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 一趟奇妙的旅程

发布时间:2021-04-23 

最近,看了一本小书,主角们顶着童话故事的角色出场,演绎了一场完整而经典的心理咨询。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这本书也被称作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其实,何止入门!)。

蛤蟆先生和苍鹭咨询师之间,有许多场让人印象深的互动,截取几个片段,和大家分享一下。

01

第三章 初见咨询师

当苍鹭咨询师把蛤蟆送到门口时,蛤蟆转身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苍鹭站定了,直视他的眼睛说:“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苍鹭的第一句话,可以称之为心理咨询师的职业信念吧。我们相信人有变好的能力,相信人有向阳而生的本能,当一个人选择走进咨询室,或许是因为身上承载着痛苦、迷茫、困顿,但更重要的是,他想要改变当下的这个自己。

苍鹭余下的话,可以视作对心理咨询过程的解释——咨询之所以生效,不是因为咨询师具有某种神奇的魔力,可以直接赐予来访者极好的人生建议,而是在于双方的投入和探索;改变之所以发生,不是仅仅源于咨询师的助力,而是在咨询师的陪伴和引导下,来访者自身的思索与前行。

这趟旅程,最重要的决定者,是来访者自己。

02

第六章 探索童年

“我想,真正让人惊讶的是我们成年后有多少行为是从童年学来的。……有诗人曾说“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或许就是这个意思。”

第十三章 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童年的经历如此强大、如此鲜活,于是便塑造了每个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看法。换句话说,外面的世界变成了在我这里的世界。”

在前几次咨询中,苍鹭咨询师与蛤蟆先生花了很长的时间来探究“儿童自我状态”——在最初的童年经历中,在最早的亲子互动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完成从“自然型儿童”向“适应型儿童”的过渡,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应对方式,来契合外部不可控的世界。

这种应对方式的调整,奠定了成人后与他人互动的基调,甚至,当遭遇类似的情境和对象时,我们依然会下意识地陷入到“儿童自我状态”,用年幼养成的方式来进行回应。

年少时,在政治课上学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觉得唯物主义才是客观真理,唯心主义只是虚幻和不切实际的存在。然而,学了多年心理学之后,却开始感到也许唯心主义才更接近生活的真实,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活在主观建构之后的世界。

别人的一个眼神,可以被理解为寻常的互动,或漫不经心的扫视,也可以被理解为暗含的苛责或敌意。这背后,藏着的是童年建构的认识他人和世界的方式。

成年后的答案,可以到童年中去寻找。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03

第九章 秘密协议

蛤蟆说:“我猜,我判定了自己有罪,然后谴责自己。是这样吗?”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苍鹭答道。

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形成“儿童自我状态”,我们还会养成“父母自我状态”——个体无形中接受了父母传递给自己的东西,表现得正如他们一样。

只是,有的父母传递了关爱与自律,有的父母传递了平和与善意,有的父母传递了愤怒和敌意。故事中,蛤蟆的父母传递的是挑剔和指责……

其实,大多数人像蛤蟆先生一样,已经离开童年很久,离开父母很久,但当一些事情发生的时候,脑海里总会自动蹦出许多批评和指责的声音。

你以为,这个声音来自于父母,其实,那个声音来自你自己——内化了“父母形象”的自己

04

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的选择

苍鹭说:“那么,蛤蟆,你这段时间的不快乐,该去怪谁?是谁让你情绪那么坏?”

第九章 秘密协议

“这么说也许有些残酷,蛤蟆,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许多问题需要你向自己发问。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咨询中,蛤蟆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追溯和反思父母带给自己的影响,这似乎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我过得不好,都是父母(原生家庭)的错。

可是,在生命的旅程中,最终需要负起责任的人,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

我们承认原生家庭留下的印记,也承认这些印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看待他人和世界的方式,但这并不是最终的宿命和结局。毕竟,我们已经不是曾经的孩子,我们有机会去重新认识这一切,甚至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东西。

所以,当我们决定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负责的时候,也许就是走出“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之时,用一种成年人的姿态,去看待曾经的经历和情绪,去放下年幼时习得的应对方式,重新做出新的选择。

对于父母,故事中,苍鹭引导蛤蟆先生原谅他们。

为什么要原谅?也许,当我们跳出自己的视角,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父母的一生,会发现他们也是带着创伤长大的。

很多父母也许不是不愿意给予爱,而是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爱,所以也没有学会如何恰如其分地表达爱。

最终,原谅父母,也是与自己的一种和解。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05

第十四章 赢了游戏,输了自己

蛤蟆几乎要爆发了:“你又来了,又在问问题。告诉你,我受够了你一堆该死的问题。”他盯着苍鹭,仿佛在挑战苍鹭,看他敢不敢答话。他能感觉心脏有力地搏动着,却没有心慌。他发现虽然自己是真的生气,却完全没有失控。他还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某种程度上同苍鹭以及他自己的父亲都有关,尽管他还没完全搞懂是什么。

临近尾声的咨询中,蛤蟆先生爆发了,他“明目张胆”地冲着苍鹭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和不满。

在这次冲突过后,苍鹭咨询师宣布,咨询已经完成了。

也许初次了解心理咨询的人看到这里,会有些困惑,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里发生的,是“移情”。

正如欧文·亚隆所强调的“此时此地”,当下的咨访关系会幻化成来访者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咨询师身上承载着来访者对于重要他人的一种投射。

所以,在这个片段中,蛤蟆将苍鹭视作了同为权威形象的父亲,对着他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能够反驳“父亲”的蛤蟆,已经真正长大了。

咨询中,来访者会对咨询师产生“移情”,把重要他人身上或好或坏的一面投射到咨询师身上;咨询师也会对来访者产生“反移情”,下意识地感受到来访者的情绪表达,并做出一种情绪上的回应。

作为心理咨询的一大“神器”,在移情和反移情中,咨询师自身成为了重要的信息源,我们的直观感受、情绪反应、身体状态,都可以成为了解来访者的一种方式——ta是一种怎样的姿态?ta带给了我什么样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不是也是ta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到的感受?我作出了什么样的回应?……

借助这些资讯和细节,我们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对方的存在。

真是一个微妙的过程。

06

第十五章 最后一次面谈

“再见,苍鹭。还有,谢谢你。”蛤蟆说完,便跨上自行车,向红狮酒店的方向骑去,再也没同苍鹭见过面

看到最后这句话的时候,心里面涌起一股淡淡的惆怅。

我也有一些再也没有见过面的来访者。

有一部分,一次咨询过后,ta再也没有来第二次(虽然我期待进行后续的咨询),这样的情况,业界人士称之为“脱落”。

那些“脱落”了的来访者,也许是对方还没有做好改变的准备,也许是因为我并不是那个适合的咨询师。

对此,我总有些遗憾和愧疚,觉得那个时候的自己,还没有积累足够的知识和经验,不能更好地帮助ta。这份遗憾和愧疚,这些年也在支撑着自己,不断学习和成长,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咨询师。

还有一部分,是经过了一路的陪伴和探索,我和ta都欣喜地感受到了成长和改变,然后,我们结束咨询,再也没有见过面。

对于这部分来访者,这种惆怅的情绪更加强烈,也更加复杂。

一方面,有点小小的失落和难过,仿佛是一场难忘的旅途过后,挥挥手告别,再也不曾遇见彼此。

另一方面,又有一种深深的欣慰,因为我知道,ta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不再需要我这个咨询师的角色了。

再见,我的来访者。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文:于格  (来源:于格的格子铺  ID: yg_gezipu)
责任编辑:殷水
(0)

相关推荐

  • 心约读书会 | 5月12日 成长的寓言(3)

    罗伯特·戴博德 [英]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 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2021 0 ...

  • 荐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小马过河16

    这一周看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作为一本入门科普读物,很不错,值得推荐! 豆瓣评分9.1,评论里有人这么总结--荣格说:没有一种觉醒是不带着痛苦的.这本书可以说是这句话的极佳诠释了.这 ...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练习定力不求太多,进一步有一步欢喜

    心理咨询师自己作为咨询工具,起到让求助者观察.模仿.顿悟等学习作用,简单说就是榜样力量.这也类似起生活中那些让我们佩服认可的人,我们会暗自作为模仿对象. 这也就是信任在起作用,如果无法让求助者认可,咨 ...

  • 育儿•音频:《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你该像心理咨询师那样和孩子沟通┃羽翩翩

    作者┃羽翩翩  朗读┃羽翩翩  编辑┃丄学号 最近读完一本叫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书. 本书以蛤蟆先生患上抑郁症为开端,通过10次心理咨询,在咨询师苍鹭的帮助下,一步步地从抑郁状态中 ...

  • 【书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随随便便看本书,不写下东西,就像没有看完一样. 花了两天时间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刷了二遍.第一遍我看不出什么眉目来(我看书基本都是这个调子,看一遍的书跟没看过一样的),第二遍才有了点 ...

  • 跟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学好书

    2021年第59篇 第一次见到心理咨询师 蛤蟆先生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咨询师站定了,直视着蛤蟆先生的眼睛说: "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 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 ...

  • 你有没有发现在生活中有这么一种现象,不管...

    你有没有发现在生活中有这么一种现象,不管是你自己还是身边的朋友,明明生活还算可以,根本没有那么糟糕,但总那么一段时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心情莫名的沮丧,怎么都开心不起来,整个人的状态像一只泄了气的气球 ...

  • 讨好型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你想要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吗? 我不想. 我们家两娃.三岁的酒酒经常不听话,他有自己的逻(歪)辑(理),并能据理力争(结合大哭大闹),常常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虽然跟三岁的孩子讲道理,很麻烦很费时,但是心底 ...

  • 心约读书会 | 5月9日 抑郁的原因(4)

    罗伯特·戴博德 [英]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 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2021 0 ...

  • 心约读书会 | 5月29日 午餐聚会(1)

    罗伯特·戴博德 [英]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 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2021 0 ...

  • 心理咨询时,咨询师在干什么?

    心理咨询时,咨询师在干什么?

  • 笑不出来的打工人,撕开了3.5亿人最心酸的一面

    前几天,书单君看到一条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 某公司发布了一款笑脸打卡门禁系统,上班时必须面露微笑认证,如果愁眉苦脸,门就不会打开. 很多人都调侃,上个班还要强颜欢笑,打工人真惨. 但书单君倒是更关心另 ...

  • 共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我经历了一次重新长大

    好朋友河鼠去蛤蟆庄园,看望最近一直没见到的蛤蟆先生.整个庄园屋内外一派破落景象,蛤蟆先生半睁眼,神色黯然,不同以往的悲伤,变现出一种无法形容的无力感. 这一切都很让朋友担心. 为了帮助蛤蟆先生,朋友们 ...

  • 心约读书会 | 5月3日 初见咨询师(1)

    罗伯特·戴博德 [英]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 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2021 0 ...

  • 心约读书会 | 5月6日 抑郁的原因(1)

    罗伯特·戴博德 [英]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 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2021 0 ...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如何获得信任,能力定力与测试

    强调心理咨询顺利推进的基础是信任关系,这并不奇怪,想想生活中我们与朋友推心置腹也是这个原因.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正是说明信任关系重要性. 如何做到让人家信任呢? ...

  • 心约读书会 | 5月22日 愤怒的表现(4)

    罗伯特·戴博德 [英]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 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2021 0 ...

  • 心约读书会 | 5月13日 成长的寓言(4)

    罗伯特·戴博德 [英]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 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2021 0 ...

  • 心约读书会 | 5月25日 秘密协议(1)

    罗伯特·戴博德 [英]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 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2021 0 ...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学习提问技巧,促进人际交流

    蛤蟆经过7次心理咨询后,开始领悟到当下自我状态是个综合体,包含了儿童自我.父母自我与成人自我,而目标则是用成人自我为主体. 因此在第8次咨询中,主动"说出人生故事",这种理性回顾是 ...

  • 心约读书会 | 5月10日 成长的寓言(1)

    罗伯特·戴博德 [英]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 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2021 0 ...

  • 「童年经历」如何影响了我们一生的性格?(文末有福利)

    你是否有过以下这些经历: 小时候长时间地与父母分离,长大后总担心自己会被抛弃,于是过分黏着亲近的人: 小时候总被同龄人排斥挤兑,长大后无论在哪都觉得自己不够合群,甚至害怕社交: 小时候父母总是不断否定 ...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童年写就的人生剧本(态度)影响一生

    故事里的蛤蟆与苍鹭咨询师讨论<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属于第9次心理咨询内容,这与随后进行的第10咨询内容<赢了游戏输了自己>其实一回事儿,都是讨论自童年而来的人生剧本和当下无意 ...

  • 每个人都在cosplay这三个角色:父母、儿童、成人

    彩旗游艇(The Empavesado yacht) 劳尔·杜飞1905  开放报名:创业合伙人计划(合作制).写作训练营(VIP 1对1学徒制).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每月名额仅:3人/营. 咨询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