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让纪晓岚无比惋惜的玉蟹,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

五十年前,见董文恪公一玉蟹,质不甚巨,而纯白无点瑕,独视之亦常玉,以他白玉相比,则非隐青,即隐黄隐赭,无一正白者,乃知其可贵。

顷与柘林司农话及,司农曰:公在日偶值匮乏,以六百金转售之矣。

-----纪晓岚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 姑妄听之三

清和田白玉蟹 故宫博物院

清人纪昀在其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述他五十年前于董文恪(即董邦达)处看到过一只“质不甚巨,而纯白无点瑕”的白玉蟹,这只玉蟹单个看没什么特别“独视之亦常玉”,但和其他白玉一比,其他白玉不是隐隐有青色,就是隐隐透着黄色或赭色,没有一块白玉颜色是纯正的,“以他白玉相比,则非隐青即隐黄隐赭,无一正白者”,这件难得的白玉蟹后来被董邦达以“六百金”的高价出售而不知所踪。纪昀对此物就此失传,在书中也略有惋惜之意。

清中期和田玉双蟹镇纸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藏清中期和田玉双蟹镇纸,高3.6、长11.2、宽16.8厘米,白玉质地,采用圆雕镂雕工艺,雕琢出两只相对的螃蟹,其蟹壳微隆,八足屈张各异,前螯微张,钳住蟹身下的芦叶、芦花,两只螃蟹摆出一副在芦苇中穿行的姿态,作“二甲传胪”之意。

二甲传胪

清康熙 青花“二甲传胪”盘

科举制度中,殿试以后由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古代,上传语告下称为胪,传胪即唱名之意。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三章第三节:“[四月]二十五日在太和殿传胪,典礼勘为隆重。按传胪唱名,其制始于宋代。

清 祁阳石二甲传胪座屏

宋沈括《坐溪笔谈》云:'进士在集英殿唱第日,皇帝临轩,宰相进一甲三名卷子,读毕拆视姓名,则曰某人,由是阁门承之以传胪。’此基证也。

| 明史 |

明代称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至清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

《明史·选举志》:“会试第一位会元,二甲第一为传胪。”《幼学须知》载:“天子临轩,宰臣进三卷,读于御案前,读毕拆视姓名,则曰某人。阁内则承之以传于阶下,卫士六七人,齐声传呼之,谓之传胪。”后多以螃蟹两只衔芦苇寓意“二甲传胪”。

清乾隆 杨季初制泥绘二甲传胪笔筒

清代之制,是日晨,銮仪卫设卤簿法驾于殿前,设中和韶乐于殿檐下......鸿胪寺官引新进士就位。宣制曰:'某年月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第一名某人,引出班就御道左跪,第二名某人,引出班就道右稍后跪,第三名某人,引出班就御道左又稍后跪。每名皆连唱三次。嗣唱第二甲某等若干名,第三甲某等若干名,仅唱一次,不引出班。唱时以次接传至丹墀下,所以是日称为传胪。唱名毕,乐作,大学士至三品以上各官及新进士均行三跪九叩礼。中和韶乐奏显平之章。礼成,皇帝乘舆还宫。”

| 黄甲传胪 |

徐渭(明)墨笔鱼蟹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万历年间,彭大翼的《山堂肆考》记载:“黄甲由省中降下,唱名毕,以此升甲之人附于卷末,用黄纸书,故曰黄甲。”意思就是科举甲科及第者,其名附卷末,用黄纸书,故称之为黄甲。

徐渭(明)黄甲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题《黄甲图》

兀然有物气豪粗,

莫问年来珠有无。

养就孤标人不识,

时来黄甲独传胪。

我们再回到这只玉蟹

2019年底,苏富比一件类似题材的作品以12万3千的价格成交(见下图)

E N 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