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经验】王惠珍教授:治月经病调血调经“生、化、主、宣、统”五法

【专家经验】王惠珍教授:治月经病调血调经“生、化、主、宣、统”五法

王惠珍,福建省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年,曾作为访问学者公派日本佐贺县立医院妇产科学习。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连续当选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务理事;世中联生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医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月经的周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常改变,以及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的不适症状,称为月经病。

月经病重在“调”

疾病的治疗中,唯有月经病的治疗称之为“调经”。月经,月月如期,其周期性与规律性,是通过月经的期、量、色、质来表现的。如《妇科玉尺》:“经贵乎如期,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不行皆为不调。不调则病作。”《灵枢·五音五味》:“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血常不足,气常有余,气血失调,而生诸症。
调者,和也。也就是通过治疗令月经的期、量、色、质和调,伴随月经周期无不适症状,方为常。调实际上就是令机体阴阳平衡,气血和调。补其不足,泄其有余,以平为期。
至于用药,补血之不足有四物汤、八珍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辈;有余之气,每循冲任二脉上逆,故其治当平冲降逆,用柴胡、桂枝汤类;至于气滞者,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气有余便是火,若有热时,则用丹栀逍遥散;血寒者,温经汤主之;血瘀者,桃红四物汤辈;痰阻者,苍附导痰汤类等。

调血分“生、化、主、宣、统”

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而数伤于血,血常不足,故调血是常用治法。如徐灵胎于《临证指南医案·调经》评曰:“妇人之疾,除经带之外,与男子同治。而经带之疾,全属冲任,治冲任之法,全在养血。故古人立方,无不以血药为主者。”由于禀赋差别,感邪不同,血不足之因各异,所治有别。血不足的原因可以从血的“生、化、主、宣、统”等环节来分析。
生血不足者,补之于脾胃。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故当健脾和胃,以资化源。世人多注重脾而轻胃,殊不知《灵枢·玉版》说:“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冲脉隶属于阳明,冲为血海,胃和则血气化生有源。宜八珍汤、归脾汤、理中汤类。
化血不足者,肾虚也。精与血同源,但所藏不同。肾藏精,精化气生血,补肾填精,以助化气生血。宜用归肾丸、保阴煎类。
血失所主者,当养心血。心主血脉,心气推动和调节血脉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以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心与胞宫有直接络属,如《素问·评热病论》曰:“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心不主血脉,心气不能下通胞宫,则月事不以时下。故当用归脾汤、天王补心丹、柏子仁丸、炙甘草汤等主之。
血失宣化者,益肺。由于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素问·经脉别论》载:“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素问·五脏生成论》载:“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之气辅佐心脏调节气血津液的运行,同时也调节着月经潮止与运行。血失宣化则不仅有血虚,亦有水道失调之症状,如肥胖、便秘等。治当养血宣肺,用百合地黄汤、芎归二陈汤、苍附导痰汤等。
血失统摄者,血不循经,多以出血性疾病为主。气虚者,固摄无权,冲任不固,宜益气固冲止血,药用固冲汤、固本止崩汤、圣愈汤、补中益气汤、独参汤等;血热者,热扰冲任,迫血妄行而离经,宜清热凉血,热去而血归经,用清经汤、两地汤、保阴煎、丹栀逍遥散等;癥瘕瘀阻冲任,血不归经,当消癥化瘀,瘀除血归经,药用逐瘀汤辈。故调经治血,还得顾其“生、化、主、宣、统”,整体思辨。

调经应酌加活血化瘀之品

女子多瘀,乃因女子一生经、孕、产、乳,数伤于血,血易离经而为瘀。又气常有余,女性素性抑郁,肝喜条达,恶抑郁,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易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加之经期、产后,余血未净之时,血室正开,易感寒、热、湿等外邪,外邪乘虚而入,蕴结下焦,与血搏结,瘀阻冲任、胞宫。或思虑日久伤脾,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气虚血瘀;或手术损伤,如人工流产、诊刮术等操作,直接损伤冲任,影响气血的运行而致瘀。或于经期,产后调治失当,离经之血未尽之时不禁房事,致邪毒内侵,邪毒与血相搏结成瘀。或过早应用止涩药,致血留成瘀。恰如徐灵胎云:“妇人之疾与男人无异,唯经期胎产之不同,且多瘀积之患,其所以多癥积之故,亦以经、带、胎、产之血易于凝滞。”故女子多瘀,桃红四物、血府逐瘀辈,可为基础方加减。

顺应月经规律及年龄变化

顺应月经周期气血阴阳变化 三旬一至之月事,分为月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是脏腑、天癸、冲任协调作用于胞宫,胞宫阴阳气血变化而形成的。胞宫为奇恒之腑,亦脏亦腑。月经期,胞宫行腑的功能,以泻为顺,去旧生新,在排出月经的同时,阴血也逐渐滋长。故此时治当因势利导,引血下行,促旧血排出,以利新血滋生;经后期,血海空虚,此时胞宫行脏的功能,藏而不泻,以阴血滋长为主,此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酌加滋阴之品,如生地、熟地、桑椹、女贞子等;经间期,阴血充盛,重阴转阳,阳气内动,阴阳转化,此期用药当酌加行气、理气、温阳、活血之品,如柴胡、香附、桂枝、丹参等;经前期,阳长之期,阴阳俱实,气实血盛,经前不补,尤忌滋腻之品,但若阳长不足者,可酌加温阳药。此期若未受孕,则重阳转阴,新一周期复始。
顺应年龄变化 不同年龄的生理病理不同,治当有别。青春少年,肾气未充,治重补肾以促肾气充盛。规律的月事以时下,便进入了性成熟期。此期女性成家立业,奋斗拼搏,生儿育女,耗血伤肝;也是情感最为复杂的年龄段,最易伤肝。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其病每肝藏常不足,肝用常有余。故治疗中应注重养肝、疏肝、柔肝。五七至七七之年,女子之衰,始于阳明脾胃,绝经之后,先天肾主生殖之功能衰竭,故女性中晚年当顾护脾胃,以后天养先天。

病案举隅

胡某某,48岁,初诊于2019年5月21日。主诉:月经紊乱近1年,心烦不寐半年。现病史:近1年多来,月事不以时下,数月一行,末次月经2019年3月14日,前次月经2018年12月25日。半年前,家人意外死亡,目睹惨状,而后夜不能寐,一晚仅睡3~4个小时,有时彻夜难眠。易惊吓,胸中懊忄农 、灼热,心神不宁,喜怒无常,情绪激动,易流泪,日晡潮热,暮则加剧,脘腹胀闷,口苦口臭,喉中如有物哽,纳差便溏,小便尚调。素有慢性胃炎史,且烦躁易怒。舌红,边瘀斑,舌苔黄厚腻,脉弦数。证属湿热瘀阻,阴阳失调。治当清热利湿,化瘀除烦,调和阴阳。
方药:栀子12克,淡豆豉9克,黄连6克,黄芩9克,法半夏9克,茯神15克,莲子心3克,柴胡9克,党参9克,山药15克,茜草9克,薏苡仁30克,苍术9克。7剂,水煎2次分服。服药时加醋1汤勺。服药时间:上午9时、下午3时各1次。
二诊:2019年5月28日。神清色悦,情绪较为平稳,诉药后一晚可睡5~6个小时,为半年来睡得较好的一周。纳增,口苦口臭症消,但胃脘不适尚存,大便软、细,小便增多。舌边红,瘀斑,舌苔白腻,根部微黄。
方药:栀子12克,淡豆豉9克,黄连6克,黄芩9克,法半夏9克,川牛膝15克,神曲9克,茯神15克,柴胡9克,党参15克,苍术9克,炙甘草6克,合欢皮9克。
患者年近七七,天癸将竭,阴阳失调,突遇家人异常故去,悲伤惊吓,百感交集,病已半年之久,诸症蜂起,夜不能寐,心阴内耗,加之肝郁之体,久郁化热,而致心肝火旺,热扰胸膈,又横逆犯胃,故心神不宁,喜怒无常,脘腹胀满。宗《伤寒论》“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 ,栀子豉汤主之”之旨,予栀子豉汤清热除烦,合半夏泻心汤和中降逆消痞。加薏苡仁以健脾利湿,引邪从小便而解;合欢皮以疏肝解郁,宁心安神。虽有瘀,但急则治其标,先予清热除烦,和中降逆为治。病程已久,药后虽症减,但尚需续治,阴阳和调,心神得宁。除药治外,还必须配合心理辅导,以解其心结。
笔者曾治一乳溢-闭经综合征患者,停经6个多月,伴乳房可挤出少许乳液。证属肝郁脾虚,以疏肝扶脾,理血归经法治之,效佳。闭经乳溢的产生,主要是升降失调,子宫与乳房之间开阖失常,经乳失其道,上则乳溢,下则子宫闭而不行经。此患者是由于素体脾胃虚弱,又因近期学习劳累过度,情志抑郁,肝郁气滞所致。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虚失统,子宫与乳房开阖失常,冲任失调,血海闭止,则闭经;迫乳外泄而发生乳溢。方以当归芍药散加减疏肝养脾,以柴胡配川牛膝,一升一降,调节子宫与乳房之开阖,再用大量麦芽以回乳止溢。诸药合用,肝气得疏,脾气得健,肝脾调和,气血通畅,升降和调,诸症得解。

文/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王惠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