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女儿一周岁又九个月(2)
教一周岁又九个月的女儿识字的念头源起女儿的记忆力强,但心底明了学习应是建立在女儿应允与情愿的基础之上的。“快乐学习”的概念已经提出许久,如果能在玩耍中快乐学习,相信效果更甚。
“海”和“猪”
妻子教女儿“海”和“猪”两个字是同时的。因此,当教完后拿出“海”的图片要女儿识辨时,女儿竟然一口咬定是“猪”。妻子窃笑,由于当时教女儿“海”字,曾告诉女儿——爸爸名字有个“海”字。妻子引导:“爸爸名字里有的,有水的!”女儿思量了片刻,快乐地说:“海!”妻子竖起大拇指赞扬女儿:“真棒!”女儿笑脸灿烂,自己竖起拇指学着妻子的模样:“芸芸,真棒!”可我却在一旁心底嘀咕:“这招真损,即教了女儿,又骂了我。”“海”和“猪”本无相关的两个字,却因我名字中有个“海”字,且体态臃胖而联系在一起。妻子常骂自己,不要一吃完饭就牢固地钉在电脑前,自己想想确实也是。
教育感言:人的思维容易将所学识的知识相通、相融。抽象的东西,如果能转化成形象具体的知识形态来学习,那么学习者更容易接受。况且孩子的思维能力是由形象具体向抽象逻辑转化的过程。
“小”和“÷”
“小”字是女儿最先认识的一个字。每每在食物包装盒上看到它,总会指着字大喊:“爸爸(或妈妈),‘小’,‘小’。”仿佛遇到自己年龄相仿的玩伴一样兴奋。那日,女儿独自玩耍着那些图片牌,突然捏着一张图片直冲着我喊:“爸爸,‘小’呀!”我一看图片背面是个“除”字,便说:“不是‘小’,是‘除’。”女儿并未完全明白我所说的话,便举着纸片直奔妻子而去。妻子的反映却与我大相近庭。“芸芸,好厉害呀!”我一时莫名,接过纸片一看。纸片图的那面是一个“÷”号。女儿将纸片倒过来成了“·|·”形,确实与“小”字十分相似,我欣喜地抱起女儿,面对女儿竖起了大大的拇指:“芸芸,真棒!”
教育感言:学习能举一反三就是聪明,因为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对知识的迁移。孩子只会“照瓢画瓢”,只能“种豆得豆”,那么学习方法往往存在问题。教予孩子的不仅仅只是成人的知识经验,更应让孩子明白知识获取的方式。送予“鱼”不如授予“渔”。
“马”和“木”
女儿最容易读错的是“马”字,读得最准的是“木”字。分析两个字不难发现:两个字的声母都是“m”,而韵母分别是“a”与“u”,韵母都属于单字发音,比较容易学得。但是“马”字的声调属于上声(第三声),“木”字的声调属于去声(第四声)。上声本身较难发音,并且闽南人由于闽南话的习惯阳平(第二声)与上声容易混淆,加上邻人发音不准,女儿在“麻”与“马”两个读间颠簸。“马”字发音的错误只得在一次次纠错中改正,“木”字是呼口音,发音不易出错。女儿虽发对了“马”字的读音,却总爱加上一句“不是木麻,是木马。”
教育感言:重复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及时纠正错误,一旦错误成为习惯,给纠正将带来更大的难度。错误的产生并不是坏的起点,而找到错误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才能使教育良性循环。主观判定对与错,是最失败的做法,凡错必须细心观察,找出错的源头。
“秋”和“羊”
“秋”和“羊”两个字应该说是女儿玩中学的见证。学识图片中的字时,曾要求过女儿不会的字要马上问,但是说来有趣。女儿从不说:“妈妈,这个字我不会。”却总说:“妈妈,这个字我忘了。”女儿每每忘字的读音时,首先翻过图片看图案,然后猜测字的读音。“羊”字女儿常读成“绵”,原因就是女儿将图案上的“羊”说成是“绵羊”,而取第一个字来读,“羊”就成了“绵”了。“秋”字的学得更是令人惊讶。这日,女儿拿着图片来到妻子身边,嘴里发着“嗯!嗯!”的声音。妻子一看,图上是美丽的枫叶,而后面是“秋”字,随口说了句:“这是秋天的‘秋’。”女儿就此记住了这个字。
教育感言:学习在快乐中滋长,快乐在学习中升腾。快乐与学习是并进的,又是相融的。孩子感受学习中快乐的同时更能体味到得到的满足,成功的快慰是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
2007.1.17.(首发红袖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