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死后,小丫头为何说她做了芙蓉花神?埋下了黛玉婚事伏笔
晴雯才是宝玉身边众多丫鬟里最出色的。
提到晴雯就不能不提袭人,在书中所有情节里面,袭人都以宝玉身边第一位大丫鬟的地位自居,用未来姨娘思维为宝玉考虑一切事,而在众人眼里,袭人也是宝玉房里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人,第三十九回,众姊妹在大观园赏菊吃蟹,评价各丫鬟,李纨便指着宝玉说:
“这一个小爷屋里,要不是袭人,你们度量到个什么田地!”
这是很高的评价,但袭人在“又副册”中的排名依然不如晴雯。其实,这些册子都是曹雪芹的精心安排,可以说,代表了作者本人对笔下人物的态度,是考证人物细节最有力的参考资料。那么,晴雯在曹雪芹心中为何要胜袭人一筹呢?
有一种观点是“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先不说这种观点是否百分百准确,可以肯定的是,在前八十回的情节中,晴雯这个丫鬟的确和女主角林黛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晴雯的命运也暗示了黛玉的将来,埋下了宝黛婚事的伏笔。
这一点,从晴雯死后,小丫头说她做了“芙蓉花神”就能看出来。
当宝玉为晴雯之死伤心时,小丫头“胡诌”了个晴雯当上芙蓉花神的情节讨好宝玉,但《红楼梦》本就是用假说真,所谓“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因此,这一说法绝不是行文所述的那样碰巧,让一个小丫头随口编出来,而是仔细设计过的。
那曹雪芹为何要设计如此一说法呢?
首先,从“池上芙蓉”等描述看,代表晴雯的芙蓉毫无疑问是水芙蓉,也就是莲花,此花素来是有花中君子的美誉,周敦颐的《爱莲说》描述最受肯定: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佛教文化中,莲花更是区别于人间之花,洁身、神圣、不灭,这又与晴雯升天为花神的设定暗合。
这意味着,无论晴雯在那些人眼里有多“狐狸精”,但她的本质是无比纯净、没有一点点杂质的,所以她不能相容于浊世,被王夫人等间接害死还落得个“担虚名”。但借将晴雯比作芙蓉花,曹雪芹已经为晴雯辩白了:晴雯虽性情刚直,脾气急躁,在很多人看来缺点多,但她的“真”最为宝贵。
既然论到这里,晴雯和黛玉的一层联系便呼之欲出了:
君不见,黛玉也和晴雯一样,在小人嚼说中满是缺点,“小性儿”、“为人刻薄”,为人处世不比宝钗周全妥帖。
唯有在真正能欣赏她们的人(如宝玉)眼中,她们的本真才具有魅力,这就像交朋友,你会喜欢真实的,而不是完全找不到缺点的。
而且,黛玉也是芙蓉花。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时抽花签,宝钗抽中牡丹,牡丹为富贵之花;黛玉抽中了芙蓉,众人都笑说,除了她,别人不配作芙蓉!可见黛玉之高洁。
晴雯和黛玉不仅在花的归属上相似,长相也相似,性情更投契:
宝玉想送手帕子给黛玉,不敢找袭人,支开她请晴雯送。
这一情节便已指出晴雯与黛玉灵魂是接近的,而袭人更近似宝钗,彼此欣赏。所以,晴雯和袭人的命运,必定也和黛玉和宝钗的命运有所相似。
黛玉的婚事,是很多读者都关心好奇的。那么,曹雪芹安排“晴雯做芙蓉花神”一节,明确指出晴雯与黛玉的相同,究竟与黛玉婚事有何关联呢?
其实从晴雯被逐一事,就可见了。晴雯是谁放到宝玉房中?是贾母,这和袭人一样。但在宝玉妾室的选择上,贾母选中的并不是袭人,而是晴雯,“我看他甚好。”
这和王夫人的选择冲突了。王夫人喜欢保守稳重的袭人,编了段胡话在贾母面前将逐晴雯一事糊弄过去,且成功让贾母的注意力转移到袭人身上,此时袭人成为宝玉妾室一事已经获得王夫人和贾母双重认可,似乎板上钉钉了——
当然袭人后来嫁给了蒋玉函,对宝玉,只能是“公子无缘”,或者说,有缘无分。贾府终究是要落得白茫茫大地的,宝玉也终究是要离开的,所以他和宝钗虽然能短暂结为夫妻,却也无法长久,且宝玉心中忘不了黛玉,宝钗聪明岂能察觉不出来,终究意难平。
可见,黛玉婚事受阻难成几乎是必然,这最大的阻力就来自王夫人。说晴雯“像林妹妹”也好,说她是“老太太的人”也好,都在暗指晴雯既悲剧,黛玉和宝玉也只能悲剧,他们绝不可能结为夫妻,这桩众人眼中老太太已经确定的姻缘,终究要在阻力下变成镜花水月梦一场。
黛玉的婚事受阻,也许和老太太去世有关,也许和王夫人的活动有关,总之得不到圆满,她本是绛珠仙草,要回到那离恨天之上,从晴雯看黛玉,如镜照影,这污浊的世界既然容不得晴雯,自然也容不得世外仙姝。
葬花吟,葬花吟,葬了无数女儿魂,花联花,人联人,这才是真正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