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2017年第62期(总166期)文汇美食 布依族的传统饮食(二)

五色糯米饭 马启忠 摄

布依族的传统饮食(二)

——马启忠

布依族血豆腐

血豆腐 马启忠 摄

人们都知道,每年的寒冬腊月间,布依族地区的农户,都得杀猪磨豆腐,制作年货中必不可缺的血豆腐。其特色,正如《中华传统食品大全》称:“色泽红润,绵韧耐嚼,腊香味长,酒饭皆宜,最宜佐酒。”

血豆腐,是用磨制好的嫩豆腐,加上猪的背纽肉块,适量猪盥、花椒等佐料拌匀,放在铁锅里温火炒热捏成圆球,用青菜叶包好搁在特制的炕箩里,用酥麻秆、蔗秆渣、松枝等做燃料炕干即可。

血豆腐 马启忠 摄

布依血豆腐,是有来历的。明朝时期,有位布依族厨师,在土司家里做菜时,桌上摆着一箱白豆腐,他在桌上杀鸡时,是个大公鸡,一挣扎,鸡血洒在一块豆腐上,怕被土司发现而被处罚,他不敢拿这块豆腐做菜,而将其放在炉火边,几天以后,烟熏火燎,成了半干硬块。有天晚上,劳累疲乏时,他打点酒来喝,没下酒菜,即拿这块豆腐煮来下酒,觉得香味独特。他便模仿这种做法,再加上一些佐料,做成一道菜给土司吃。土司吃了,高兴地说:“这玩艺,脆绵皆具,肉豆味相融,不错,不错!”受到土司赞赏后,他就常做此菜给土司吃。这一制作技术传到整个布依族地区,成为布依族人民喜爱的食品。

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 马启忠 摄

五色糯米饭,是关岭、镇宁、望谟等地布依族人民“清明”、“三月三”等节日的过节食品,由黄、绿、黑、紫、红五种颜色组成,故称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并非用化学染料涂成,而是用既能食用又有香味的五种家生、野生植物茎、叶的汁水浸泡糯米蒸制而成。黄色,是用野生植物“染饭花“的花枝,煮出来的水汁,浸泡糯米蒸熟后,自然成黄色;黑色,是用不老不嫩的枫香叶子舂碎泡出的水汁浸泡糯米蒸熟后,自然成黑色;紫色,是用一种名叫紫菜的家生植物茎舂碎,泡水的水汁浸泡糯米蒸熟而自然形成;红色,是用朱木一截,削成片泡出的水汁浸泡糯米,蒸熟而自然形成红色;绿色多是用生姜叶舂碎泡出的水汁,浸泡糯米蒸熟后,而自然形成。这几种颜色的糯米饭搅拌在一起,就成了五色糯米饭了。

五色糯米饭 马启忠 摄

五色糯米饭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实行“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的政策,分兵三路南征,马忠为中路进军牂牁,其“南抚夷越”的政策实施后,受布依族的先民的欢迎,即用当地有色、有香味又能吃的植物,染制五色糯米饭表示喜庆,来招待蜀汉的军队,从那时流传至今。

五色糯米饭,既美观好看,增添节日喜庆气氛,又清香味美,富有营养,可补中气,因而布依族人民特别喜爱。

布依族油团粑

油团粑 马启忠 摄

居住在关岭、镇宁、六枝等地的布依族同胞,在每年的农历正月最后那天,家家户户都要舂米面、磨苕面、榨菜油、酥麻油或茶油,做油团粑来过“了年节”,布依族人民称为“敬老节”、“团圆节”。

布依油团粑,主要是用布依族人民自种的山糯、黄豆、红薯舂磨成粉,加上火草菜、染饭花水一起,搅拌均匀,到能自然粘合为宜,再由妇女们将搅拌好的粑粑,用手捏成鸡蛋大小均匀的面团,放在大铁锅里,用菜油、酥麻油或茶油缓缓煎炒。火力中度,不宜过大过小。大了皮焦变黑成锅巴,坚硬难嚼;小了,炒不熟,夹生了,更不好吃。为了便于控制火力,一般都用柴、草做燃料来煎炒。炒油团粑要耐心,经常搅拌,随着热力向内渗透的程度,逐渐将团粑压扁,直到炒呈黄色,里外熟透,出锅晾凉后,放入土坛,封盖保存,几个月都不腐不变味,随吃随取。具有嫩黄引人,软、糯、香、酥、甜的特点。吃法颇多,冷、热、烤、蒸、炸均可,既是布依族人家的美味佳肴,又是馈赠亲友的礼品。

油团粑 马启忠 摄

关于布依族过“了年”吃“油团粑”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古时候,北盘江支流白水河、打邦河沿岸的布依寨,韦报老家有四个姑娘生得乖巧漂亮,布依族男女青年们常聚在他家唱歌弹琴,热闹非常。到姑娘们长大各去成家立业以后,两老孤单在家冷冷清清,实在过不惯。有一年,提前通知四个姑娘在正月了尾这天回娘家。她们有的背酒提鸡,有的扛猪腿,有的挑糯米粑,有的给二老增制整套新衣,在正月三十这天,整整齐齐的来了。二老高兴极了,考虑到全家一年团聚一次,应做有些象征意义的食品来吃,即做了油团粑。二老穿上姑娘们带来的新衣服,坐在上席,喝着姑娘们带来的酒吃着油团粑和姑娘们带来的鸡肉、猪肉时,高兴地说:“今天我们吃油团粑,愿你们各家团圆美满,过好日子。”从那往后,出嫁成家的姑娘,到每年的“了年节”,都拿最好的礼物来报恩敬老,与老人一起吃油团粑便成了布依族人民的“敬老节”。一直流传至今。

捏油团粑 马启忠 摄

· 作者简介

马启忠: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全国高等民族院校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贵州省布依学会副会长,省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会员,安顺市摄影家协会顾问。先后编著出版《瀑乡风情录》《布依族文化研究》等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