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升迁之道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晚清重臣,著名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湘军创立者和统率者,晚清散文“湘乡派”创始人。

曾国藩自道光二十年(1840年)到北京做官,咸丰二年(1852年)离开北京。在这十多年里,曾国藩博览群书,广交师友,专研理学,修身精进,不光在学问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仕途的升迁上更是飞速。道光二十年(1840年),他被授予翰林院检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升为翰林院侍讲;道光二十七年(1843年),升为内阁学士;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升为礼部→侍郎。从七品升为正二品,“十年七千,连跃十级”,创造了当时道光年间的升官奇迹。

对于曾国藩这样一个既非官二代,又非富二代,甚至智商和情商中等偏小,又不善应变的人,能达到这样的升迁速度,实属不易。其原因有多方面的,以下几点尤为关键:

一,自我管理,打铁须自身硬

曾国藩去北京前,在湖南乡下接受的是八股文应试教育,读的书仅局限于和考试有关的书籍,到了翰林院后,犹如小鱼进了大海,感觉到自身的渺小。当时的翰林院汇集了全国的大儒和学士,和他们相比,曾国藩深感自身知识的缺乏,为了在几年一次的翰林院大考中取得好成绩,赢得好的仕途发展,他给自己立下十二条做人的规矩和学习的标准:

1,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新在腔子李,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

5,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9,日知其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有求深意是徇人。

10,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11,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这十二条规定,大多和翰林院的大考有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第一次翰林院大考,曾国藩从一百多人中考了第六名,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第二次翰林院大考,曾国藩名列第四名。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注重科举考试的清朝,学而优则仕,读书几乎是没有背景的农家子弟升仕途的唯一途径了,而考试成绩则决定了仕途的发展。曾国藩在短短几年从翰林院脱颖而出,和他自身的管理能力分不开的。

二、广交朋友,树立影响力

除了考试成绩好外,曾国藩升迁迅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广交友,在北京士林中名声很好。在当时闭塞的湖南乡下,曾国藩最大的遗憾是交不到高质量的朋友,到了北京后,曾国藩迅速结交了大批好朋友,如唐鉴,倭仁,吴竹如,吴子序,何子贞等。

此外曾国藩效法他祖父,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特别爱帮助人。比如好朋友刘传莹病死,曾国藩收集其遗文,为他刻印出版了遗著;同乡巨人邹兴愚会使不利,在京贫病而死,曾国藩为他料理后事,撰写了墓志铭,并出钱为他制作石碑;同乡邓铁松在京患病吐血,危在旦夕,曾国藩筹钱将他送回湖南等。

由于曾国藩广泛结交,可与付出,名望日高,受到同乡的推重,成为在京湖南官员的领袖,这对他的仕途发展大有好处。

三、赢得权臣的举荐

官场上没有上面的人进行提携和举荐,要想快速升迁是很难的,曾国藩也不例外。曾国藩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伯乐应该是穆彰阿,此人在道光年间是最得宠的大臣,任军机大臣二十年之久,他是曾国藩考进士时的主考官,按照惯例,曾国藩要称他为老师,正是因为他的不断举荐,曾国藩才逐步进入道光帝的视野,道光帝才会不断了解他,重用他。此外,肃顺也是曾国藩的一个贵人,正是在肃顺的建议下,曾国藩才当上了两江总督。

曾国藩非常清楚官场的游戏规则,清朝官场讲究“跟人”,跟对人了,升迁确实快,但是如果跟的人倒霉了,也要跟着倒霉。曾国藩的做事风格是从不取巧,踏踏实实,不走捷径。虽然他很感激穆彰阿和肃顺的引荐和支持,但是不敢和他们走得太近,不和他们建立私人交往。果然后面穆彰阿和肃顺都出事了,但是曾国藩没有受到牵连,反而因为他的中立,受到当权者的重用。

四、深得道光帝的欣赏

曾国藩升官迅速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深得道光皇帝的欣赏。道光皇帝的特点是:一是比较平庸,能力比较差,没啥魄力。二、喜欢用听话顺从的人。曾国藩对道光帝的胃口,原因有三,一是曾国藩这个人的性格和道光帝相投。曾国藩从湖南乡下来,没见过大世面,戆头戆脑,说话直,做事踏实,深得道光帝的信赖。二是曾国藩工作认真,做官尽职尽责,忠心耿耿。三是道光皇帝是一个非常崇尚理学的人。曾国藩师从理学大师唐鉴和倭仁,从研究朱熹开始,到张载和周敦颐等,理学基础厚实,深得道光帝的欣赏,不升迁也难了。

从曾国藩的升迁原因分析,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是前提,贵人和朋友的提携是促进因素,老板的欣赏和信任是关键。对于职场人来说,我们在做好自己的工作的前提下,和上级和同事的关系处理好,尤其把老板跟前的红人服务好,获得他们的支持和推荐,再在老板面前做一两件漂亮的事,赢得老板的信任,想不升职都难了。

(0)

相关推荐

  • 曾国藩年轻时也十分傲慢,经长期磨砺后变得老成持重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一方面他创建湘军,血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获封"晚清最忠实奴才"之称号,另一方面他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自勉,通过持之以 ...

  • UC头条:曾国藩的智慧: 他给自己立下的12条做人规矩, 能做到一半受用终身

    用今人的观点看,曾国藩在官场上本来是没什么优势的. 他出身非常普通,既非官二代,也非富二代.在官场上毫无根基. 他为人笨拙,不善机变,土里土气,不像别人那样八面玲珑. 那么他为什么能在晚清的官场上如此 ...

  • 曾国藩十年七迁,一直做到二品大员,为何却没有钱回家?

    道光十八年,曾国藩进士及第,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接着参加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但是并不能算是进入仕途,因为庶吉士只是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 ...

  • 曾国藩惊人的进阶之道

    曾国藩在没有被"悬牌批责"之前,每次考试都落榜,考不过已经习以为常,被学台"悬牌批责"是曾国藩人生中经历的第一大挫折. 被当众点名批评之后的曾国藩,把自己关在家 ...

  • 初出茅庐的曾国藩,三个举动获得道光皇帝赏识

    腾讯网客多邦 2019年7月11日 在清朝的皇帝中,道光皇帝虽然一生简朴勤劳,但平庸无论,他在位的30年时间里,虽然一心想整顿吏治,严禁鸦片,但收效甚微,最终因为自己的无能,导致中英鸦片战争中,清朝成 ...

  • 清朝历史人物——胡达源(岳麓书院)

    胡达源(1777-1841),清中兴名臣胡林翼的父亲,字青(清)甫,亦字云阁,号芸阁,湖南益阳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己卯科恩科陈沆榜进士第三人.胡达源进士及第后,授翰林院编修.道光元年,胡达源 ...

  • 天下智慧(167)曾国藩:交友之道,终身受用

    曾国藩:交友之道,终身受用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对人生的交友之道颇有见地,其中的"八交九不交"概括了他的交友之道,对我们受用匪浅. 曾国藩认为交友要宽容 ...

  • 曾国藩的做人做事之道,集中体现在这九个字里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农家子弟出身,最终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并在晚清恶劣.剧变的政治环境 ...

  • 曾国藩的交友之道

    有"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称的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下面的"八交九不交",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 曾国藩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 ...

  • 曾国藩:交友之道,终身受用

    ▲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对人生的交友之道颇有见地,其中的"八交九不交"概括了他的交友之道,对我们受用匪浅. 曾国藩认为交友要宽容.大度,要"推 ...

  • 曾国藩的交友之道——“八交九不交”

    俗话常说"八交九不交",这句话是曾国藩在家训中讲的,意思是要善交八种益友,远离九种损友,可以说是一部交友指南,对我们为人处世非常有帮助.下面我们简单分享一下: 善交八种益友 一.德 ...

  • 【对联故事1】宁普林:不靠关系不花钱,升迁之道有绝招……

    巧妙对句得升迁 宁普林 李延年能诗善文,随苟县令当文书十年,见同事个个都已提升,唯他原地踏步.心想,自己掌管政务文书,兢兢业业,为何苟县令视而不见呢?于是去向好友讨教升迁之道.好友问他:"你 ...

  • 甯普林:升迁之道

    升迁之道 甯普林 李难延,某县令贴身文书,能诗善文,政务文墨应酬,其一手操持,衙内无不钦佩.然随县令十年,仍未升迁,李耿耿于怀.见同僚频频晋爵,心急如焚,始求升迁之道.往问友曰:"官场升迁, ...

  • 转载:曾国藩:交友之道,终身受用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对人生的交友之道颇有见地,其中的"八交九不交"概括了他的交友之道,对我们受用匪浅. 曾国藩认为交友要宽容.大度,要"推诚守 ...

  • 处世智慧:一半君子,一半小人。看半个圣人曾国藩的“一半”之道

    原创洪门三少2021-03-24 20:41:37 说到曾国藩大家会想他的到什么了? 可能会想到曾国藩家书,想到他的治军有方阅人有道,那么我们说要学习曾国藩,并不是依葫芦画瓢去模仿他,而是要从他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