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富海
“鸡屁股”银行,曾经是农民温饱生活的一个重要保障。农民一家人的油盐酱醋、衣帽鞋袜的费用,很大一部分就是靠它。副业,在我们这里,在农林牧副渔五业中占第二位,仅次于农业生产。其中,最广泛的,是养猪和养鸡。这两样之中,人们又偏重于养鸡。因为猪是零存整取,一头猪从年头养到年尾,能卖一百多元钱,也是一年中的剩饭、麦麸、谷糠集攥起来的大把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可以应对盖房、婚嫁丧这类大事。平时是花不住这个钱的。而且,买小猪的代价太大,好几十元钱啊,养不好半道里生病死了,对于一个小家庭来说,付出代价太大。养鸡正相反,是整存零取。一次投入十块八块的,三个月之后,就可以天天收取红利,应付日常开销了。养鸡投入小,收益长。所以从前的农村,不一定是家家养猪,却一定是家家养鸡。
但养鸡也需要喂食。鸡子圈不住,也不能圈,就是要散养着,让它们四处找食物。住在村中间的人家,养十数二十只鸡,每天屋里院里能被鸡子巡视几百遍,又是屙屎,又是找食,烦不胜烦,所以二十只就是极限。村边的人家就不同了。鸡子不仅能在自己家里觅食,还能跑出村子,在村边的沟里、堤上叨个青草、逮个蚂蚱,也能跑到村边的路上捡拾个粮食籽儿,更多的是跑到庄稼地里叨庄稼苗。特别是冬春之际,鸡子顺着麦垄,能叨光几丈十几丈的麦苗。半截子麦地被叨的光溜溜的,看着就气人。鸡子跑的地方广,食物多,自然可以多养,所以村头的人家,一般都是养三四十只鸡,而所谓的看青苗,很大程度上,就是看防村头人家的鸡子叨庄稼苗。有一年春天,正是麦苗翻身拔节的时候,村西头看青的人厌烦了一天几十遍赶鸡子了,就用几斤麦子拌上农药撒在地头。那天村西的地头上,一下子放到了三十六只鸡。在村里,这可是从来没有发生过大事。白天里,来来往往的人,都看见了,没有不摇头唾骂的。但鸡子的主人一家却平平静静地,既没有去捡回已经死了鸡子,也没有找生产队长闹事。但大家都知道这平静里憋着一场惊雷。到太阳落山,夜幕降临,人们开始吃晚饭的时候,雷开始响了。鸡子的主人,王家老太婆开始骂街了。老太婆先申明她家被毒死了三十六只鸡,一只鸡她要骂一个月,所以,她要骂三年大街。今晚是第一晚,她让全村人记住这个日子,她保证不少骂一天。然后,她正式开骂,骂的内容,上十八代,下十八代,各种称号,各种比方,各种狠毒,都喷泄而出,从她的骂人的字眼里,我们学会许多从没有听闻过的新鲜词儿。
对于老太婆的骂街,村里人大部分都认为应该。养几十只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都是春天买的弱嫩小鸡,一年下来,经过春夏秋冬,费了不知道多少心血,躲过多少次传染病,还要躲过老鼠、黄鼠狼地糟践,才养成功的。有许多人家养鸡,一个春天能买三四次小鸡,不是一次买的不足,而是买回来一次,养十天半月,死绝一次,再买,再死绝。买三四次,到秋天能活下来的,可能还不到一次买回的数量。村头的人家养鸡更不容易,因为,一旦发生鸡瘟,各种死鸡死鸭都会往村外扔。王家这三十六只鸡,是二三年间,买十来次鸡,总共二百多只小鸡仔的最后余剩。开春,正是母鸡下蛋的时候啊,她家这三十六只鸡,一天收二十个鸡蛋不成问题。当年的二十个鸡蛋,有一斤半重,值一元左右吧?那时候,一个成年男劳动力一天出满勤,挣10分的工分,十分值多少钱?八毛。哎-------这个看青的真狠啊!用骂街的方式给看青人一个惩罚加警告,大部分人都赞成。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没有。骂的好!骂三天太少,骂他个十天半月刚刚好!可是,我们都低估了王老太婆的复仇意志了。三个月后,夏天来了,老太婆的谩骂依旧是我们吃晚饭和睡觉的最强伴奏。烦了,村里人都烦了,烦死了,人们都害怕夕阳西下黄昏来临了。这事必须得解决,这骂声必须得停止。三个月,仇应该也报了,气应该也消了,她家的新买的小鸡,也长大了。劝说无效后,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当年最有力的方式:开批斗大会斗争她。
会议是在晚饭后开始的。消息早传开了。晚饭后,还没有等到队长吹响哨子,小孩子们已经围到王家院子外喊叫了。王家院子的木栅栏门关着,堂屋里、厨房里黑洞洞的,没有一点儿人声。我们想看看那个掐着腰站在马路中间破口大骂的老太婆,听闻今晚开批斗她的大会,会不会躲在某一个角落里发抖,可是,我们看不见,也找不着。后来才知道,干部们怕她事先得到消息溜之乎也,先把她软禁起来,单等到适当的时候,再把她拉出来批斗。我们村是一个小村,就一百来户人家,人聚齐很容易。点名的时候,每一家人都有人应声,但看人影,都散在四周的暗影处。会场的中间,除了一张桌子四周坐几个大小队干部,和一个通明亮堂的夜壶灯之外,就是我们这一群看热闹的小孩子。会议开始后,我被父亲拉到了黑影里,被他抱在怀里,像哄婴儿睡觉一样,平放着,怕打着。其他的小孩也都被家长拉走了,腾出来一个大大的空地,给一个黑影。我们等了快一天的批斗会,就是一个人,又一个人对一个黑影儿,大呼小叫的喊了许久。然后,就散了。我一直没有跑到骂街的老太婆跟前,看她骂街的样子。不是不想去,是家里不让去。不只是我没有围观过,村里的其他小孩也没有围观过。我们村里有一个规矩,无论谁家吵嘴打架了,不管是兄弟之间,还是邻里之间,凡是发生大吵大骂的,家里的大人都会禁止自家的小孩去看热闹。自家的大人没有看住的,其他大人也会半道上拦住:“干啥去?滚别处玩去!”那声音低沉,语气严厉,态度坚决,不容你不听。如果顽皮得无视警告,立马招来一个踢屁股脚。
没有人围观,那老太婆仍然能叫骂,她扔出的石头掉进了黑洞里,没有一丝儿的回响,那是什么力量支撑她这样无休无止的骂下去的呢?到了秋后,有半月时间,没有听到老太婆骂街,我们也吃了半月的安生晚饭。之后,又恢复了。后来,才知道,她被叫去,办了半月的学习班。和批斗会一样,没有丝毫的效用。我不知道队里的各级干部,和那个看青的人有多崩溃,但我们小孩们却已经习惯了,并把这骂声当作吃晚饭的钟声,不论是在村子里,还是在村子外,不论我们玩的多么投入,只要这骂声一响,我们就知道该回家吃饭了。老太婆的叫骂是年底停止的。停的原因很简单,她的孙子说:“你今晚骂了,我明天一天不吃饭!”她孙子只坚持了一天没吃饭……
( 图片为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作者简介】马富海,新野一教师。爱好旅游,钓鱼,看书,作文,吟诗,独坐,睡懒觉。床上日月长,梦里天地广。视睡好觉是重要的事,别的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