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肚子上开个通胃的大洞,还常常伸手去掏?难道它们不会痛吗?

确实在有些资料中看到牛左侧腹部上方开了一个法兰口,然后有工作人员伸手进去似乎在淘换什么,然后完事了之后会将一个盖子盖上,有的则可能会让其开一会,这究竟要干啥呢?

“瘘管牛”的贡献

其实这种牛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做“瘘管牛”,具体做法是在牛的瘤胃和外部皮肤之间开一个孔,让牛的瘤胃和外部之间有一个通道,但问题来了,首先这牛真的就不会疼吗?另一个问题则是开这孔究竟是干嘛的,这人身上要是开个孔,估计人就挂了吧。

牛的消化问题

2021年7月27日,俄勒冈州立大学在其官网上发布了最新的全球变暖31个监测指标,其中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数据是“反刍牲畜数量超过40亿头,它们的总质量超过了人类和野生动物的总和”。

为什么要开出这个指标?其实道理很简单,反刍动物体内消化过程比较有意思,会产生大量的甲烷,一头牛每天能排放甲烷超过300~500升,几乎都够三口之家用一天了。

所以牛产生的甲烷是非常恐怖的,它通过什么排放呢?就是打嗝和放屁,当通道不畅时就会引起肠胃胀气,肚子里很难过,消化不良导致营养吸收问题,牛的产奶或者长肉的速度就会下降。

因此需要两个方式来解决问题,第一个是食用少胀气的食物,另一个则是排出气体,那么如何研制出排气少的添加剂或者食物呢?这个问题和第二个排出气体的方法粗暴开孔不谋而合了。

因为畜牧专家可以通过开孔来了解食物配比调整后,牛体内的消化情况怎么办,而且随时可以查看,因此“瘘管牛”就应运而生了。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世界粮食中心的主任、动物科学家Ermias Kebreab发起了一个研制项目,配制一种能大幅降低奶牛甲烷排放的饲料,结果发现少量的大型红藻(一种海藻)与糖浆混合,添加到奶牛饲料中,能有效的降低奶牛排放的甲烷量,而且调节不同海藻的比例,最高下降比例可达90%。

当然这一切都少不了瘘管牛的帮助,瘘管牛随时可以查看消化状态,让这个饲料配比改变后的消化状态监测非常方便,甚至可以直接放入牛的瘤胃中,不需要经过牛的嚼食,尤其显得方便。

牛身上开了孔难道就不痛吗?

开孔当然疼了,不过只是手术完成那会疼,伤口愈合后就不疼了,因为开孔会在麻醉状态下进行,而且开孔后会将牛的瘤胃平滑肌与皮肤缝合后,再装入内外相通的法兰,正常情况下这个法兰是盖住的,因为牛的瘤胃环境需要厌氧状态,因此只有观察或者需要时才会打开。

所以伤口愈合后,瘤胃和皮肤就长到一起了,不存在痛不痛的问题,当然开了个孔,动物保护组织认为这是虐待动物,不过从胃胀气的角度考虑,这牛确实还是得到了好处。

延伸阅读:人的胃部造瘘

1822年,美国著名外科医生博蒙特收治了一名被散弹枪击中胃部的病人圣马丁,尽管留下了一个大洞,但由于胃部平滑肌和身体皮肤长在了一起,而且胃部的消化功能并没有因此受损,而是恢复了正常,只是留着这个孔后会有食物会漏出来。

而博蒙特用尽一切办法都无法使得这个伤口愈合,好在功能都正常,尽管非常不便,至少病人还是能延续生命的,而博蒙特医生也突发奇想,用这个洞来研究人类胃部的食物消化过程。

从1825年到1833年,博蒙特在圣马丁身上进行了一共约238次实验,他会将食物通过这个洞放入胃内,一段时间后取出来观察消化情况并记录,正是圣马丁的试验环境导致了胃酸的发现,而且还有胃的食物消化过程。

博蒙特的试验是革命性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再也找不到如此合适的研究对象,圣马丁对人类胃生理学贡献之大难以想象,直接让博蒙特成为了胃生理学之父。

1838年,博蒙特就将所有取得的资料编写汇集出版了《胃液和消化生理学的实验与观察》。不过在1833年时圣马丁就离开了博蒙特,因为他再也受不了博蒙特的实验,而且他也并没有因为在胃部开孔而影响寿命,活到了1880年才去世,终年86岁。

所以不仅有瘘管牛,还有瘘管人,而且还为人类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