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对联 (转引自百度百科)


春联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起源
  春联(The Couplet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读作chūn lián,也叫“春贴”、“对联”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春节,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有时过年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风俗: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帖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为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对了,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到处是一片红红的春联。
  满族对联风俗: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但满人入关久远,深受汉文化影响,此风俗在民国后渐渐消失。
  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幅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打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世界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子书写。

朱元璋大力提倡贴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在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穿便装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有出售。

     发展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习俗
传说一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茶、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茶、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茶、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茶、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形式
  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
 

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贴春联的习俗究竟起于何时,至今无准确的材料可资查证。不过,大约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可以在史籍中证实的。此外,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寓意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孝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福字
简介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解释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传说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习俗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要求
 

通常春联有两幅直联一幅横联,直联的每幅最后一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接近现在的国音四声法,但有出入),正确的贴法是:
  上声、去声及入声字为上联,平声为下联。也有例外,如毛泽东截王勃句创作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天长一色”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大红春联表达了自己对新的一年的希望,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是用民间艺术形式表达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贴春联也有很多讲究,若是贴得不当,就会被人笑话。
  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另一种是常用的贴法。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文明。 
  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中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那么为什么中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呢?这就涉及到中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同时中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春联既是根据中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又是借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它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它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具体要求如下: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也有另类的现象。在1916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欢欣鼓舞,手舞足蹈。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撰写好的对联一看,写着:“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人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文人故意问道:“笑什么?”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说:“上联的'袁世凯 ’三字,怎么能对得住下联的'中国人民’四个字呢?”这个文人听了“哧”的一声笑了起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这个故事虽然说的是“挽联”的事,而“挽联”也属于对联的一种,这就说明无论春联还是其他的对联,都必须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如不相等,那只能是极个别的另类。

  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就是说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的词性,就是说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如刚才列举的“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动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一位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宾主之间联句对答。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地说:“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前几年我曾到北方去,带去一个上联,竟然没有人对得上来。”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你出了什么句子,竟让对方对不出来?”他的友人就顺口念出了上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是他们觉得不屑于回答,才表示不会对的!”这位友人不解地问:“那么,下联应该怎么对呢?”纪晓岚脱口而出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这位友人听了,不仅寻得了下联,还十分佩服纪晓岚的才智超群。这副“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的对联就做到了平仄相调,达到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的艺术效果。

  切忌合掌? 
  所谓“合掌”,语义重复,浪费笔墨。譬如旧时商家常用的春联,有一副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副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和“达三江”是一个意思,语义重复,对联的术语就叫“合掌”。七言联一共才十四个字,其中六个字表达的是三个字的内容,这就导致语义重复。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决不允许浪费笔墨。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发祥光”对“腾瑞气”,也都是语义重复,都属于“驴唇不对马嘴”的毛病。

  选好对联的横批? 
  横披,又叫横批,横额,横联。横披除挽联、寿联之外,大部分都要用。横披与对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披,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换句话说,一句横披,就是一副对联的内容的升华,是对联的主题,更是点睛之笔。横披在写作手法上,常见的可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对联写意,横披题名,如“欢度春节”、“新春大吉”等,直接点名贴春联的目的;
  二是对联写意,横额点睛,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的横是批“吉星高照”,则是揭示出实现对联内容的关键所在就是“吉星高照”,属于点睛之笔;三是联披互补、相辅相成,如,“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的横批是“前程似锦”,则是与对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对党中央“常送暖”和“总关情”的无比感激之情,也赞颂了党前程远大,辉煌灿烂。横披多为四字,过去写横披是从右往左横写,现今多从左往右写,从右自左写当属正式写法。贴横披应贴在门楣的正中间,其字体应与上下联风格一致,上下呼应。

选择
  春联具有广泛性,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过春节时贴春联。不仅如此,就是连一些饭店、美发厅、宾馆杂货店等一些商家、企业也都贴春联。这就涉及如何选择春联的问题。

  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追求? 
  首先,春联要突出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追求。
 

无论是居民住户还是单位贴春联,都应体现出一种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追求。这种审美追求,
有的是从祖国的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着眼的。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等。这样的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有的春联是表达了自家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向往,如,“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种家庭春联是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体现个性? 
  其次,贴春联最好体现出个性。
  既然贴春联是要寄托某种祈望和祝福,那么,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身份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祈望与祝福,因此贴春联应符合自身的特点。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这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祈望与祝福的春联。“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这是宣传商业繁荣的春联。“一枝粉笔,连绵化雨滋桃李;三尺讲台,摇曳春风抚栋梁。”这是教师家庭贴的春联。这种体现各自特点的春联,更突出了对本职工作的无比热爱和忠诚的敬业精神。当然,那些从国家的宏观出发,赞颂国家繁荣昌盛,表达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予以热情讴歌的春联,无论是家庭,还是单位都可以贴,这是毫无疑问的。体现个性主要是强调不要将春联贴串行。就是说,作为工人家庭,如果贴一副“费劲养猪,三口人家甜日过;种田流汗,九秋果实旺年来”的春联,就会惹人笑话。

张贴
贴法
  1。根据时间顺序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摘王勃《滕王阁诗》而制作的春联
  2。根据气势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上下联均与去声收尾,下联气势要强于上联,根据规则,即能区分上下联。
  3。根据平水韵
  此木为柴山山出{平水韵出是仄声}
  因火成烟夕夕多{平水韵多是平声}
  此联上仄下平收尾,容易区分。
  4。根据横额{横批}:
  由横额“和气生财 ”
  可知
  天和人和全家和【上】
  福多财多喜庆多【下】
  横额在上的贴在上面,横额在下的贴在下面。[1]
规矩
  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规矩,春联要竖贴。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横批也是从右往左读的。上下联不可贴反。譬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就不可贴成“日暖神州万物生辉,春回大地百花争艳”,从内容看,上联与下联具有因果关系,因为“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才使得“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如果贴反了就颠倒了因果关系,也让人读着别扭。再从平仄看,从春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这副春联的上联尾字“艳”是四声,即仄声。下联尾字“辉”是一声,即平声。一般地说,如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但也有的对联上联尾字是平声、下联尾字是仄声,不要认为是声的都是上联。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从春联的内容上来判断上下联。这就要求在张贴时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
  必要时,还要根据横额来判断上下联。因为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在实例这一节,将进行具体分析。
  另外,春联的尺寸大小要与自家的门户相协调。居民家的门户贴15到20厘米宽的春联最好,而商家铺房店面要根据门户的宽窄,贴20到30厘米左右的春联最好,这样能显得协调、大方。至于某些高大建筑机关大门,如果贴春联的话,其春联的宽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为宜。

实例
  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2.幸福吉祥,花开富贵。
  3.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
  4.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5.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6.山清水秀风光好, 人寿年丰喜事多。
  7.和风吹绿柳, 时雨润春苗。
  8.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9.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10.一家和睦一家福, 四季平安四季春。
  11.楼外春阴鸠唤雨, 庭前日暖蝶翻风。
  12.人勤三春昌, 地肥五谷丰。
  13.一年春作首,六畜猪为先。
  14.人开致富路,猪拱发财门。
  15.义犬守门户,良豕报岁华。
  16.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17.天狗归仙界,亥猪拱福门。
  18.天狗驱寒尽,宝猪带暖春。
  19.六畜猪为宝,四时春最新。
  20.生财猪拱户,致富燕迎春。
  21.亥时春入户,猪岁喜盈门。
  22.农户百猪乐,神州万象新。
  23.守家劳玉狗,致富有金豕。
  24.守家夸玉犬,致富赞金猪。
  25.阳春臻六顺,猪岁报三多。
  26.财神随岁至,豕崽拱门来。
  27.狗守太平岁,猪牵富裕年。
  28.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29.辞旧岁岁岁如意,迎新春春春快乐。
  30.万家腾笑语,四海庆新春。
  31.瑞雪辞岁,腊梅迎春。
  32.旧年陈旧俗,新年启新知。
  33.白雪抚人片片醉,红梅舒枝点点春。
  34.春风春雨风调风顺,爱国爱民国泰民安。
  35.年年过年一年一个样,岁岁登高一岁一重天。
  36.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37.春意盎然祖国山河千载秀,东风浩荡神州大地万年新。
  38.爆竹声声陈旧,桃符代代更新。

2007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对联
  1.和睦
  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
  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
  横批:天人合一
  2.和美
  上联:天和、地和、人和,和融华夏
  下联: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今宵
  横批:新春大吉
  3.和顺
  上联:和和顺顺千家乐
  下联:月月年年百姓福
  横批:国泰民安
  4.和谐
  上联:党心、民心、万众一心,科学发展春风起
  下联:国运、家运、宏图大运,社会和谐旭日升
  横批:万象更新
  5.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6.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7.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8.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9.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花永开 横批:喜迎新春
  10.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11.剪刀裁出春夏秋冬四季文章,笑脸迎来五湖四海九洲宾朋 横批:生意兴隆

2008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春联

        五字春联

  1.碧野青蛙叫;黄山松鼠鸣。
  2.丙辉觇瑞应;子庶庆丰登。
  3.丙辉腾瑞气;子庶乐丰年。
  4.苍松随岁古;子鼠与年新。
  5.春潮传喜讯;鼠岁报佳音。
  6.春风拂绿柳;灵鼠跳松青。
  7.春燕鸣暖树;金鼠跳青松。
  8.鹊语红梅放;鼠年喜气浓。
  9.人欢为体健;鼠硕因年丰。
  10.豕去呈丰稔;鼠来报吉祥。
  11.豕去春无限;鼠来岁有余。
  12.鼠来豕去远;春到景更新。
  13.鼠为生肖首;春乃岁时先。
  14.鼠至调新律;鸡鸣早报春。
  15.欣有鼠须笔;喜题燕尾书。
  16.新妆鼠嫁女;美景艳迎春。
  17.子年春到户;鼠岁喜临门。
  18.子时春意闹;鼠岁笑声甜。
  19.子时岁交替;鼠节春更新。
  20.子为地支首;鼠乃生肖先。
  21.子夜松涛劲;鼠年鹊语香。
  22.子夜钟声响;鼠年爆竹喧。
  23.百年推甲子;福地在春申。
  24.猪守太平岁;鼠牵富裕年。
  25.天猪归仙界;子鼠拱福门。
  26.天猪驱寒尽;宝鼠带暖春。
  27.爆竹传吉语;腊梅报新春。

  七字春联

1.万千禽兽尊为子;十二生肖独占先。
  2.甲第宏开他造府;子年遍地祝丰收。
  3.岁月峥崂逢子鼠;江山锦绣倾甲年。
  4.银花万簇迎金鼠;火树千株展玉龙
  5.银花火树迎金鼠;海味山珍列玉盘。
  6.莺歌燕舞春添喜;松韵清流庆子年。
  7.子来亥去年更岁;斗换星移日转轮。
  8.宰掉肥猪开美宴;迎来金鼠庆新春。
  9.春光曙色兆甲岁;子年遍地祝丰收。
  10.子夜钟声燃爆竹;鼠年吉语化春联。
  11.子夜鼠欢爆竹乐;门庭燕舞笑声喧。
  12.子岁人奔新富路;鼠岁三春报好音。
  13.花香鸟语山村好;雨顺风调鼠岁丰。
  14.亥岁祝福歌九曲;子年尽兴饮三杯。
  15.祖国健儿兴骏业;鼠须彩笔绘宏图。
  16.丙年有庆猪辞岁;子夜无声鼠报春。
  17.丙夜未眠思国计;子时早起讶春光。
  18.子年大有山河壮;甲岁丰盈日月新。
  19.才见肥猪财拱户;又迎金鼠福临门。
  20.窗花巧剪吉祥鼠;科技尊称致富神。
  21.春鼓频敲鼠嫁女;秧歌竞扭喜盈门。
  22.稻菽千重金浪起;春风万里玉梅开。
  23.火树银花迎玉鼠;山珍海味列金盘。
  24.吉祥鼠报丰收岁;科技花开富裕家。
  25.甲兵永戢书康乐;子庶同歌世共和
  26.甲第连云欣发展;子年遍地祝丰收。
  27.甲乙科名佳话在;子孙孝友古风存。
  28.甲子迎春多瑞霭;文明建国遍春风。
  29.嫁女画图呈喜庆;迎春燕子舞祥和。
  30.跳舞唱歌庆子岁;题诗作对颂甲年。
  31.老鼠娶亲成故事;雄鸡迎日报新春。
  32.老鼠娶亲鸣鼓乐;羊毫蘸墨写春联。
  33.麟角凤毛增国誉;鼠须妙笔点春光。
  34.灵鼠跳枝月影晃;春牛耕地谷香飘。
  35.灵鼠迎春春色好;金鸡报晓晓光新。
  36.龙国群英兴伟业;鼠须彩笔绘蓝图。
  37.年画喜人鼠嫁女;红梅傲雪鹊鸣春。
  38.鹊喳梅放春迎户;鼠报年来福满门。
  39.壬遇深恩心谢党;子图大业力描春。
  40.豕去鼠来新换旧;星移斗转腊迎春。
  41.鼠怀不可告人事;年到非常吉庆时。
  42.鼠女出嫁千里外;钟声敲响两年间。
  43.鼠无大小名称老;年接尾头岁更新。
  44.鼠颖描春成画稿;羊毫触墨舞龙蛇。
  45.肃贪惩治官仓鼠;正本当纠裙带风。
  46.万千气象开新景;一代风流壮鼠年。
  47.鸠妇雨添正月翠;鼠姑风裹一庭香。
  48.务本神农播百谷;刺贪硕鼠吟三章。
  49.丙丁烈焰开新宇;子丑银花兆丰年。
  50.丙辉耀福腾淑气;子舍承欢聚太和
  51.人逢盛世情无限;鼠拱华门岁有余。
  52.吉日生财鼠拱户;新春纳福鹊登梅。
  53.名题雁塔登金榜;鼠拱华门报吉祥。
  54.戌年引导小康路;亥岁迎来锦绣春。
  55.孟春之月方营室;宝盖进豕恰是家。
  56.国泰民安戌岁乐;粮丰财茂亥春兴。

2009央视牛年春节联欢晚会春联
  2009央视牛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了4副对联,它们是:
  1.普天同庆
  春融百族大联欢 俏春犹俏
  岁启九州新画卷 牛岁更牛
  2.四海同春
  火树银花醉良宵 莺歌动地
  国泰民安逢盛世 牛气冲天
  3.放飞希望
  五福临门 燕哺和谐春意暖
  八方凝爱 牛耕锦绣世情浓
  4.祖国长青
  金牛送福 绿柳迎春 盛景当惊世
  鼓乐和鸣 龙狮劲舞 神州共举杯

2011央视牛年春节联欢晚会春联
  第一幅;下联; 五十六朵花开 五色十光六合春 【征集上联】。 第二幅;上联;《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 【征集下联】。第三幅;上联; 虎步腾空去 悄然兔耳听春步 【征集下联】。第四幅;上联; 百善孝为先 常回家看看 【征集下联】。第五副;上联; 春晚迎春春不完 【征集下联】。

春联欣赏

  春风送福 喜气临门
  春回大地 日暖人间
  门门喜气 户户春风
  大地春光好 长天晓日红
  岁岁皆如意 年年尽平安
  江山千古秀 社稷万年春
  腊尽千门暖 春归万物苏
  一年春作首 百事国为先
  江山万里如画 神州四时皆春
  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户户金花报喜 家家紫燕迎春
  华夏年年腾骏业 新春岁岁展宏图
  春入春天春不老 福临福地福无疆
  春风送春处处春色美 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华夏龙兴 阳春燕舞
  人有鲲鹏志 国呈龙虎姿
  凤来春正好 龙起日初长
  国运国兴凭国策 龙飞龙跃靠龙人
  喜庆花红送玉兔 吉祥爆竹接金龙
  十亿神州春日起 千秋华夏巨龙飞
  美酒千樽欢送玉兔归山 赞歌万首喜迎金龙出海
  南疆雨北国风风调雨顺 东海龙西山凤凤舞龙飞
  玉兔归时深慕人间春色美 金龙起处喜看华夏蓝图新
  龙年龙裔看龙腾龙飞天上 春年春风送春到春满人间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三阳开泰 四喜临门
  一门五福 三多九如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风调雨顺 人寿年丰
  祖国山河好 人民岁月新
  东风吹柳绿 春雨润花红
  同心兴大业 携手振中华
  人勤春来早 家和喜事多
  万家腾笑语 四海庆新春
  祖国山明水秀 中华人杰地灵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田园风光绝好 农家岁月更新
  一夜连双岁岁岁如意 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日丽风和绣出河山似锦 年丰物阜迎来大地皆春
  红梅点点 春意浓浓
  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 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
  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 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同过新年
  处处红花红处处 重重绿树绿重重 花红柳绿
  风送花香红满地 地满红香花送风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中国出人才人出国中
  庚日多晴游子乐 辰星常曜太平年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 日暖神州万物生辉
  雷鸣龙起蛰 泥暖燕含春
  顺雨调风龙气象 锦山绣水凤文章
  龙腾碧海赞海阔 鸟舞蓝天领天高
  蹄奋不须鞭震耳;牛勤何用用当头
  人顺家和福星照 心想事成鸿运门
  家兴人兴事业兴 福旺财旺运气
  家接吉祥万事兴 门迎富贵百事旺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花开富贵全家福 竹报平安满堂春
  家和人顺随心意 富贵平安庆吉祥
  千般如意报平安 万事顺心行好意
  春到千山山山绿 节至万家家家红 欢天喜地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喜迎新春
  大脚马皇后中刘伯温提的春联一对: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谁比我洪武皇帝
  下联: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芳草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财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喜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辞旧岁 横批:喜迎新春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争光 横批:欢度佳节
  佳节迎春春生笑脸 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横批:喜笑颜开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春联趣事
  王羲之妙书春联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幅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幅,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幅写的是: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口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幅,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口: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幅对联写的不太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是也不能将这幅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着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的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附:     具有地方特色的春联--------白头春联

白头春联(白额春联)

贴春联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但在兴化地区,这种春联却有一些不同,红纸上方有“白纸额头”,称为白头春  联。这种习俗起源于清朝,本词条对白头春联的历史起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福建省莆田、仙游、福清等也有这样的白头春联习俗。

简介  

也叫“白额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新年人家门首贴春联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例[1]用大红纸写上浓墨黑字,象征翌年到头家门大吉大利。但是在兴化地区人家贴春联用的大红纸,上方有约10厘米长的白纸额头,群众叫做联头,该俗起于清初。

              历史传说

  17世纪中叶,清军侵入军福建时,当时的莆田在南明大学士朱继祚的组织下,各路义兵遍布山区、平原沿海,联络郑成功海上主力,和清兵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抗争此起彼伏,拉锯战形势延续了好几年。
  1648年既明永历二年,朱继祚军队克复了兴化府城,但同年七月又在清兵大举反攻下失败了。清兵第二次在明军手里夺下的地方,例要屠城示威。那时兴化城内的人民被杀甚众,等到清军“封刀”之后,幸存的人又受到清兵剃发令的威胁,“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结果是每家每户都有人被杀,家家都办丧事贴白联。 
  到了新年,清政府强迫大家要贴红联给“新朝贺岁”,若不听令,又是杀头的罪名。按中国老习惯,丧家未到除服是不能贴红联的。因此人们不得已遵令贴上红联,但巧妙的上头留出一段原来白联的白纸以示抗议。第二年为了纪念这一惨痛时刻,就于大红纸上边特制一段白头,成为现在的兴化习俗。

               历史关系

  当年戚继光在莆田消灭了倭寇以后,就去浙江打倭寇。哪知戚继光前脚才走,一部分残余倭寇后脚又来了。那天正好是年关,家家贴春联,户户挂红灯,大家高高兴兴围炉守岁。突然间杀声连天,倭寇手持刀枪,见人就杀,入门就枪,情景一十分凄惨。

      那时,戚继光才到浙江,听说莆田又受难,就立即带领兵马再来福建,大年三十才赶到乌龙江北岸。驻扎在莆田的楼寇派探子去打探,看见戚家军个个疲惫不堪、有气无力,就回去告诉了贼头。贼头屈指一算,像这样的军队,再有两夭也赶不到莆田,就下令让贼子贼孙们尽欢尽醉,等初一一早再走。
  这一来,那些贼子贼孙把各家各户准备围炉的酒菜吃得饱饱的,然后倒地就困。戚家军呢,其实是采用迷人计,故意叫士兵们松松散散的。等天黑后,就命令士兵食个饱。然后去掉白天扎在脚下的小沙包。这样,个个吃饱一身轻,走起路来像飞一样。不到四更,戚家军就全部包围了莆田城。
  戚继光先派几十名精兵爬墙到城里,约定五更打鸣钟,面后内夹外攻。那些倭寇喝得醉昏昏的还在梦中,突然听到钟鼓齐鸣,个个惊慌失措,不管看到什么,举刀就杀,杀到天大亮时,才发现是自己人杀自己人。贼头知道大事不好,就带着残兵败将从东门杀出。戚家军紧紧追杀,最后只剩几个矮寇从海上仓惶逃走。
  初二日,戚家军打赢后,家在城里的老百姓纷纷回膺探望。看到亲人被杀,哭声震天,十分凄凉。大家忙着收尸,料理后事。为了表示对死难亲人的哀悼,家家在大红的春联上覆盖一截白纸,叫做“白头春联”。又 因初二到借为亲人收尸,大家就把这日定为“探亡日”。

  后来莆田人就把年三十作为小年除夕,正月初四作为大年除夕。莆田群众至今沿袭这个风俗,来纪念四百多年前的这段惨痛历史。

             另一种地方来历

  福建省莆田、仙游、福清等县市民间,每到春节,前一年有丧事的人家贴素色(多为绿色)春联,一般人家则在红色联身上方留出约6厘米~10厘米长的白纸额头,俗称"白头春联"。相传,这一习俗源于明朝嘉靖年间。
  那一年除夕,倭寇入侵福清,当地百姓纷纷逃出去避难,待戚家军打败倭寇后才返回家园,那些来不及逃走的百姓多已遇难。为了表示对遇难者的哀悼,百姓们在补过除夕的同时,丧家贴素色春联,亲戚朋友贴白头春联。
  此俗演变至今,民间过春节除了丧家贴素色春联不变外,一般人家(不论是否丧家朋友)一律贴白头春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