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 王君玲:家乡的古井
家乡的古井
文 | 王君玲
家乡的古井,像慈母眷恋着儿女,静静地守候在老家的村前。
这口千年古井,与普通水井有些相似:圆圆的井口,直经约80公分,井口井面,一律由青石板砌成。古井的井口不大,但井里非常宽敞。井的四壁是由四块长二米,宽一点八米的大石板立在四方为墙。石板与石板之间的缝隙,是由用石灰和熟糯米揉在一起的古老粘合剂连结起来的。看上去严丝合缝,既牢固,又不渗水。底面是用青石板铺成,在井正中央,又蓄有一个圆圆的井口,通到下面。从这修筑古井的技术和原材料来看,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前辈们的超前思维、吃苦精神、和工匠技艺!我甚至在心中惊叹:那么多年前,这巨大的石板是怎样运来安装到井里去的呢?!清淘古井时,出于安全考虑,下面一层的水从未弄干过,乡亲们也未曾下去过。就凭这一点,给家乡古井,凭添了一件神秘的面纱,也给人们增加了一个浪漫的想象空间!
无论是酷暑的夏季,还是严寒的冬天,不管是风雨交加的夜晚,还是天高云淡的白天,古井始终坚毅而执着的固守在家乡的土地上。泉水盈盈,昼夜不息。从井口漫出的泉水日夜不停地流向一条排水渠里,水渠里的水清澈透明。春夏季节,乡亲们在水渠里洗衣服,挑水浇菜地。水渠两侧绿草茵茵。草丛中的蒲公英,露出圆圆的花骨朵,惊讶地眨着好奇的眼睛。小鱼儿和孩子们捉着迷藏,爱唱歌的青蛙时不时会饶有兴致地亮上一嗓子:“呱呱!呱呱!呱!”蜻蜓,蝴蝶与蜜蜂往来其间,甜美的泉水吸引着这些精灵来此聚会。成双成对的杜鹃、喜鹊、黄莺、百灵鸟,在渠道两侧的杨柳树枝桠上站立着,叽叽喳喳似乎在拉着家常。古井的魅力,将这里的春天烘托得热烈而又浪漫。渠水缓缓流淌,悠然流向远方。放眼望去,恰似一条蛟龙漫游在田间地头,亲近贴切,自然和谐,彰显出古井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乡亲们至今还记忆犹新:那是一九五九年,全国大旱,好多村子里的水井都干得井底发裂,生活饮用水成了一个大难题。我们家乡的这口古井,依然清泉悠悠,从没干涸过。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纷纷挑着水桶,提着水壶前来取水食用。家乡的古井汨汩渗出,用她博大的胸怀,无私地帮助这些同胞度过了缺水难关。
家乡古井,纯朴而又勤劳。一年四季,井水清澈透明,水质柔和。冬季时,天越冷,井水温度越高。每逢雨雪天,从井口冒出一团团热气,雾腾腾的,乡亲们拽起一桶桶带着地温的井水,在旁边的平地上淘米洗菜,感觉特別温暖。到了夏季,井水清凉中透着甘甜,柔爽可口。大人小孩勺一瓢,忍不住“咕咚咕咚”一饮而尽,解渴又消暑。一代又一代的小娃娃,喝着家乡古井的水,如同吮吸着母亲的乳液,快乐成长。近三十年来,村里先后十几个小伙应征入伍,为保卫祖国贡献青春和力量。喝着甘甜的井水长大,村里先后考出了二十多个大学生,分布在祖国各大城市工作。常年在家务农的村民,更是受到古井水的恩賜,饮用这纯美清泉,身康体健,好多老人到了九十多岁高龄,依然耳聪目明……
岁月在更替,时代在变化。然而,家乡的这口老古井,却一如既往青春永驻,清泉依然。冬日里,她专一的守望着春的来临;在春天,她披星戴月,倍伴着早起的农人耕田种地;夏季时,她顶着烈曰,用期盼的眼神鼓励着稻田的禾苗快快成长;金秋时节,老古井最是开心,望着满畈金黄的稻穗,还有即将成熟的芝麻,花生,豆角,她激动地跳起舞蹈来。井口清亮的水面,常常荡出快乐的涟漪!
家乡里的男女老少,己把老古井锁定成了乡愁。去年秋天,乡亲们自发的出钱出力,将古井四周倒上了水泥地面,还在周围垒起了一道围墙,把她视为我们村中的一宝。外出打工的游子,在电话里也不忘问起家乡古井的近况。开着奥迪、宝马豪车回乡的老板,路过古井旁,也会停车驻足,深情地探视着这口古井,回忆着他与古井之间的往昔故事……
千年古井,陪伴着家乡一代又一代人,度过无数春夏与秋冬。故乡人最亲,家乡水最甜。我每次回到故乡,总少不了到古井旁去转转,去瞧瞧。哦!滋润我心田,挥之不去的,那一缕乡愁,正是我心中感念着的家乡古井呀!
- 关于作者 -
王君玲,生于六十年代。孝感大悟县人,中共党员。部分作品散见《孝感晚报》及网络媒体。人生目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为自己的爱好买单!
- 推荐阅读 -
文学动态: 十二万大奖, 征集“孝感麻糖、孝感米酒” 起源新阐释
第 29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