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山下有凉泉
1
镇平县东北角有一座山,山上生长着一片片黄背草,生长着一丛丛槲叶林,也生长着一棵棵野山杏。和煦的东风在山林中嬉戏时,山林中的那些野山杏的枝条便萌动出了一个个粉红色的花蕾,每一个花蕾都是一个灯盏,那是为迎接春天而专门悬挂出来的。春天用温婉的目光凝视着山坡之际,野山杏像含羞的女子一般嫣然而笑,让山坡上绽放着粉白色的烂漫。一只只山蜂闻香而来,嘤嘤嗡嗡地唱起了赞歌。闻香而来的,除了山蜂,还有一个个游人。他们在杏林里追逐嬉闹,恰似一只只山蜂。春天年年将杏林唤醒,杏林岁岁为春天着色,人们便将这座山取名为杏花山。
杏花山下有一眼山泉,泉水汩汩而涌,从泉坑边漫溢而出。将手探入泉水中,感受到的是秋风之凉和冬雪之寒,那份寒凉宛若深秋的月光,犹如初冬的晨霜。这眼山泉由于拥有这份独特的寒凉,被人唤作凉水泉。
2
常有牧童到凉水泉边掬水消解暑气,追随着牧童来到泉边的是一群山羊;也常有农人到凉水泉边洗掉土气和疲劳,跟随着农人一起来到泉边的是一头老牛。牧童和他的山羊走了,山鸡来到泉水边,侧着脑袋,打量着自己映在水底的影子;农人和他的老牛离开了,倦鸟来到泉边,梳洗一下羽毛才飞回自己的晚巢。
山鸡和倦鸟离开了,一轮明月偷偷隐居在了泉底,明月和山泉相看两不厌,成了一对眷侣。一丛铃儿草躲在泉边的山石后,揣度着泉水和明月的恋情,摇动着一串串紫色的铃铛,铃铛的声音泉水听不到,月亮听不到,能听到的只有山风。
鸟儿在晨曦中醒来,互相唱和,它们的歌声像树叶一样翠,像月光一样纯,像泉水一样净。一位村妇抱着一个陶罐来到泉边,像抱着一个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即便如此,她的步子还是踩碎了山路上的宁静。她蹲在泉边,先让陶罐咕嘟咕嘟灌饱了肚子,才伸开纤手蘸了蘸泉水,在脸上揉搓着,揉搓掉了隔夜的困倦。村妇喘着粗气把陶罐抱回院中,坐下来定了定神,把麦麯和煮熟的酒谷装入陶罐中,搅拌后封存起来。
酒熟之时,村妇的丈夫请村里的私塾先生尝了一瓢,私塾先生说:酒味中既有月光之甘,又有泉水之冽,还有一股隐士的飘逸之气。
3
用泉水酿成的酒,何来隐士之气?
私塾先生喝醉了,说:菩提寺里的僧众是隐士,杏花山下凉水泉也是隐士,凉水泉比那些僧众更有隐士的风度。
千年之后,杏花山上的菩提寺仍在,僧众的梵唱仍在,野山杏却不见了,只留下一个与杏花相关的山名;如今,黄背草仍在,槲叶林仍在,杏花山下的凉水泉却不见了,只留下了一个与这眼山泉相关的地名。
凉水泉隐于何处?遁于何方?飞鸟知道,明月知道,铃儿草知道,唯有我们不知道。
也许它已化作了山风,或许它已化作了流云……
作者影像:
作者简介:
郭成志,男,生于1977年,河南省镇平县人,任教于镇平县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抚梦而歌》《长满青苔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