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后眼”妈妈的苦逼生活
纽卡斯特语录:
苍蝇有一双“复眼”,用每一个“小眼”集成图像,凝聚物体。
母亲也有一双“复眼”,双眼的背后还有一双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后眼”。
妈妈强大的“后眼”
妈妈有一个习惯,在家的时候永远不允许独自关门,她认为,在家里关门是一种“见不得人”的行为。
所以,从小我就不敢关门,敢情迫于母亲的“权威”。
与其说是权威,不如说是一种“监视”,在她的监视之下,我没有丝毫的隐私。
虽然她经常说,我从来不会翻看孩子的私密日记。但前提是,我哪敢放胆一搏,更何况,我是个乖乖女哩。
初中的时候,学习压力大,每天一到晚上10点多钟,我就犯困打盹。时常,你能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偌大的写字台上,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眼睑低垂,掩卷沉思,书上撑着一个小脑袋,有点歪斜,双手因为不听大脑使唤,开始“自作主张”,“调皮”地滑到了腿上。
只要有针尖似的动静,都能让她“弹簧”一般坐起来,瞪着铜铃般的眼睛环顾四周。
往往,理智还是抵不过睡意袭来,正要继续沉睡,却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脚步声踱过来。
“My God,母亲大人来了”,我揉揉眼睛,努力睁大,端坐起身,以标准的坐姿一边看书,一边笔记,装作一副挑灯夜战,认真苦读的样子。
等我的母亲大人一走,我就“偃旗息鼓”,化作一滩软泥,开始和周公继续“约会”。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初中的三年时光,我收获了母亲的“格外的宠爱”——一份灼热的、默默不语的关爱,它强大而凌厉,像一束炙热、剧烈的光束,洞穿着你的心。
年少时的我,只能挺起孱弱的脊背,用一种缄默来对抗母亲目光的灼热。
理所当然的,我的学习没有那么优秀,这种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这种坚持,只是一种应付。
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母亲曾无数次嗟叹我不勤奋努力,又无数次心疼我。
她不止一次地把困倦的我抬上我舒适的小床上,擦脸、擦脚,帮我掖好被角。
我也不止一次地享受着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更多的时候,我欣然接受这种被她安排好的一切生活,不愿做努力,继续假寐。
低效率学习方式的背后,是一个母亲望眼欲穿的关爱。
她的目光不再灼热,而是略带疲惫的双眼之下,是我一颗疲惫的心。
我害怕辜负她的那双“后眼”,我更害怕伤了她的心。
但是往往结局就是这么残酷,我没有去了重点高中。
扼住孩子命运的咽喉
多年以后,我做了妈妈,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我内心明白,他们绝对不能走我的老路。
和母亲一样,站在当年那个教育的十字路路口,我坚定不能重蹈覆辙,所以拼命地学习各种先进的育儿知识、育儿理念,希望能够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
而命运起承转合的点,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
从前我所受的教育以及大社会环境下教育的偏颇、失责的地方,都不能复制到下一辈的身上,我不止一次这样告诉自己。
“不做苍蝇妈妈,不做后眼妈妈”!
我要收起自己那双“复眼”,把这份关爱藏在心底,亦或是给予自己更多的爱。
我开始变得有点“懒散”:分配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故意装病,帮我按摩肩膀;让她做“老师”,给我授课;不主动帮她设计搭积木的内容和样式,让她自己发挥主动能动性和创造力……
渐渐的,这样的“偷懒”,我发现他们开始变得更加“勤快”,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越来越有信心,创造力也逐渐激发出来。
无微不至的照料会降低孩子的幸福感和独立能力,并使他们长大后难以正确地应对压力。
我开始告诫自己,一定不能走母亲的老路,不能有事没事去教室后门“逛逛”;不能时不时盯着幼儿园里的摄像头,恨不得刻录下每时每刻,生怕错过了什么;我也不会无时不刻地盯着他有没有吃好饭、收拾好玩具,只是告诉他们每个时间点需要做什么。
监控的背后,是一种不信任。
灼热的目光背后,是一颗想要逃离的心。
给予他们最大的鼓励和最大的信心,告诉他们自己探索路径,琢磨思考,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出现困扰、困难的时候,帮他引导思路、提出建议、给予参考,甚至不需多言,只是一个拥抱,一个陪伴,就足矣。
其实,父母子女之间有一种爱,叫做你若即若离,我必情感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