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男子汉,既要“野蛮其体魄”,更要“文明其精神”

培养男子汉,既要“野蛮其体魄”,更要“文明其精神”
王营
针对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1月28日,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404号(教育类410号)提案答复的函》(下称《答复》)表示,将从加强体育教师配备、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及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研究等方面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答复》表示,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中小学校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加强大学生体育评价,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此外,教育部还将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为抓手,大力支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研究。
阴盛阳衰、女强男弱,已成为当今青少年成长中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中小学学生干部中,大多数是女生;“高考状元”“大学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等,女孩也占优势;男青年应征入伍报到后,因怕苦怕累、不适应军营生活,强烈拒绝服兵役;屏幕上的男孩形象越来越中性化、伪娘化、阴柔化,男孩世界里的阳刚之美越来越少……种种“弱男生”现象不仅中国独有,国外也存在,198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一书中就说,当代男孩“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取得的成就“远不及”当代女孩。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男子汉形象确应是体格健壮、孔武有力,能吃苦耐劳,胜任各种急难险阻的工作。也正因为此,在教育部的《答复》中,强调更多的是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开好学校体育课程,培养男孩健康的体魄。不可否认,男子汉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其标配,但仅有健康的体魄,却未必就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青年毛泽东曾提出体育锻炼的目标是:“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其实,“男子汉”是一个文化层面的概念,不仅要有“野蛮的体魄”,更要有“文明的精神”,所谓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刚毅之美,更多是指男人应当具备的一种精神气质和意志品质。
对此,古人早有定论,将具备这种精神气质的男人定义为“大丈夫”。孟子曾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依据这样的标准,体魄强健者并一定是男子汉,而能做到特立独行、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之人,即使体格不那么健壮,甚至身材矮小、长相萎缩,也可称之为男子汉、大丈夫。
培养男子汉的内在精神气质,关键在家庭。家长要从小培养男孩有远大理想和做人做事的大格局、大胸襟,有责任担当。要教育孩子积极主动地做好分内事、家务事、班级事和学校事,同时还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知道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是这个国、这个家、这个社会的一分子,自己咋样,国和家就咋样。要教育男孩有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抗挫折能力,学会对自己所担负的事务认真负责,不逃避、推诿责任,不怕困难,培养其家国情怀和志愿服务精神。
培养男子汉的内在精神气质,父亲是孩子的重要他人。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认为,对于12岁至18岁的孩子,父亲的教育最重要。尤其是男孩,特别需要一位态度坚定、要求严格的父亲的管教与激励。他需要一位教练帮他强壮肌肉,并引导他如何控制自己的力量,父亲就是最好的教练。这时期男孩的头脑中有太多的想法和选择,可能经常犯错甚至有出轨行为,他会迷失自己,需要一位顾问的指引,而最好的顾问正是他的父亲。
可见,父亲对塑造孩子的男子汉气质多么重要。在这一过程中,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要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尽早参与到孩子的教养中,做好孩子健康成长的表率。一个有理想抱负、有责任担当、有坚韧之志、有乐观心态的父亲,才能成为孩子学做男子汉的榜样。同样,一位做事优柔寡断、畏缩不前、患得患失的父亲,也培养了不一个果敢坚毅的男孩。 
培养男子汉的内在精神气质,还要着力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新闻媒体要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大力弘扬志存高远、勇于担当、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男子汉精神,倡树先进典型,为青少年提供学习的榜样。电影、影视剧和网络平台,要自觉抵制“娘炮”文化、靡靡之音,不断推出弘扬男子汉文化的优秀作品,通过生动形象、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广大青少年自觉接受男子汉精神的洗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