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庵里写春秋(129) 2024-06-02 19:19:23 129第二天六点半,我起床的时候,胡法中老师及师母早已在灶间忙碌了。他们做了我最爱吃的蕃薯羹,里面掺杂了腊肉、青菜、豆腐和姜丝,暖暖地吃下,胃口顿开,吃了一碗,我还想再吃一碗,但口中不便说出来。胡师母是热情好客之人,见我喝得津津有味,一定要将我的碗拿过去,再盛一碗来。她说:“山里人农闲时,早上大多吃羹。现在同样是羹,添加的佐料和以前已大不相同了。”我盛赞这羹的美味。我说:“其实玉米羹也很好吃的。”胡师母说:“他(指胡法中)也很想吃玉米羹,回家总叫我做这东西吃。这些年,大米都吃不完,谁还去种玉米呢!玉米已经有几年不种了,前天我去永康买来了50斤玉米,已经碾成粉了,午饭我做玉米饼给你们吃。”我很高兴地说:“好啊!已经有多年不曾吃玉米饼了。”一提起吃玉米饼,我就想起小时候,母亲揉玉米面做饼的情景。一口大锅,底下有水,锅壁糊上黄灿灿的玉米饼。盖上板盖,不一会儿,在板盖边缘和板盖的缝隙里喷出带有玉米香的蒸气,等饼熟了,用朴刀铲出来,对折夹上辣味的豆腐萝卜丝,吃一口,满口喷香。我正遐想间,胡师母已经把一碗上面盖了两个荷包蛋的面条端到我面前了,笑吟吟地说:“山里没什么好东西招待客人,只有这些土货了。”我说:“我已经喝了两碗蕃薯羹了,饱了。”胡师母说:“两碗羹就吃饱了?我们山里人的规矩是先吃羹润润肠胃,然后再吃早饭的。”我自小没听过这种规矩,一餐饭居然吃两样东西。难怪昨天晚上先喝羹,再吃面条。我说:“我真吃饱了。”胡师母说:“羹不熬肚的。要不,面条夹一些出来。”既是这样热情,我只好再吃一些。我先把荷包蛋夹出一个来,胡师母硬是不肯。我因胃不好,吃了鸡蛋不消化,一向很少吃鸡蛋。而师母却以为我客气,不让我把鸡蛋夹出来。我真的太感谢胡师母的热情好客了。胡法中老师还要我再吃一点。我说:“够了,再吃,就撑破肚皮了。你们太好客了。”胡老师说:“千山万岭,谁会到这里来?山里人无东西招待,但他们的心是诚的,讲实惠,讲义气。”是的,这些品质,山外人却渐渐地在消逝,但这是最宝贵的东西。早上温度有些低,我感到有些冷。山风吹来,夹杂着一些松竹和泥土味,非常好闻。我想住在这里的人一定会长寿。山明水秀和满山的野味,令人陶醉。我跟胡老师说:“我真喜欢这地方。既清静又明秀,是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胡老师说:“如果光从养生角度来看,确实是好地方,但毕竟生活不方便,许多年轻人都呆不住,现在村里老年人越来越多。我担心,不用多久,这村庄会消失。”吃罢早饭,胡法中老师和胡章亭老师陪我到林村去玩。从天鹅到林村有三里路。一路上,寒意料峭,山风扑面而来,溪水叮咚流动着,石块泛着月白色,间或也有几块乌黑的大石横在溪中,水从它们边上流过。弯曲的小路,似乎也富有诗意。当我走上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时,突然看见对面的山崖上攀附着一个人,他攀着山上的藤蔓,慢慢探下身来。我问胡法中老师:“那人在干什么?”胡老师说:“他在采药。”我说:“他这样采药也太危险了吧?至少身上也该系上一条绳索。”胡老师说:“采药是流动作业,系了绳索就难走动了。”小路在谷底延伸,两边都是山连着山,放眼是望不到头的毛竹。这时,我记起袁鹰《井冈翠竹》中的一段话来:“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翻神采。”用这一段话来抒发我此时的心中感受,最恰当不过了。山里人特勤劳。这么早已经有人从山上下来了,他们肩上背着一根或者两根毛竹,嘴里哼哼配合着脚步,毛竹随着脚步而震颤,像动作娴熟的舞者。我问胡法中老师:“为什么在冬天砍竹?”胡老师说:“冬季天气干燥寒冷,害虫都进入了冬眠。这时的毛竹养分和水分都集中到根蔸里去了,竹材质地更为坚韧,蛀虫也难以侵害。故有'砍冬不砍春’之说。”我说:“用竹最多的春夏季节,现在砍下来存着,不是亏斤量吗?”胡老师说:“冬季农民空闲时间多,可以用它来做成各种竹制品,如地笠、团匾、竹凳等,质量也更好。冬天砍竹,物时两用。还有,当年立冬后至次年立春前砍竹子,不影响下一代竹子的生长。”原来生活中还有这么多的学问。毛主席说“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是有哲学根据的。林村是盛产毛竹的地方,这望不到头的毛竹应该是它的主题。毛竹既是林村人的经济命脉,也是它的精神之本。春之笋,夏之韵,秋之实,冬之材。竹子气宇轩昂,不畏霜雪,刚劲挺拔,婀娜多姿,集刚柔于一身,这也不是林村人的象征吗?狭长的林村依溪而建,村庄四周都是高山,一眼望去,尽是林海。入村口不远有一座金氏宗祠,祠堂内建有戏台,八角斗翘,上面饰有鸟兽花卉图案,甚是精美。缘溪岸小路向南走约一里路,就是古代东阳与永康、义乌的分界点。小溪的右侧有一块大石头,高宽都有一丈多,呈黑褐色,很像一座雕刻过的塔尖,人称 “三界石”。胡法中老师说:“传说,古时候三个县的土地爷爷在此定县界时互不相让,难以定位。忽然从天上飞下一块巨石,落在三人中间。土地爷爷抬头一看,只见托塔天王李靖站在云端说:'这是我手中宝塔的塔顶,你们就以此定县界吧!’说来也巧,从三界石东去东阳城、南去永康城、西北去义乌城,都刚好60里路。”在三县交界的小溪上还有一座石板小桥,由三块条石铺成,桥边沿刻有“达三桥”三个字,意寓此桥可达东阳、永康和义乌三地。桥板刻有小字“嘉庆十九年(1814)”,可见该桥历史之悠久。林村往南就是永康管辖的金坑、下位村了,离丹霞奇观五指岩也不远。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永康人经洪塘,过佛堂,再过金华到江西的重要通道,俗称洪林古道。古时挑私盐者也是通过这条道路把盐分流到全国各地的。我们三人正在村中行走。胡章亭说:“这就是成安宁的家。”正巧成安宁在家里。成安宁,三年前,他曾在洪塘中学代过课,他比我约小二三岁吧?我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代课结束之后,我和郭老师、冯老师专程送他过王凡村,才依依惜别。他从屋内跑了出来,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难得,难得,真是意料之外。”我说:“也是情理之中。”他显得特别高兴,点头说:“对,对,情理之中,情理之中。”胡法中老师和胡章亭老师见我们老朋友相遇,就对我说:“你们两个年轻人聊吧,我们回去了。”我说:“好的,辛苦你们了。”成安宁领着我转了整个林村。林村被一条溪分为南北两半,两岸全是树木,有的古老参天,有的刚刚种植起来。道旁还有一些叽哩勾喽叫不出名字的树,十分美观。全村的房屋高低不平,有的建在山上,有的建在山脚。其中村小学建得最高,须爬好些石阶上去才能到达。我们顺着溪岸逆流而上,村里有两家商店,古老的石拱桥长满了青苔,房子大多是两层的泥墙屋。泥墙根下有晒太阳的老人,旁边卧着老狗,鸡鸭悠闲地在地上找食,小孩子蹦蹦跳跳,无忧无虑,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可惜,这里没有桃花。转过了村子,我们拾阶而上,登上了蛇岭。传说林村是被一条大蛇裹围着,它是村庄的守护神。每逢山中发大水,将要把村庄淹时,蛇就张开嘴巴把水吸了进去,确保村庄安然无恙。古人传说,这蛇是被观音菩萨派在这儿守护林村的。为了防止它逃跑,观音菩萨还用一条铁链牢牢地把它拴住。我们拾级而上的道路就是困蛇的锁链。我们站在蛇岭头,俯看林村,它像一个海湾停靠着六只船,那乌黑的土瓦,是船的乌蓬。蛇头岭下面有一小块平地,就是船舱。溪水从船舱旁绕过,溪岸用石块砌着,十分整齐。成安宁像导游解说员似的向我介绍着:“那是乌龟山,已种上了茶叶,一拢一拢的,像乌龟壳上的花纹。那是石牛、石笋。这石牛十分可恶,吃东阳的麦,肥永康的田;那是黄牛岭,它的东边有一个老虎洞,近来发现有四只老虎住在那儿……成安宁如数家珍般的解说,让我感受到:林村不仅是一个古老的村庄,也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欢迎关注“流水船歌”欢迎点赞和留言,欢迎转发和赞赏 赞 (0) 相关推荐 《我的老师》 陈老师入刑的那些年,他的媳妇并没有离开他,当那个人告诉我的时候,我很是替陈老师高兴. 我们的师母,人长的漂亮,是农村户口.师母长脸白皙.卷发,体态优美,用好花插在牛粪上来比喻她跟老师这段姻缘,并不算是 ... 怎样用新鲜玉米做玉米饼 怎样用新鲜玉米做玉米饼优质 944次浏览 | 2018.09.11 17:36:20 更新 前几日家里给我送来了一些鲜玉米,一直煮着吃总觉得不爱吃了,于是用鲜玉米做了些玉米饼,感觉味道真心不错,推荐给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5) 125 11月21日,星期四.下午放学以后全体教师到王凡中心学校召开全公社教师会议,中心议题是民办教师转公办的事情.这次民转公全县只有41个名额,城关区分到名额只有5名.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4) 124 1985年下半年,洪塘中学迎来了一位新校长--蒋著海.这是我进入洪塘中学以来的第三位校长了.第一位是许朝叙,第二位是许锡信. 洪塘中学是一个不好弄的学校,外面传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6) 126 小雪过后,寒风一阵紧似一阵,气温明显下降,空气像被冰块凝固了似的,总是透出丝丝冷气来,即便穿上了毛线衣,还是觉得冷,难道应该穿上棉衣了? 凌晨,天还在朦胧之中,月亮挂在空中,旷野像被披上了一层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7) 127 天气骤然转冷.天上乌云密布,阴风怒号,枯叶飘零,野外早已一派肃杀景象,眼看一场风雪就要来临了. 我的心情也跟这天气一样,很是波动不安,甚至有些无聊躁动,叹息声接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3) 123 5月3日,星期五下午劳动课,学校统一安排,初二年级学生去操场边茶叶山上摘茶叶. 在摘茶叶以前,我先对班级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我对他们说:"劳动也是学习,学习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2) 122 腊月初十是周三,下午放学的时候,许先申老师来到我房间,跟我说:"晚上我家切粟米糖,到我家吃晚饭吧." 给许老师家切粟米糖的人是我校的老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1) 121 1985年的元旦我是在王凡小学度过的.许先申老师的夫人蒋裕光是王凡小学的老师,许老师平时就住在王凡小学里. 这一天,我在王凡小学写成了一篇题为<王苏芳的致 ... 水月庵里写春秋(120) 120 1984年的第一场雪是12月18日下的. 我正在房间里备课,骤然室外有人喊道:"下雪啦!"我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表,时间为9点15分. 我忙离开案头,走向室外.这时,只见小雪 ... 水月庵里写春秋(119) 119 中国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先生教,学生学的模式,也有人称之为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自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社会进行了大变革,教育的变革也成为必然. 就全国来说,语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