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受损后还可以“提高”吗?做到这9点就可以
最近,一位用户朋友找我预约,说是感觉自己听力下降了。我通过客户档案查询到,原来这个年轻人是我们立聪堂的一位老用户,配机已4年,但一直没有到门店服务过,也没有坚持佩戴,门店的验配师多次回访建议佩戴,始终因为不习惯助听器而没有佩戴。直到最近公司开会的时候,在会议上发现自己听不清楚领导和同事的发言,才想到要再次询问。到门店以后,通过听力复查和言语的测试发现,其实小伙子的听力上下5分贝的波动,属于正常范围值,但是他的言语分辨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以前能听到的鸟叫声,现在发现很少听到鸟叫的声音了,有弱化的情况,小伙子一时手足无措了,问我“能不能通过再次佩戴助听器提高听力?”
听力“放弃”容易 恢复难
小伙子的情况,在很多听障人士身上都在发生,因为最初的不适应而放弃自己的耳朵,其实“放弃”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是要想提高听力,比想象的要困难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简单的介绍声音传导路径,我们发现如果声音在传导过程中任何一环节出现障碍,都会导致听力出现下降的情况。听力损失不仅是听觉器官的损伤,而且会导致中枢神经以及大脑信息处理失调。听力损失一旦确诊,没有进行相应的干预、康复训练,不仅会导致听力持续的下降,还会造成言语分辨能力的下降,也就是不仅会听不到,还可能出现听到但是听不懂,听不清的情况。
那听力还有办法提高吗? 以下9点可以帮助“提高”听力
一般验配师都会告诉听损朋友,助听器是有效干预听力康复的“辅助”聆听工具。之所以特别强调“辅助”两个字,是想告诉大家,助听器并不能提高本身的听力,但可以提高听敏度。
所以,这里的提高指的是需要通过佩戴助听器进行有效地聆听干预来提高听敏度与言语理解能力。(要说明一下,佩戴助听器以后,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需要进行言语的康复训练,因为光“听”是不够的,还需要大脑去理解,这个“沟通桥梁”需要通过漫长地适应过程去建立。)
⑴在佩戴适应助听器初期,做一做听力日记,把每天佩戴情况记录下来,在复诊调试的时候,可以用于验配师做为辅助参考,以便调试地更为准确,听得更好。
⑵建立聆听自信心,在听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听不清楚的情况出现,主动告知对方自己听力有障碍,建议对方放缓说话的速度。
在这里划重点:很多听损人士都会因为自己有听力缺陷而羞于表达,这样是不可取的;因为听损等同近视,在没有听清楚的情况下,正确的做法就是顺理成章地主动再询问。
⑶正常人的说话声在50-60分贝之间,通过佩戴助听器进行有效干预以后,不需要说话者再提高音量说话,正常说话即可。
⑷遇事不要太心急,我们要做的是多倾听、多问、多进行听的训练和言语的训练。
⑸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多与人交谈可以刺激大脑重新学习。
⑹在初戴助听器的时候,可以进行读报、读书训练。
⑺平时家人之间需要语言的沟通,电子产品固然好,但也间接隔绝了亲情;有效的沟通交流才是语言的基础。
⑻每周(至少5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这不仅对听力有好处,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尤为重要。
⑼适当进行耳保健操(动作要“轻”,不要有“重”动作)。
从事助听器验配20年以来,见过很多像上面所说的年轻人一样,一度让自己的助听器成为“抽屉”助听器,不但经济遭受了损失,听力也在持续的下降,其实很心痛。放弃佩戴助听器很简单,承受不及时干预的严重后果却很难,希望大家能够坚持佩戴助听器,让大脑持续保持活跃状态,保护残余听力的同时提高听敏度。
我是听力师张艳艳,在听力康复指导和助听器验配领域有20多年的从业经验,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助听器知识,哪里有靠谱的听力机构和验配师,都欢迎在留言区或者私信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