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汇编

书友白条鱼:

《我和我的祖国》7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感人肺腑。让我感同身受的是《夺冠》。

1984年夏天,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那时候,电视机还是稀罕物。我们墙门里只有外墙门的一户人家,有自己组装的12吋黑白电视机。平时,他们家把电视机当宝贝一样,放在房间里。开一会,电视机发热了,就关掉。

女排比赛的时候,他家就和电影里一样,把电视机搬到天井里,墙门里的人全围在一起观看。坐后面的人根本看不清楚,就捧着半导体,一面听着,一面从人缝里张望着电视机。

那年,我工作没多久。我工作的厂在望江门外,我做的是三班倒,夜班的时候,就住宿舍。中美女排决赛的这天,我刚好上夜班。我下午就去厂里,厂工会会议室有一台18吋的大电视机。这几天,会议室对我们青工开放,我是近视眼,早点过去,就是为了抢前面的座位。

比赛还没开始,会议室挤满了人,两把吊扇有气无力地扇着,丝毫减轻不了热量。开始了,开始了,有人激动地喊着。只要郎平扣球,就又狠又准,当时的解说词叫“短、平、快”。队长张蓉芳被称作天安门城墙,她和周晓兰一起,把球死死地挡在球网外。每进一个球,就一阵欢呼声,直到旁边人发出“嘘“声,才渐渐安静下来。小小的会议室,被我们挤得水泄不通,又闷又热,谁也舍不得离开。终于中国队以3比0拿下冠军,夺得三连冠,全场起立,掌声一片。

这天,厂长破格让食堂给我们做了夜宵,还买了啤酒免费喝。也在这天,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女排精神万岁”几个字。

后来,我上了电大。再后来,我离开工厂。很多年后,我都会记得那年夏天。在困苦的日子里,我会想起我写下的“女排精神万岁”。所谓“女排精神”,不是夺了冠军,而是永不言败、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书友小苏:

看完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特别感动。7位导演都特别厉害,能在短短20多分钟时间内,讲一个完整感人的故事。电影中的有些细节,让我想起过去的岁月。

小学时家里的黑白电视机,天线也是绑在竹竿上的。每次调台,哥在院子转竹竿,我在家看电视效果,让他左边或者右边一点。那时的电视机质量特别好,怎么拍也拍不坏。调台时用力拍一拍,才能出现清晰画面。后来有了有线电视,就把天线和竹竿都送给收破烂的了。

2001年7月13日晚,北京申奥成功消息传来,我偷偷打开电视收看现场报道。刚看完,一个箭步上去,赶紧把电视关了。刚关电视,爹妈就回来了,他们问我看电视了没,我心虚地说没有。那年是高二,重点高中高手如云学习一般,那种学习压力,看电视只能是一种奢侈。现在还记得杨澜申奥现场穿的那套中式白底红花旗袍和红色坎肩,特别美。那种知性自信知识女性形象,深深打动了我。

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火炬要经过学校附近的一条大街,我们班男生都跑去加油了,后知后觉的我,发现他们兴高采烈一起回来,才懊恼为什么没人提前通知我,多么想去加油啊!

学校当时有两名优秀学生代表担任奥运火炬手,其中一名还是我们同级的。奇怪的是他们不在学校附近接力,有一位还要前往外省传递火炬。尽管如此,他们也太幸运了!

2005年10月,聂海胜与费俊龙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对我来说,意义非凡。航天英雄聂海胜是我的高中校友。据说学校的水杉树还是他们当年栽种的。虽然是校友,不曾相识,他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还没出生。等他家喻户晓时,我已经离开学校。说起聂海胜,他是典型泥土里开出花来。他家姐弟六人,他排老六。缺衣少食,没钱买学习资料,整个镇中学有两名学生考上县高中,他就是其中一位。高二时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入伍,凭着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

知名校友聂海胜影响了我的同班同学。他是当年的物理课代表,经常出现在学校橱窗中的学霸。记得有次物理老师出差,临时委派他当代课老师,给我们上了几次课。后来,他一路读到博士,梦想成真了。

从小就有一种首都情怀,2013年国庆去北京七日游,为了体验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5点钟从前门大街赶过去排队,结果还只排到外围,估计红旗边的群众,凌晨就去排队了。仪式结束后,站在天安门广场中央,看着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首都的建筑特别壮观雄伟大气磅礴,比例和谐令人赞叹。真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普通人的奋斗故事,勾连起一段段难以磨灭的全民记忆。

书友海楠:

感谢读书岛的活动,能够和岛友们一起在国庆佳节观赏《我和我的祖国》这部优秀的电影。贾老师和几位岛友的分享说出了我们大家的心声,为我们的祖国,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我是一个中年人,电影里讲述的故事,除了《前夜》和《相遇》是发生在我出生前的事儿,其他5个作品里所描述的女排夺冠、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神州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朱日和阅兵的历史事件都是在我人生中亲历过感受过的,可是我一直觉得那时候的民族骄傲始终有点儿高高在上,或者说从来没有像今天,没有像当下这么深入人心。今年的国庆节,无论男女老幼,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不由自主地哼唱着《我和我的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等歌曲,从早唱到晚,随时随地大声向祖国表白。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我们自己真的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了!

感谢祖国,感谢党!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像电影中的普通人一样,把自己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都做好,为祖国献礼,为祖国争光!

书友孙斌:

看电影时,我注意到了80多岁的袁隆平爷爷还在为水稻的改良而奔波,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童年,我的爷爷。

能不能吃饱饭对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是没有概念的,但我记得那会儿,每当我想吃零食的时候,只有不停地叫爷爷,才可以换取一块话梅糖或者两粒花生豆。每叫一声,爷爷告诉我说,花生豆离家近了一点。再叫一声,爷爷说又近了一点。叫得差不多了,爷爷告诉我说,他看见花生豆进屋了,让我闭上眼睛直到他喊我睁开眼睛,否则花生豆就返回去了。我傻傻地当真了。

直到大学毕业,我才知道那是因为物资匮乏,家里吃的东西太少了,使得爷爷不得不想出一些办法来转移我这个两三岁孩子的注意力。而现在,类似的问题不但不存在了,还得注意克制饮食,以防止肥胖。

我的爷爷是两年前去世的。他去世前的那些日子里,时不时地给我说起,他从小吃不饱饭,穿不暖衣,连个稳定的住处都没有。现在国家每个月还给他一些零花钱,他不仅能吃得好穿得暖,还有剩余。大病小病,国家都有医保报销。他让我一定要好好工作,好好做人,踏踏实实地跟着共产党走。

书友徐昕兰:

我的太外婆今年98周岁了,依然肤白唇红、干净利落。太外婆生于1921年,成长于兵荒马乱中。年轻时的她身体并不好,甚至差点去世了。1937年杭州沦陷,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太外婆和她的父母、兄弟姐妹为免受日本鬼子迫害,东躲西藏,心惊肉跳。途经桐庐等地一路向南,最终逃难到丽水龙泉勉强安顿。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伤寒和痢疾大范围蔓延。太外婆也得了伤寒,十七八岁的花季少女开始大把大把地掉发,险些就丧了性命。在那个朝不保夕的年代,太外婆已算是非常幸运的了。12月26日,日军大部队涌入杭州城,没有撤离的妇女遭到日本士兵的追逐、强奸和杀戮。男人们向士兵乞求交还妻子女儿,就会遭到杀害。住在离太外婆家不远的顾家男人被日本鬼子用大刀砍了8刀丢在了臭水沟里……

太外婆背井离乡,在外风雨飘摇了8年,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她才满心欢喜地返回杭州城。然而那个在逃难途中让她魂牵梦绕的清泰门外的老家,那个自小在那里学知识、弹风琴的自家人开办的学堂,已经不复存在,成了一片废墟。站在废墟上的太外婆一家面对昔日的美好家园,欲哭无泪!

没了遮风挡雨的地方,太外婆一家人不得不东拼西凑,在原址上重新盖了几间板房凑合着住。虽是新盖的房,但下雨的日子里到处会漏雨。由于多年的颠簸流离,家人们再也凑不出钱恢复学堂了。太外婆偶尔会感慨:清泰门外这个徐家人开办的学堂再也不复存在了,但这里曾经教育培养出一个获得国家特殊贡献奖的浙大医学院教授(太外婆的妹妹)。她想啊,如果不是日本人入侵,徐家学堂也许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人才!

太外婆是十分珍惜粮食的,她不允许我们吃完饭后碗里剩一粒米。太外婆告诉我:当年日本鬼子入侵绍兴安昌镇后,胁迫身为镇长的我太外公的爸爸当汉奸,我太外公的爸爸宁死不当卖国贼,最后被饿死了……

太外婆年事越来越高,日子却过得越来越好。她早就随儿女们住进了冬暖夏凉的楼房,好吃的东西应有尽有。她再也不忧下雨,再也不愁没米。唯有一件让她烦心的事情:特别担心自己生病要花家里人的钱。

抗战结束后,太外公胸怀报效祖国的理想,以全国考试第三名的成绩上任福建三明县县长。太外婆因要随太外公去福建,只得辞了邮电局的工作,从此就没有了自己的经济收入。这件事悄悄地成了她的一块心病。

叫人欢喜的是,太外婆的这个心病在2016年春节后的一个早上竟然被治好了!记得那天是个晴朗的早晨,鸟儿们在阳台上叽叽喳喳欢快地叫着,太外婆城里的家门(老杭州人称清泰门外是“城外”)被敲开了,原来是太外婆那个多年不住的清泰门外的老屋要拆迁,太外婆因此得了一大笔钱,这笔钱用来保障太外婆今后的生活已绰绰有余。太外婆从此无忧无虑了!

太外婆从小喜欢音乐,她少女时代常在自家学堂弹风琴,后来没了风琴她就改成了哼小曲。我们没想到,在祖国70华诞时,她还能轻轻地哼唱《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我和我的祖国,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我的太外婆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70年的沧桑巨变、伟大成就。一个在政治、军事、科技、经济等各方面蓬勃发展的、不容任何国家欺凌的创新大国正在悄悄崛起!从太外婆身上,我懂得了,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有国才有我们安定的家园,强国才有我们幸福的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