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辞世,天府广场曾与他的事务所“擦肩而过”
2019年5月16日,华裔美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于曼哈顿的家中逝世,享年102岁,作为1983年普利策克奖的得主,他被誉为 “ 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 ” 。怀着对这位建筑大师的崇敬,UP君带大家回顾下他的那些被世人所铭记的作品。
1
他的那些优秀作品
www.upchengdu.com
说起贝聿铭的著名作品,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自然是第一个让人联想到的。
1983年,时任密特朗钦点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负责卢浮宫改造工程,这一决定大大出乎法国人的意料,更让法国人瞠目结舌的是,贝聿铭把罗浮宫拿破仑广场上的主入口设计成一座透明的玻璃金字塔,一时间,抗议风潮如火如荼。
为了说服高傲的法国人,贝聿铭在拿破仑广场上建造了一座一比一的实体模型,供法国民众评鉴,反对声浪渐渐退去。1989年,当玻璃金字塔建成时巴黎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们说, “ 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 。
▲ 图据维基百科
位于卡塔尔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在2008年顺利开馆,贝聿铭称这个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将是他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贝老的目标是将较久远时代的价值观融入当今的文化之中。或如他所说的,捕捉住 “ 伊斯兰建筑的精髓 ” 。
▲ 图据维基百科、OLI
而在国内,贝聿铭同样参与设计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比如香港中银大厦,它是当时的香港第一高楼,大厦外型为棱柱状,就像 “ 节节高升 ” 的竹笋一样。大厦设计是仿照竹树不断向上生长,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
难能可贵的是,香港中银大厦建筑面积是诺曼·福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总行的两倍,而造价却不及其五分之一。
▲ 图据维基百科、树状模式
1982年,北京香山饭店建成开业,其主体建筑是一栋白色的现代主义楼房,饭店宽阔的常春厅大堂,采用玻璃屋顶,自然采光,使内庭成为光庭,乃是贝氏建筑设计的特点之一。
由于香山饭店是外国建筑师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件作品,也掀起了中国大陆建筑界对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大讨论。
▲ 图据维基百科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裔,应祖父贝理泰要求,贝聿铭每年暑假会回苏州,经常前往其叔祖在1917年购得的狮子林。苏州园林的生活经验,影响到贝聿铭日后的设计哲学: “ 人与自然共存 ” 、 “ 家庭的真正含义:内聚力和历史 ” 。在这样的背景下,贝聿铭设计了苏州博物馆的西部新馆。
▲ 图据微设计、苏州博物馆官网
2
他与四川的缘分
www.upchengdu.com
除了北京、苏州、香港等地参与设计的一些地标建筑,贝聿铭在本世纪初,还与成都有一段不得不说的缘分。
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市社会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天府广场改造工程便提上了日程。1997年2月21日,市政府批准成立 “ 成都市人民南路东西广场改造建设指挥部 ” ,天府广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时任成都市市长王荣轩亲自批示: “ 要建成一流广场,请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主设 ” 。
▲ 天府广场总图
1999年5月30日至6月2日,受成都市政府邀请,包括贝聿铭儿子贝定中、贝礼中先生在内一行4人到成都实地考察、踏勘后,即与成都签订了《天府广场总体规划和成都博物馆设计意向协议书》,整个规划设计自此开始运行。
当时天府广场的规划设计方案是在83岁高龄、早已不承担具体设计事务的贝聿铭大师的亲自指点下完成的,具有鲜明的贝氏建筑设计风格。
从上面的规划图中可以发现,贝氏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天府广场方案中,广场东西部也有两栋类似卢浮宫前的 “ 水晶 ” 金字塔式建筑,如果按照此规划设计,天府广场或许会有种“东方卢浮宫”的感觉。在当时看来,贝氏方案手笔大、构思新,具有独特、严谨、流畅、平稳的特点,比较新颖同时不失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是一个较为成功的设计方案。
然而,考虑到与未来地铁接驳、与周边建筑的协调、广场活动空间等问题,贝氏建筑事务所这个方案最后没有落实,天府广场也就与贝聿铭遗憾地“擦肩而过”。取而代之的,便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 “ 鸳鸯锅 ” 方案。
不过,贝聿铭与四川的缘分还在延续,在汶川地震后的重建工作中,贝聿铭团队负责设计了映秀的汶川青少年活动中心,并于2011年投入使用。
▲ 图据翰林求真《天府之行》
一代建筑大师虽已离去,但他留下的那些建筑作品,必将被后人们所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