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宋太宗继位,哥哥赵匡胤的儿子为何要自杀?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未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位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此事在历史上颇为蹊跷,但更为诡异的是,赵匡胤的儿子,本应继位的太子赵德昭竟然不久后在宫中自杀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受命前往御敌。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 陈桥兵变 ”。

17年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改名赵炅。

关于赵匡胤的死,《湘山野录》有“烛影斧声”的说法大行于世,认为赵匡胤是被意图篡位的赵光义谋杀。而赵光义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见的“金匮之盟”一说,说赵匡胤生前承诺母亲杜太后,日后将帝位传给光义。

宋太祖赵匡胤一生育有四子,长子滕王赵德秀、三子舒王赵德林、四子秦康惠王赵德芳都是早亡,只有燕懿王赵德昭长到了成年。

赵光义继位后首先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业。他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纳土归附;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然而随后的两次攻辽,却均遭失败。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同年五月,宋太宗不顾众臣反对,趁伐取北汉之势,从太原出发展开北伐。北伐初期一度收复河北易州和涿州。赵光义下令围攻燕京,宋军与辽人在高粱河畔展开激战。宋太宗亲临战场,结果受伤中箭,乘驴车仓惶撤离,北伐失败。

在这次北伐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让宋太宗感到了惊悚。

据记载:在这次北伐行动中,皇弟赵廷美和皇侄赵德昭也随同出征。当大军在幽州城下与辽守军作战期间,某一天夜晚,军营中突然发生混乱时竟不知天子下落。于是,有人谋划立太祖之子、武功郡王赵德昭为皇帝。不久,宋太宗出现在诸将面前,谋立新帝的事遂立即终止。究竟是什么人主谋此事,史书没有明言。

当大军班师回朝后,宋太宗一想到幽州城下曾发生过的这一幕念念不忘,心生怨恨,所以很久没有对平定河东有功的将士给予奖赏。朝中臣僚对此议论纷纷,都认为处理不妥。官员们当然并不清楚天子心病所在,28岁的武功郡王赵德昭出自一片忠诚之心,便找机会入宫反映了众人的意见。岂料,宋太宗听后勃然大怒,对皇侄愤愤道:“既然你想奖赏,那就等你做了天子时,自己再赏赐吧!,到那个时候也为时不晚吧!”

年轻的赵德昭性格耿直刚烈,没想到一句话招来皇帝对自己如此之大的误解与猜忌,热血沸腾,惶恐气愤,离开内殿后立即向自己随从索要佩刀。亲随们一看赵德昭如此情绪冲动,虽不知道宫内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心想要刀未必是好事,于是借口以宫中不让携刀为由推脱。谁知赵德昭找不到利刃,便闯入宫廷里供奉茶果的房间,从里面反锁上大门,然后用一把水果刀自刎而死。

宋太宗听说皇侄自杀的消息后,也感到有些后悔,他来到出事现场,抱着尸体大哭道:"痴儿何必这样呢?!"

哭归哭,但赵德昭的自杀令宋太宗彻底去除了一块大心病,不久便对文臣武将加官晋爵,以赏收复河东之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