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足舟骨别忽略,分型要牢记
作者:李清杰 普放百花园
足副舟骨是一种较常见的解剖学变异,其发生是由于舟骨近距侧或舟距关节间出现一个骨化中心,在发育过程中未与舟骨骨化中心合并而形成或合并后局部形成骨性突起。
舟骨内侧(结节部)有胫后肌腱锚定点
Coughlin's提出的副舟骨分型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仍然是Geist分型方法
分为以下3型:
1型副舟骨
也被称为外胫骨或外胫骨籽骨 副舟骨与舟骨之间没有直接接触,与其分开最大可达5毫米;副舟骨小而圆,位于胫后肌腱内,相当于胫后肌腱内的籽骨 占副舟骨的30% 通常无症状
2型副舟骨
占所有副舟骨的约55%(范围50-60%) 呈三角形或心形,大小约10-12mm 通过1-2毫米厚的纤维软骨或透明软骨与舟骨相连,形成微动关节;X 线片上在舟骨与副舟骨之间形成透亮线,有时被误认为舟骨骨折 最终可能会与舟骨骨性融合
3型副舟骨
副舟骨与舟骨体已融合,关节面消失,形成延长的弧形舟骨,称为角型舟骨( cornuate navicular) 被认为是2型副舟骨的融合型,由于在骨性突起上形成疼痛,偶尔会出现症状
I型
圆形或卵圆形小籽骨,嵌入胫后肌腱中,与舟骨完全分开,不形成关节,约占30%。
II型
三角形或心形较大籽骨,与舟骨结节形成软骨连接,构成微动关节,约占50~60%。
III型
副舟骨与舟骨结节融合在一起,导致舟骨结节明显突出,约占4~21%。
从左到右分别为:Type 1, 2 and 3.
同一患者,Type 2 on one foot (空心箭) and type 3 on the other (白箭)
扁平足畸形:胫后肌腱附着在2型副舟骨上,导致生物力学异常,可能导致肌腱拉直,引起内收力。(是否引起扁平足,文献存在争议) 胫后肌腱变性/撕裂:可能由于附着于副舟骨导致肌腱内侧踝部杠杆作用减少而引起的压力增加所致。胫后肌腱功能障碍在2型副舟骨的人群中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 “副舟骨综合征”:由于重复的剪切应力作用于副舟骨。由于长期的摩擦, 副舟骨的软骨面下会形成缺血骨坏死,X线片呈假关节面下的骨质硬化带。MRI上显示副舟骨和舟骨假关节面下的骨髓水肿。
副舟骨综合征病例图片:
副舟骨综合征,副舟骨与舟骨假关节下可见骨髓水肿
副舟骨综合征,CT重组图示副舟骨与舟骨假关节面下骨质硬化
副舟骨综合征,5a骨髓水肿(圆圈)及5b胫后肌腱水肿(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