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喆:华东纪行 “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华东纪行 “序”
文 / 路喆
(“白河观潮”公众号特邀作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其实这是第二次写这个东西了!上次刚刚写完,在发出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把原来的东西全部删掉了!对于电脑,我仍然不懂!且很容易出现错误。学无止境,此为一解。可偏偏我对这个东西天生的不会,不懂就是不懂!如之奈何?
言归正传。写下“纪行”这个题目,就感到不妥。在我的印象中,“纪行”是专门用来记录伟人、领袖、领导或名人的行踪的一种文体。象我这样,虽在乡镇一级行政工作上摸爬滚打了多年,却仍然庸庸碌碌的人,似乎是不应该享用此种待遇的。但我想,既然已经写出来了,且以我历来的执拗,就不再改动,就算充当一次大尾巴鹰吧。况且,时下的一些名人无论参加活动、现场答题、乃至接受采访,其言其行,真的很令人咂舌!和这些滚滚诸君相比,我想我还是有这个资格的,笑谈!哈哈哈。
我是一个崇尚自由的人,渴望过一种散淡是生活。这种散淡,是随意的、无拘无束的、天马行空的。但,可惜,时至今日,在我几十年的人生中仍未得到实现。
童年的时候,我喜欢在老家的老桥头摔泥巴、捏泥人、打泥弹......甚至做一些过激的举动。我之所以说是老家,而不说家乡,是因为我所工作的地方和我的家乡相聚不算很远,但却习俗不尽相同。家乡好象是很远的,但老家就不一定了,异地工作,那怕很近,同一个县也叫老家。我虽不在老家的县里工作,但仍不愿称呼我的老家为家乡。
继而上学,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考,大复习时教室里的氛围令人窒息,其紧张程度绝不亚于当今的高考!在中考的大复习的关键时候,我趁老师回家收麦子的空隙,竟一个人在一个下午骑自行车,从我所在的新野县施庵乡(现为镇)的薛庄中学赶到新野,从车站坐车直赴湖北襄樊,第二天从襄樊赶到枣阳。然后又原路返回,晚至学校。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一个从黄土地上想要走出来的孩子,其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而且,公认的捷径就是考上中师或中专。而当时,中师的录取分数线比重点高中高出20多分!20多分什么概念?记得2002年,或是2003年北大的一个领导出来说,他们每提高一分,就能排除一个操场的人!
到师范学校以后,我能鼓动我的老师带着我们去郊游、去折柳枝、去下河洗澡!这种行为,在今天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当时也是一种叛逆!而且,在邻近毕业的时候,我借钱去了许昌、郑州、洛阳、西安。然后,在学校借了一部相机,为老师和同学们照相,赚取一点微薄的血汗钱,不但还清了借款,还略有结余。
说得有点多了,我的意思是:无论在多么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我都没有放弃追求这种自由和散漫的生活。
上班以后,阴差阳错地到了行政机关。虽努力好好学习,但终难天天向上!每每接触的是行政公文,和无休无止的应酬。渐渐地,消损了几多的意志!但出去走走的想法一直萦怀!
直到前几天,承蒙领导恩准,我终于出去“走”了几天,而且去了文化底蕴丰厚的华东的几个城市。有关朋友要我写诗出来,我想,诗是可以写的,那怕是打油诗,但诗也是不能全面的说明什么。所以,才有了这个“纪行”。话说到这里,心很是惴惴不安。题目已经出来了,可要说些什么呢?象我辈碌碌之人,只说每天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又有何意?所以,只好委屈朋友们,不管什么,且听下文分解。
是为序。
( 图片为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作者简介】路喆,男,汉族,中共党员,1971年生,河南省新野县施庵镇白岗村路庄组人。1991年毕业于南阳三师,中央党校本科学历,先后在唐河县桐河乡政府、唐河团县委、唐河县城关镇政府、唐河县滨河街道办事处工作,现供职于唐河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喜文字、爱旅游、常伴美酒,偶有诗文见著报刊网络媒体。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