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我们蒙古族的天籁之音——蒙古呼麦

呼麦
历史渊源
据考证,呼麦的历史可以远溯至匈奴时期,至迟在蒙古族形成前后就已经产生。蒙古高原的先民在狩猎和游牧中虔诚模仿大自然的声音,他们认为,这是与自然、宇宙有效沟通、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由此人体发声器官的某些潜质得到开发,一人模仿瀑布、高山、森林、动物的声音时可以发出'和声',即呼麦的雏形。
有关呼麦的产生,蒙古人有一奇特说法: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动,见河汊分流,瀑布飞泻,山鸣谷应,动人心魄,声闻数十里,便加以模仿,遂产生了呼麦。新疆阿尔泰山区的蒙古人中,至今尚有呼麦流传。呼麦的曲目,因受特殊演唱技巧的限制,不是特别丰富。大体说来有以下三种类型:
1
咏唱美丽的自然风光
2
表现和模拟野生动物的可爱形象
仍保留着山林狩猪文化时期的音乐遗存
3
赞美骏马和草原
艺术特色
呼麦唱法是在特殊的地域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下产生的,其发声方法、声音特色比较罕见,不同于举世闻名的蒙古族长调的唱法,声乐专家形容这种唱法是'高如登苍穹之颠,低如下瀚海之底,宽如于大地之边'。
蒙古
呼麦
呼麦发声原理特殊,有时声带振动,有时不振动,是用腔体内的气量产生共鸣。它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因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
呼麦艺术的现状
“呼麦”艺术目前不仅轰动国际乐坛,同时也引起世界各国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化艺术学等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和普遍关注,更为民族音乐学家、声乐界专家学者高度重视。内蒙古音协名誉主席莫尔吉胡最近撰文云:“呼麦音乐是人类最为古老的具有古代文物价值的音乐遗产,是活的音乐化石,是至今发掘发现的一切人种、民族的音乐遗产中最具有科学探索与认识价值的音乐遗产。”
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杰出的创造。
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呼麦艺术的保护
1
国家政府高度重视
如蒙古国已早把“呼麦”艺术列为“国宝”;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则视“呼麦”为“民族魂”;两国均已把“呼麦”艺术发掘、研究列入国家艺术重点学科,并引入蒙古族声乐教学体系之中。我国中央音乐学院也把“呼麦”艺术列为国家艺术学科重点课题--《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重要部分
2
与国际接轨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途径学习“呼麦”艺术,并提高较快。其中内蒙古的斯琴比力格、张昭翔、吉日木图、宝力道、宝力达是佼佼者。他们从九十年代开始,活跃于国内外音乐舞台上,他们的录音录像,多次在国内外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会上播放。2000年东方电影电视学院把“呼麦”艺术引入民族艺术教学之中。
3
传承机构的设立
为弘扬蒙古族优秀文化,传承呼麦演唱艺术,繁荣呼麦艺术事业,促进民族文化大区建设为宗旨,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男低音歌唱家、著名呼麦演唱家胡格吉勒图先生作为该协会会长、本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呼麦艺术的弘扬和普及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从2005年起开始了他的呼麦传承之旅,踏上了推广呼麦的艰辛之路。

合作|版权问题联系微信:359624787

【来源美丽乡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