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逻辑的单一指向性终极刺破文明迷雾

不同分支文明间,既然避免不了文化上的交流,那么要想更好地交流,形式上离不开语言的正确翻译功能,实质上更需要虔诚的求同存异心理,只有通过形与质的完美结合,才能实现思想的无障碍表达——那是一种终极理想化的全人类范围内的终极自圆其说。

随着语言与思想互译的日益熟练与深入,人类距离这种终极理想实现的预期越来越近了,这意味着人类必须启动文明深度全球化主动互译工作议程了,不能再让消极互动继续污辱人类的集体智慧了。

怎么就从语言的互译扯到了文明的全球化互译了呢?是因为人类文明相对于客观文明而言,虽然具有全然的主观性,但主体性却从来先天不足,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虽然具备认识世界的能力,但把这种能力变成改造自然以满足于自己的全部主体性——永生——人类却必须自主克服一切主客观先天局限,进而才能求得永生于世界的全部主体性,所以我们必须从人之初开始分析并认清人类的所有主客观局限,然后才能逐一针对解决。

人类的所有智识都起始于人的自我意识诞生,正因为有了自我意识,人才在区分了我与非我之后,能清晰地对客观世界进行主观描述,也就是客观始得见之于主观,可惜人并不是世界的主人,反而如被客观世界遗弃的私生子一般,极尽自生自灭的意味。

以不成熟的主观观世界,是文明之始,当然是一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起点,西方哲学显然错会了哲学史的真正发展起点。正因为有哲学史起点上的错误,所以西方哲学虽然“适时”开启了语言转向,但语言的本质与逻辑的关系他们至今语焉不详。

语文文字之所以诞生,源于早期人类突破懵懂的觉醒之需,于是用各种符号和不同发音区别自己与客观环境的互动心得,服务于更清晰、准确地交流自己朦胧的三观信息之用。这在智识尚不成体系的当时,意味着相关特定意义的符号与发音从此就有了先天的知行合一性。

遗憾的是,满足于这种知识体系创新的人,虽然知道自己在用语言文字翻译自然文明,真正依赖的是语言文字背后的逻辑,但不知道逻辑于人的先在性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具有异名同出的文明发展指向的一致性。尤其当西方文明把这种人的先天能力赋予位格绝对高于自己的上帝后,自己为人的主体性绝对下降,并永世不得翻身,因为基督教文明的强大解释力至今不得被彻底瓦解,这是西方哲学的荣耀,却是人类集体智慧的污点。

这里有一个关键点需要辨识清楚,就是语言文字中先天具备知行合一性,但相对于人的产生,语言文字显然是后天的,那么语言文字内含的先天的知行合一性就值得玩味了——相对于语言文字确定的后天性,只能说其内涵的逻辑是先天的。

正确认识这其中的先天与后天关系很重要,因为这是人辩证地认识世界的起点。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明明应该回到这一起点,可惜因为上帝的绝对阻碍,他们整体迷路了:“只不过在结果上,语言学转向展示了把形而上学科学化的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但乐观地看,语言学转向也反过来标明了人类语言与科学化表达对于形而上学的无力”(见百度词条)。原来,西方哲学已经在自身的逻辑框架内根本找不到任何出路了。

这是从百度上找来的关于哲学语言转向的注释,说白了,就是西方哲学想按自己习惯的形式逻辑标准找到一个可确证的语言本体,但实际不能。因为无论是演绎还是归纳,都是单向思维,西方哲学虽然极力强调反思的重要,但在反思的结果上又钻了牛角尖儿——反思本身是高级的思辨思维,这种思维的维度高于形式逻辑,源于世界的矛盾性,但西方哲学却片面追求形式逻辑下不矛盾的纯粹结果。

在这种想当然的缘木求鱼式思考中,结果必然导致西方哲学与人无法自主形成完整的思想回路,因为世界与人生共同的内在对立统一性只能用辩证逻辑解读,形式逻辑只是辩证逻辑的存在前提和前提存在,二者在理论上可分,但实践中不可分——没有脱离形式逻辑的辩证逻辑,也没有脱离辩证逻辑的形式逻辑。

显然,西方哲学擅长形式上和表面上的因果分析,却不懂互为因果的矛盾现象的内在本质。就像我前面说的,按照本体论要求,科学什么实也没最终证到,反而只证明了一切物质存在皆以不同维度的粒子对立于虚空之中——客观世界是不同维度的球体在虚空中旋转——任何低维的实都是高维里的虚实相间。

是故,人若想认识不同维度的正确物理存在状态,需要借助形上的想像力帮自己进行适当的逻辑切换才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客观世界一直是多维同时存在,并一体于宇宙这一基本事实——人,即生存在人类文明内,又同时生存在自然环境构成的自然文明之内,不需要什么上帝赋予自己存在的合理性。

西方哲学因为辩证性不足,所以用自家逻辑一直解释不通上述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诸多现象,是谓不能自圆其说,于是只能推定哲学已死。东方逻辑却是一贯能够自圆其说,比如阴阳互根,比如以证虚来证实。

类似的逻辑实践,在中国传统以道分阴阳的学说体系中随处可见,所以中国传统思想追求圆融,并相信通过正确的修道,实际就是逻辑分析,一定能够帮人实现圆融,这便是对西方人建构逻辑回路不能的自主克服——同样的思辨人生里,东方(中国)的辩证模式一直高于西方。

有同事说我的文章越来越看不懂了,我说我写了这么多,其实只表达了一个观点——西方哲学不能自圆其说,中国哲学能,但必须借助西方哲学的逻辑才能常识化。听我这样一说,这同事立刻又有了信心。

表面上,我是在借助西方逻辑在对中国传统道文化进行创新解读,其实也是变换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升级版的自圆其说而已,这是正确认识语言互译本质所必然促现的思想融合的新视角,只有发现,没有创新。

之所以是升级版的,是因为在自圆其说的过程中,我对中西方哲学互译做了些基于逻辑连贯性上的查缺补漏。现在看,这种逻辑连贯性也可以称为逻辑的一致性。

因为人类共同活在一个文明里,共用的当然是同一个逻辑,过去之所以各分之文明与学术团体都自得于狭隘立场之下的自说自话,就是因为尚未建立对逻辑自身的正确认知(因为此前已经论述过太多,这里不便重复)。现在大家只要知道一点,基于逻辑连贯性中内含的一致性,我们可以进而发掘逻辑的单一终极指向性,这是终极吹散一切由逻辑天花板笼罩出的文明迷雾的终极利器。

考虑到意识与逻辑的一致性——从动物亦有意识能力看——逻辑是先在于人而存在的,因而只要通过进化论对逻辑的先在性进行再溯源,那么我们自然可以轻易发现,原来逻辑与自然规律异名同出,因为自然规律也对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具有单一终极指向性。

只要明确了曾经主观的逻辑与客观规律之间的一致性,那么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上述不能便可迎刃而解,因为这意味着主观与客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如果定义逻辑是主观的本体,规律是客观的本体,那么即便二者只是本体的部分属性,从它们的一致性当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全面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冲突的正确逻辑基点。

如果参照中国人对道的概念的无限向上抽象解读,西方哲学的逻辑、规律、理念等都可以像道之于中国传统文化一样,被扩大化定义为本文化系统的本体。哲学源于抽象,西方文明在哲学领域内的抽象能力显然在文明之初至今都相对弱了些。

现在看,异名同出这个命题是中国道文化的特长,对人用不同语言解读自然文明的差异性中内含共性描摹得极为生动、准确,所以我一直强调,道是哲学一直语焉不详的整体性,还有另一层深意——因为互译的准确性需要,我们完全可以用道文化的整体性帮助西方哲学对其自身语焉不详的“抽象”和“形而上学”等专用语言进行精准解读,道文化的天地不仁和圣人不仁理念更可以彻底扫清西方哲学一切语焉不详的思想洁癖和道德洁癖,因为逻辑与规律的内在一致性给了我们进行正确互译的标尺,当然也是终极刺破旧有文明迷雾的阳光标尺,上帝这个逻辑天花板,终将在人类集体觉醒之后,彻底变成书本上的历史性存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