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做命运的朋友,不和它较劲

人一旦沉迷于自身的软弱之中,便会一味软弱下去。痛苦会激发出人最脆弱、无力的一面,使人沉溺,自哀自怜。痛苦既让人沉沦,我们又能如何自救?也许只有在自觉软弱,就要一头栽倒的时候,勇敢承担起痛苦,像个勇者与自身的脆弱作战。

——米兰·昆德拉

电影《超脱》

年少之时,我们往往容易无病呻吟,夸大自己的痛苦,甚至夸耀自己的痛苦。究其原因,大约有二。其一,是对人生的无知,没有经历过大痛苦,就把一点儿小烦恼当成了大痛苦。其二,是虚荣心,在文学青年身上尤其突出,把痛苦当作装饰和品位,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只是到了真正饱经沧桑之后,我们才明白,人生的小烦恼是不值得说的,大痛苦又是不可说的。我们把痛苦当作人生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接受下来,带着它继续生活。如果一定要说,我们就说点别的,比如天气。辛弃疾词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是不可说之说,是辛酸的幽默。

最真实最切己的人生感悟是找不到言词的。对于人生最重大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在沉默中独自面对。我们可以一般地谈论爱情、孤独、幸福、苦难、死亡等等,但是,倘若这些词眼确有意义,那属于每个人自己的真正的意义始终在话语之外。

我无法告诉别人我的爱情有多温柔,我的孤独有多绝望,我的幸福有多美丽,我的苦难有多沉重,我的死亡有多荒谬。

我只能把这一切藏在心中。我所说出写出的东西只是思考的产物,而一切思考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种逃避,从最个别的逃向最一般的,从命运逃向生活,从沉默的深渊逃向语言的岸。如果说它们尚未沦为纯粹的空洞观念,那也只是因为它们是从沉默中挣扎出来的,身上还散发着深渊里不可名状的事物的气息。

人类的痛苦并不相连

如同肉体的痛苦一样,精神的痛苦也是无法分担的。别人的关爱至多只能转移你对痛苦的注意力,却不能改变痛苦的实质。甚至在一场共同承受的苦难中,每人也必须独自承担自己的那一份痛苦,这痛苦并不因为有一个难友而有所减轻。

电影《超脱》

对于别人的痛苦,我们的同情一开始可能相当活跃,但一旦痛苦持续下去,同情就会消退。我们在这方面的耐心远远不如对于别人的罪恶的耐心。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罪恶仿佛是命运,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痛苦却几乎是罪恶了。

我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从中引出一个很实在的结论: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自爱,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

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没有被苦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

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

不要对我说: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苦难检验人的灵魂的坚强和软弱,坚强的灵魂在巨大的苦难中仍能昂然屹立,软弱的灵魂在寻常的苦难中也会一蹶不振。

生命连同它的快乐和痛苦都是虚幻的

人在世上生活,难免会遭遇挫折、失败、灾祸、苦难。这时候,基本的智慧是确立这样一种态度,就是把一切非自己所能改变的遭遇,不论多么悲惨,都当作命运接受下来,在此前提下走出一条最积极的路来。不要去想从前的好日子,那已经不属于你,你现在的使命是在新的规定性下把日子过好。

生命连同它的快乐和痛苦都是虚幻的——这个观念对于快乐是一个打击,对于痛苦未尝不是一个安慰。用终极的虚无淡化日常的苦难,用彻底的悲观净化尘世的哀伤,这也许是悲观主义的智慧吧。

这就好比命运之手搅了你的棋局,而你仍必须把残局走下去,那就好好走吧,把它走出新的条理来。

电影《超脱》

世事虽无常,你仍可保有自己的宇宙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仅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即使是极其美好的事物,顺利时也许看不出他的内在空虚,缺乏根基,一旦起了风浪,例如社会动乱,事业挫折,亲人亡故,失恋,等等,就会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溃。

世事无常,你无从决定,但你仍然属于你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

心灵是一本奇特的账簿,只有收入,没有支出,人生的一切痛苦和欢乐,都化作宝贵的体验记入它的收入栏中。是的,连痛苦也是一种收入。人仿佛有了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凯旋,也许败归,另一个自我便含着宁静的微笑,把这遍体汗水和血迹的哭着笑着的自我迎回家来,把丰厚的战利品指给他看,连败归者也有一份。

你的爱和恨,喜和悲,顺遂和挫折,这一切都是因为相遇。

但是,请记住,在相遇中,你不是被动的,你始终可以拥有一种态度。相遇组成了你的外部经历,对相遇的态度组成了你的内心经历。

除了现实中的相遇之外,还有一种超越时空的相遇,即在阅读和思考中与伟大灵魂的相遇。这种相遇使你得以摆脱尘世命运的束缚,生活在一个更广阔、更崇高的世界里。

电影《超脱》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学会和自己的外部遭遇拉开距离。这有两层意思。

其一,面对你的外部遭遇,你要保持内心的自主。人往往容易受既有的遭遇支配,被已经发生的情况拖着走,走向自己并不想去的地方。

其实,既有的遭遇未必就决定了未来的走向,在多数情况下,人仍然是有选择的自由的,你一定不要放弃这个自由,而你的未来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你能否用好这个自由。

其二,面对你的外部遭遇,你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如果既有的遭遇足够严重,已经发生的情况对你的打击足够大,到了彻底改变你的未来走向的地步,那就坦然地接受吧。这个时候必须有超脱的眼光,人终有一死,一切祸福得失都是过眼烟云,不必太在乎。

如果可能,就做命运的主人,不向它屈服;如果不可能,就做命运的朋友,不和它较劲。

本文选自周国平《人生哲思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