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宁夏科技厅的处长王奉玉去法国考...
23年前,宁夏科技厅的处长王奉玉去法国考察时,看到一瓶葡萄酒要10000美元,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后来,他钻进寸草不生的荒滩里种葡萄。身边人都说他“脑袋被门挤了”,可他们被狠狠打了脸。
王奉玉29岁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从事农业管理科技,可他没想到,他自己能跟葡萄打起交道,更不知道,这个“交道”就是一辈子。
1997年,由于开发大西北,宁夏开始推广种植葡萄,成立了葡萄产业协会。
虽然当地昼夜温差大、日照足、土壤中矿产丰富,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但毕竟是新兴产业,尤其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很少有人去投资,因为不知道那一片片“非耕地”区能做什么,所以这项工作进行得很困难。
那时已经成为宁夏科技厅处长的王奉玉,心里就已着急不已,但当他结束法国的考察后,心里就惦记起了种葡萄的事情、尤其是当他想到那1万多美元一瓶的葡萄酒,他就不是滋味:凭什么我们没有这样的葡萄酒?
也正因为有这一股闷气在心中,当他遇到第一个从法国留学回来的葡萄酒博士李华后,两人一拍即合。
李华被誉为“酿酒酿人”的“中国现代葡萄酒之父”,他在留学法国的3年多时间里,一口气拿下其他人至少需要5年时间才能获取的5个学位证书。毕业时,他拒绝国外的优厚条件,一心想要回国种葡萄。
当他看到宁夏贺兰山东麓后,觉得这片土地太适合种葡萄了,于是,激动地找到王奉玉,对他说:“这片土地肯定能产出优质葡萄酒,我要让中国的葡萄酒走向世界!”
听到李华这个专业人士的这番话,王奉玉开始像个'疯子’一般地执着于种葡萄,并坚信他一定能够酿出优质的葡萄酒,而宁夏贺兰山东麓也一定会成为未来的葡萄酒之乡,被世人认可。
说干就干,王奉玉直接换下工作服,扛着锄头就和李华下地开荒去了。拼命地干农活,饿了就凑合煮口面条吃,遇到风沙大的时候,面条直接就成了“沙尘面”。
这样让王奉玉的亲朋好友都看不下去了:“老王,你这是不是脑袋被挤了,疯了吗?值得吗?”
每当这时,王奉玉就笑笑不说话,继续一心绑架子种葡萄。
可正当他信心满满之时,却遇到了个大坎:第一年种下去的葡萄苗,因为土地上碱性过高几乎全军覆没。
此时,就连一直支持他的女儿,也对他产生了怀疑,觉得这葡萄可能悬了。
可哪里有问题,就干哪里,土壤碱性有问题,那就去治理。经过精心培育,葡萄酒的“春天”终于到了。
2006年,王奉玉酒庄的第一批葡萄酒诞生,凭借着浓郁的酒香和独特的口感,获得了国内外葡萄酒专家的一致好评,订单纷至沓来。
一年后,王奉玉的葡萄酒就获得了各种奖项,2011年,又获得了DWWA的国际大奖。
对于自己所获得的成绩,他说道:“很多人都说我疯了,说我吹牛皮,觉得宁夏这个地方酿不出来好酒。可我做到了,我们做出了让世界惊艳的葡萄酒!”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宁夏的葡萄酒终于走出国门,崭露头角的同时,直接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其实,产区的低温、无霜期、昼夜温差、降雨量都会影响葡萄的生长,而宁夏的环境是独有的,因此使得宁夏葡萄的质量更加优良。
现如今,贺兰山葡萄酒已经名满中外,这片荒漠上孕育了很多好酒和一心种好酒的人,百姓的生活也更上一层楼。之前热播的《山海情》中的酒庄老板的原型陈德启先生,也是十几年如一日地将心思用在贺兰山的葡萄酒上。
其实,真正懂葡萄酒的人都知道,好葡萄酒7分靠原料,3分靠技术。所以,当年那些认为宁夏这些“不毛之地”并无投资价值的商人,纷纷被打脸,错失了一项好的发展项目。
对于王奉玉来说,没有什么比为宁夏这片土地付出更重要。30年多来,王奉玉吃过苦,流过汗,流过泪,为的就是把上天赐予的优势资源,变成宁夏人的财富。
如今,这个梦实现了,王老爷子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宁夏是真正出好酒的地方。虽然已经快要80岁,可他依然在贺兰山东麓默默耕耘。
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王奉玉曾说:“我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站在获奖的台上,因为那时收获的掌声,不仅是对中国葡萄酒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在宁夏这片土地上的付出给予肯定。”
不得不说,王奉玉这个老人,真的令人敬佩!花甲人未老,追梦贺兰山。
宁夏贺兰山的葡萄酒味道是真的很不错,味道香气特别浓郁,口感清爽。不论是送人,还是闲暇时自饮,都是不错的选择,感兴趣的朋友们点击下方的【看一看】即可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