金本位的时代,其实就是错的,我们是把投资当作是科学,当作是工业中的精细化的工程来做的。

所以我们推出多策略产品,因为我们通过科学,发现不同的策略,他们之间是存在可以降低波动的关系。那我们就利用科学,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其实我是一个理工男,我是一个科学派,我尽可能的就是不依靠信仰,而是能找到原因,找到证据,争取给出准确的,更精确的答案

Part.2 多资产多策略投资法

主持人:

请问圆明总,我们刚刚说了这么多的绝对收益策略,绝对收益策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策略?

陈圆明:


绝对收益其实分为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不管市场涨跌,都把追求绝对回报作为我们的投资目标,而不是追求排名,或者说我们要拒绝追求排名。

第二个层次,其实是我们投资框架的层次。我们不能说,因为过去几年,都获得了绝对收益,就说我们是一个绝对收益的产品。而是要考虑未来可能发生,但过去几年并没有发生的一些风险。在这种极端的风险下,我们的组合是不是也是能扛住风险。

最终我们既要有绝对收益的目标和意愿,同时也要有绝对收益的方法论,有一个风控的体系,把投资的风控放在第一位,再争取围绕着我们的投资的目标去展开,去争取获得投资的收益。这样才能够完整地称为是一个绝对收益策略。

目前市场上的绝对收益策略有很多种,而我们选择的是,以多资产多策略为框架的绝对收益的方向,这也是海外最主流的一个方向。

主持人:

其实您刚刚说到绝对收益,它最主要的就是风控第一,收益排第二,严格的去控制组合的波动,这是咱们主观的投资理念,有什么客观的方法可以帮我们去做到吗?

陈圆明:

多资产多策略,它是投资框架的核心,用到的理念是数学、统计学的理念,我们是利用统计学中的大数定律,它意味着们只要分散再分散,就可以降低整个产品的波动率,所以我们首先认为股票跟债券,是两类不同的资产,而且都是风险资产,合在一起,通过有效的配置可以降低组合的波动。

第二个层面,我们在股票内部也要做多策略。股票的风格有很多种,有成长的,有价值的,有性价比的。如果股票做成多策略的,债券也做成多策略的,我们就形成了多资产多策略的两层投资框架。这样充分地分散了之后,回撤就可以控制住了。

海外成熟市场也经历过很多的尝试,多资产多策略也成为了主流的投资方法,不仅因为它投资的理念非常稳定。而且它还是一个容量非常大的策略。稳定性和高容量,也使得它成为海外最主流的策略之一。这种策略管理的规模,在海外可以达到数万亿人民币,都不用太担心组合的波动。而且,我们也不太需要去做频繁交易,因为资产之间已经互相对冲了。

还有一个好处是,我们不需要主动的去预判市场涨跌,我们也不会主动的去冒险,而是我们反过来考虑我们的风险点在什么地方,利用我们的多资产跟多策略,我们尽可能的把这些风险都给对冲掉。最后我们的阿尔法给保留下来,再加上市场本身的收益,争取获得绝对收益。

所以我们不追求贝塔,我们认为所有的贝塔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利的,所以我们把它们给消解掉,最后在对资产进行平衡之后,争取一个稳定的收益。

Part.3 基金经理也看眼缘?

主持人:

您认为绝对收益这种产品的基金经理,最重要的一个特质或者能力是什么

北落的师门:

我觉得我还是蛮看重这种基金经理的经验的,尤其是对于牛熊周期转换的经历,包括他在过程当中的表现,因为绝对收益产品更考核的是抗风险的能力,抗回撤的能力。牛市的时候大家都顺风顺水,你好我好大家好,看不出来,那熊市的时候,尤其像今年春节以后的这种波动,去年疫情以后的波动,再往前2015年的活动,甚至可能更早一点2008年那种波动,但是我希望他经历的越多越好,他越经历的多,我能看到他数据上的验证的东西就越多。

另外我自己调研这么多基金经理后,感觉基金经理的性格跟他管的产品一样是最好的。如果是做绝对收益的基金经理,我还真不希望他是一个性格很张扬,激情四射的那种人,我还真挺希望他就是一个风险偏好不高的,沉稳的人。

Part.4 团队的专业化分工到底有多重要

主持人:


那其实我也了解到上投摩根有一个专门做绝对收益的部门,貌似全都是学霸,所以我想了解一下学霸团队平时是怎么分工协作的

陈圆明:

由于我们管理不同的资产类别,也有不同的策略和项目,不可能由一个人来完成,所以我们团队,是一个分工协作的状态,每个人扮演一个螺丝钉,把这些齿轮耦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钟表,达到1+1>2的效果,提高我们的输出的稳定性。

我们负责股票的有两位成员,分别负责行业比较个股的研究。债券方面其实是有多个的维度,一个是债券久期的维度,在决定久期之后,他还有曲线的形态,不同形态的性价比也会不一样。还有一个维度是,我们是选没有信用风险的国债,还是有一定的信用风险的信用债。我们债券团队,也是由两位成员来解决这三个维度的问题,他们一个是偏向于利率债,另一位偏向于信用债,最终是给出较好的一个配方。

我们还有一位成员是做转债的研究,他需要把转债拆的比较细,因为转债既有债性也有股性,所以说转债,他需要既跟纯股比较,也去跟纯债去比较,看转债的性价比到底如何,来决定转债到底该怎么配置。

另外,我们有研究商品的一位成员,他会告诉我们现在商品的所处的位置,以及他未来的投资的机会,还有商品对于宏观,以及对资产的相互影响的强弱。

另外,我们还有两位纯量化方向的成员,其中一位偏投资风控,会随时监控我们的组合在任何一个维度上的偏离度,例如今年对于通胀风险的监控,他给到我们因子,随时告诉我们因子上的暴露。当然了,我们的风险因子有很多,所以他也是平时的工作是非常的忙。

还有一位成员是专门负责做整个数据库,因为每个环节,其实都需要有一个强劲的数据库来支撑,所以说用一个科学的方式去把数据去进行计算、调用和展示,也是颇需要费些脑筋的。因此,我们是一个很复杂的,汇集的各种不同领域专才的一个团队,他们其实都有国内或者是国外的投研的经验,平均的从业年限超过了九年。

在基于团队的研究的基础上,我做整个大类资产配置的决策,就会变得比较的简单,比较的轻松

Part.5 绝对收益基金需要定投吗?

主持人:

那关于投资方法,我想请教一下两位,我们都知道现在绝对收益产品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标的,那我们到底是要一次性去投入,还是说我应该定投,分批来买?

陈圆明:

其实我觉得都可以,因为绝对收益,本身最重要的就是风险控制,所以采用严格的风控流程,争取把整个下行的风险控制住。所以说,我觉得一次性的投资问题不是特别大。当然,定投是一个好的习惯,如果说您定投,可以把风险进一步的控制的更低,同时也可以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所以总的来说,我觉得两种都挺好的。

北落的师门:

刚入门的小白投资者,你可以用这种产品去练手,去帮你养成理财的习惯。我觉得是可以通过定投的方式来做的,但如果你已经入门甚至进阶了,如果你是为了获取更高收益,更应该选波动很大的标的才对,但实际上绝对收益产品,它追求的波动是不大的,回撤控制是很好的,所以其实你就不用太在意什么时间投。

你如果把它当成低风险资产的储备,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投,你平常怎么投资的,你现在就怎么买这种绝对收益产品就可以了。

Part.6 看排名也有错?

主持人:

其实买基金有很多雷区的, 我想问一下,在北落老师的众多粉丝留言当中,有没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可以拿出来跟圆明总好好探讨一下,也给大家避避雷的

北落的师门:


我觉得大家平常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北落老师,我看到一个基金经理,能不能帮我们去测评一下。这种情况大概率是基金经理是在短期的某个排行榜里面冲在最前面,大家是通过排行榜发现的。所以我想问圆明总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我打开一款软件看你的产品,因为您的那两个产品都是混合型产品,很有可能在排行榜上他们的排名比较靠后,投资者可能觉得,产品很一般呀,你为什么给我推荐,遇到这种情况你怎么跟大家去解释。

陈圆明:

其实我就不解释了,因为没有必要让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来买我这样的一个稳健型的一个产品,其实刚才您说的那个情况,还有他的硬币的另外一面,就是之前在熊市的时候,我这些产品,基本上都是排在前面,那个时候,投资者才能够看到,原来绝对收益这种的追求稳健收益的产品,还是有他的魅力的。

Part.7 买绝对收益基金需要止盈吗?

北落的师门:


买绝对收益产品的投资者也会遇到这种情况,虽说是绝对收益,但也会有回撤的。遇到股债都不好的时候,回撤久到可能一两个月的时间都还在坑里没出来。所以很多投资者可能在这时候就会比较懵了,绝对收益怎么变成了“绝对亏损”,产品会不会继续创新低,投资者心里没有底,那遇到这种情况,投资者要不要止损,或者甚至我涨上去的时候要不要止盈吗?这两个问题的您怎么看?

陈圆明:

绝对收益产品我觉得是没有必要止损的,我仅就我们的多资产多策略框架来分析一下。就是我们的绝对收益产品,其实是对每一轮周期中的潜在的风险,是有过测算的,我们最大的风险,就是它的波动率,在90%的概率,95%的概率,99%的概率下会落到多少,或者说持有多少的时间就能够有多少的概率获得正收益,都会有测算的。在一个产品已经回撤的情况下,再进一步的回撤的概率,它其实是收敛的,关于止损方面,我觉得绝对收益产品止损其实是非常没有必要的。

另外一个角度就是止盈,其实我认为止盈也不是必须的,因为我们应该要选一个投资组合的基础配置,而普通的理财,慢慢地已经要离开历史舞台,转为净值化理财,而净值化理财也是有风险的,它跟我们绝对收益都是有风险的产品。而我们的绝对收益产品,它是追求性价比的,也就是收益和风险要匹配。那如果说您止盈了,钱拿回来变成现金了,那个现金的活期的收益是很低的,那最后的结果还是吃亏了。因此,我的建议是,绝对收益,绝对不要止损,最好也不要止盈。

陈圆明自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在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任研究员;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在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员;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在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员、投资经理;2014年9月至2019年2月在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投资经理、绝对收益副总监;2019年2月起加入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担任绝对收益投资部总监。陈圆明有12年从业经历,7年投资管理经验。

上投摩根安隆回报A基金成立日期为2018-02-08,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综合债券指数收益率*8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20%,2020年、2019年、2018年累计净值回报分别为14.40%、13.03%、-1.07%,对应区间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分别为7.81%、10.95%、0.90%。上投摩根安隆回报A基金历任基金经理为唐瑭(20180208-20200513)、施虓文(20180208-20190412)、陈圆明(20190412至今)、唐瑭(20210416至今)。陈圆明管理的同类型绝对收益系列基金上投摩根安裕回报A基金成立日期为2018-09-13,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综合债券指数收益率*7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30%,2020年、2019年、2018年累计净值回报分别为17.27%、15.42%、0.45%,对应区间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分别为10.24%、14.09%、0.26%。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在进行投资前请参阅相关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本资料为仅为宣传用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同时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上述资料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或发售或邀请认购任何证券、投资产品或服务。所刊载资料均来自被认为可靠的信息来源,但仍请自行核实有关资料。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