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2.23

一、

应用白虎汤时要注意掌握其用量,一般来说,在一个疗程中服食石膏的总量不宜超过500g750g。如果虚弱则用“子虚实其母”的方法,当以健脾养阴为好,可用淮山药粳米,用生甘草取其生津止渴。

二、

名老中医贺本绪谈药性:气轻味薄之疏散药宜轻剂(量小),重剂反而力小且有一些副作用;消导药宜中量而缓进,量大则胃腹不适;苦寒泻下药宜酌情予以中大量,一般中病即止,多投则损气;猛药只宜小量,过多则副作用大,毒性药可引起中毒滋补药量大方有力,小则无济于事,但宜辅以少许调胃药,否则滋腻难消。

三、

治疗滑胎一症,要十分注意两点一是益气养血,因气血是胎儿生长的物质基础,固胎者气也,长胎者血也,因而用黄芪补气,阿胶养血。二是固肾健脾,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不足,则冲任不健,胎之不固,故重用熟地、山茱萸、桑寄生、续断、杜仲等品补肝肾、强奇经,便胞胎巩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与母胎的营养和健康息息相关,脾胃强健,则气血化生有源,精血输步,胎之巩固,故用党參、白术、山药、炙甘草健脾胃,生化源,使胞胎充养,自然巩固。

四、

白俊峰老师运用安奠二天汤治疗习惯性流产取得良效,方药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各30g、杜仲10g、党参,白术各15g、山药20g,炙甘草6g,桑寄生18g,续断15g,黄芪30g,阿胶10g。腹痛甚者,加白芍、佛手,腹坠甚者,加升麻、兔丝子,出血多者,加贯众、五味子,恶阻者,加黄芩,砂仁、生姜

五、

金水六君煎临床应用经验张景岳说:“外感之嗽,凡属阴虚少血或脾肺虚寒之辈,”或“肾气不足,中衰血少,气弱而致久咳不愈者,主以金水六君煎,肺肾同治,滋水生金。因脾虚而土不治水,水泛为痰者,用理中汤、八味丸之类以培土生金。”

金水六君煎为二陈汤加当归、熟地组成。以二陈汤治痰;熟地补津血滋肾阴,当归养血和血,以助熟地之补津血活血,以协二陈汤治痰瘀,故为典型的痰瘀同治之剂。咳嗽痰咸或喉中发咸者,用景岳金水六君煎有殊效。本方应用指征有二:一是咳嗽日久,二是喉中发咸或咳痰味咸。

痰甜属脾虚,可选陈皮、砂仁芳香化浊之品;痰咸多属肾水上泛,可用金水六君煎治之。

咳嗽痰咸,病根在肾,治从补肾纳气入手。盖肾在味为咸,故痰咸者总不离乎肾。痰咸量多,兼见咽干舌燥,证属肺肾阴虚者,可用金水六君煎,方中重用熟地疗效较好。

金水六君煎,治疗肾阴亏虚肾水上泛成痰之证。本方特点为阴虚兼饮,既滋阴又化饮。熟地、当归滋阴降浊气,二陈化寒痰,临证可加干姜、细辛、五味子祛寒饮降肺气。

六、

针刺哑门穴治疗失眠疗效好,见效快,由于哑门穴所处的特殊解剖位置,必须十分注意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历代医学家对哑门穴针刺要求慎重,尤其不宜深刺。如《甲乙经》:针四分,《针灸大成》:针三分,《新针灸学》:针三分深,禁深刺。但由于某些顽症浅刺疗效较差一些针灸学家根据各自的临床经验,提出可以深刺, 本人在临床上深刺哑门中等刺激治疗顽固失眠疗效显著。但注意在治疗中一定要正确掌握取穴方法(注意解剖位置),进针深度,严格选择适应症,严格消毒,就能防止意外,并能充分发挥针谢哑门穴的治疗效果。

操作方法:取穴:哑门穴。手法:一般进针1-1.5寸深,得气后,用平补平手法,提插捻转,中等刺激,不留针(对某些老年患者可浅刺8分~1.5寸),配穴肾俞、安眠1,安眠2(经外奇穴名。出自《江苏中医》),神门、内关穴。配穴可快针不留针,也可留针20~30分钟。

七、

口糜临证加减法:清热利湿用导赤散茯苓、泽泻、车前子;清热解毒加黄芩、银花、连翘、元参;引经加黄连、桔梗、薄荷;便闭加瓜蒌、知母;颌下淋巴结肿大加板兰根;口臭泄泻脾虚湿盛用连理汤;高烧昏迷者加山栀、黄连、板兰根、朱砂、灯心

八、

秦发中老中医治疗荨麻疹八法

一、调和营卫法,用于风寒症、风团色淡、遇风寒刺激即发疹,遇热则消退,方用桂枝汤加味。

二、疏风清热法,用于风热症、风团色红、遇热则重、得寒则舒、病程较短,方宜银翘散加减。

三、养血祛风法,用于血虚症、风团色谈、时隐时现、夜间加重、久病不愈、面色无华,方用四物消风散加减。

四、益气固表法 ,用于气虚症,凤团色淡、皮疹稀少、动则汗出、身疲气短,方宜玉屏风散加味治之。

五、表里双解法、用于肠胃实热症、风团色红、发则痒甚、咽干、大便秘结,方用防风通圣做加减。

六、健脾和胃法 ,用于脾虚症、身现丘疹性风团、瘙痒、儿童多见、偶有水泡、伴有消化不良、厌食,用参苓白术散化裁。

七、驱虫退疹法, 用于虫疾证、风团淡红、散在发生、出没无规律、有便虫史、或查大便有虫卵,用乌梅丸(汤)加减。

八、凉血解毒法,用于药物中毒证,因用某些药物中毒(过敏)而出现红色风团、可融合成片、痒痛并作,药用五味消毒饮加减。

九、

复发性口疮因脾胃伏火者可用泻黄散治之;有因心火上炎者用导赤散治之;有因少阴不足,阳明有余者用玉女煎治之。临床亦有月经前后发病,属血海空虚,肝阳上亢,肝冲虚火上炎而发者,可用丹栀四物汤香附、丹参、怀牛膝、白蒺藜、鹿角胶、锁阳等品,以养肝安神,清肝敛阳。平时则遵归芍六君汤加味,调脾胃育生化之源。

十、

河北省著名中医儿科专家马新云老师自拟清解利咽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有良效,方剂组成银花100g,连翘90g,牛蒡子80 g,薄荷、枯梗、豆豉各60g,荆芥30g、板蓝根、炙枇杷叶各50g,桑叶30g、芦根150g、甘草10 g,共研细末、过筛,然后加水煎煮合白糖制粒,60度烘干,包装20g/袋。服法:2岁以下1次半袋,1日2次;3-5岁,1次1袋,1日2次;5岁以上,1次1袋,1日3次。

(0)

相关推荐

  • 中医:眼睛干涩、视物模糊,中医3个方子从肝治

    现在好多人长时间玩电脑.玩手机.看电视.熬夜加班,以致用眼过度,使双眼不堪重负而出现双眼有刺痛感.肿胀感.视力减弱等各种视疲劳的症状.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由于视疲劳的出现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23

    一. 勤求古训,好学多思,坚持临证,留神总结,循序渐进,方为"明医". 二. <本草通玄>云:"沉香,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而运行不倦,达肾而导火归元,有降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23

    一. 二仙汤各味药比例均为9g,可治疗和防治高血压.其适应证为头痛,头昏,阵发性面潮红,心烦,自汗等.服药2-5周,血压即有明显下降. 二. 芍药甘草汤酸甘合化,滋养肺津,收敛肺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23

    一. 柴胡味苦微寒,气薄升清,既能出表和里又能入里达表,有理气舒肝,缓脾统血,安营和卫,解郁调经之功,不论时邪外感虚劳肌热皆有其独特疗效. 二. 江西中医学院姚奇蔚经验:"气乱生百病,调理寻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1.23

    一. 白芍.陈皮二药相伍可治虚痞.白芍有柔肝缓急止痛之功,陈皮理气开胃,燥湿醒脾.古人认为白芍可入脾经血分,又为脾虚之引经药,善养脾阴.临床研究表明白芍抗疲劳.提高免疫力,功可与人参相比.临证用二药加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8

    一. 秦艽苦而不燥,为风中润剂,祛风胜湿,和血止痛.善治游走性疼痛,肢节肿疼发热,其效甚佳. 二. 紫草.紫参.茜草三药凉血.解毒.活血,治肝炎有效.三药加石菖蒲(重用)可医肝硬化腹水. 三. 生地祛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28

    一. 白术性能燥湿,其多脂,多脂则燥中有润.陈修园曰:"白术主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而除湿之功则更大焉." 二. 江西抚州中医学校陈忠章认为大黄利小便之功不可废.临床酌情用少量大黄(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7

    一. 川军久煎则泻下通腑之功不著,而清热解毒活血破瘀之效尚存. 二. 冠心病胸闷,其本在虚,故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等香窜破气之药,宜暂用而不宜久用. 三. 慢性肾炎,尿蛋白日久不消属脾虚者,可用参苓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6

    一. 胃的病理特点突出一个滞字,寒则凝而不通,热则壅而失降,伤阳者滞而不运,伤阴者涩而不行. 二. 朱丹溪认为:眩晕嘈杂乃火动其痰,用二陈汤加栀子.黄芩.黄连之类. 三. <本草经百种录>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29

    林佩琴<类证治裁>:"夫膀胱仅主藏尿,主出尿者,三焦之气化耳." 先贤谓:"攻伐之剂,中病而止,勿使过之,伤其正也." 学不好中药就学不好中医,重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