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传统工艺之美——一代瓷圣何朝宗
2020年8月3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格物匠心——福建传统工艺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这个展览,将福建工艺美术推入更广阔的社会视野,让更多人更全面地了解福建传统工艺美术的前世今生。
展览系统呈现出民居装饰、木雕、漆艺、石雕、瓷塑等不同时期、不同门类的工艺美术作品200余件(套),充分展示了福建传统工艺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与丰富内涵。其中何朝宗所塑的白釉观音立像和文昌帝君坐像,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欣赏价值兼具,是瓷塑作品中不可多得的工艺珍品。本期院长说文物,讲述一代瓷圣何朝宗的匠心精神。
何朝宗(1522~1600年),又名何来,明代瓷塑工艺大师,福建德化白釉瓷雕风格的创始人。他的瓷雕作品吸收泥塑、木雕与石刻造像的各种技法,结合瓷土特性,取众家之长,形成别具一格的“何派艺术”。他的作品以达摩、观音、罗汉等佛教人物为主,发挥传统雕塑“传神写意”的长处,微妙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既简明概括,又生动形象,富有神韵,展示了高超的制瓷技能。
01
观音立像
观音立像高50厘米、底径14.5厘米,赤足立于云座上,头正面饰三宝莲花,结高髻,上覆巾垂肩。面容端庄丰润,微含笑意,呈俯视状。身着广袖通肩大衣,袒胸垂挂璎珞,双手戴镯,交叉置于腹前,下着长裙,衣褶随风飘动,文静慈祥,娴静若思。通体施象牙白釉,釉面纯净莹亮,如脂似玉。胎体厚重,内空,座底露胎,胎洁白细腻。背部印有小篆“何朝宗”葫芦章及“宣德”方章。
该立像工艺精湛,比例准确,作者继承了唐代表现佛像艺术的绘画风格,使观音形象很有唐代韵味,既端庄肃穆,又平易近人、富有人情味,成为人们赋予想像和期待美善与圣洁的化身。在注意表现人物内在性格的同时,作品着意对神态与衣服纹饰进行刻画,衣纹线条清晰简洁,柔和流畅,翻转自然,圆劲有力,面部肌肉富有质感,表情传神。加以德化瓷细腻的质地和独特的象牙白,将观音静美柔曼、朴素典雅的风韵展露无余,形神兼备,充满艺术魅力。
观音立像 局部
何朝宗的雕塑以造型美和胎釉材料的质地美完美结合而取胜,因此带名款的瓷塑像以德化窑居多。德化窑是福建古代重要外销瓷之一,明代以烧白瓷著称,胎釉浑然一体,光润如玉,故被称为“象牙白”“猪油白”“中国白”等,是当时中国白瓷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无论是烧制技术,还是瓷器质量与工艺水平都达到一定的高度。
02
文昌坐像
文昌像高44厘米、底径长21.5厘米、底径宽17.1厘米,戴襥头,目形脸,丹凤眼,上下唇及下颌留短须,眉目清秀,神情庄重。内着右袵交领衫,外穿宽袖袍,腰束带,右手执如意,左手扶膝藏于袖内,正面端坐,胎质洁白细腻,釉色乳白,纯净莹润。
文昌坐像 局部
德化窑瓷雕人物的制作技法有模制与捏塑两种。模制人物,主体部分模印制成,有的分前后两部分或上下两部分合模而成,其头与手单模另制,经加工修饰后再插入衔接构成整体。捏塑人物则是直接手捏,塑像形成后,带有明显的指纹痕迹。雕塑人物的内部大多用刀挖成空心。在主体形成的基础上,细部的装饰多另行加工刻画而成。明代以何朝宗为代表的雕塑家将德化瓷雕技艺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遗憾的是,何朝宗十分注重作品的艺术性,以至于他的作品传世较少。
(注:本文作者吴志跃系福建博物院院长,张胡玲系副研究馆员)
《文化生活报》版面
—END—
文化生活报社出品
国内统一刊号 | CN35-0042
新媒体责编 | 汪明权
新媒体主编 | 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