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四十八)济南保卫战 2024-05-06 19:32:16 上一节我们说到,李景隆兵败白沟河,一时兵败如山倒。先退到德州,立足未稳,再次被燕王击败;于是又退到济南,再次被燕王击败;于是,李景隆率军再次南逃......。这样败退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呢?乐观的想象,燕王席卷天下之势,已正式拉开序幕了。因为这样追下去,一举越过长江,夺取南京城,也不是无法想象的事。帝国到了这个阶段,敢于揽权、任事人终于出现了。现在,帝国的这口锅,好像已烂的没法补了。在这种背景下,你突然给它补好了,你说小皇帝皇帝怎么看你,帝国政府怎么看你,全国人民怎么看你?关键是,现在,你只要是了为帝国政府,不论怎么玩,也不论败得有多惨,也没有人会追究你擅自行动的责任。因为,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政府,或是前方统帅,还要斥责你擅自行动,那真是一点天理也没有了?事实上,此时此刻,中央政府也好,前方统帅也好,都希望突然有人站出来高呼,是爷们儿的,跟我来!这是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而且让人感觉,成为英雄也不是多遥远。要知道,帝国政府有着压倒性的资源优势;现在帝国一再陷入被动,甚至出现崩盘的危机,仅仅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让这些资源实现有效整合、应用。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你站出来用实际行动向小皇帝保证,你能让这些资源实现有效整合,你说小皇帝会怎么对你?我估计小皇帝,肯定让你当操盘手的。在这种背景下,盛庸横空出世了。盛庸大约是一个军级将领;这种级别自然不算低;但是在50万规模的集团军里面,恐怕也就是张三、李四一样存在。毕竟这种级别的将领,真心说能黑鸦鸦的坐一会议室。一个人混到了省军级,距离名垂青史,其实还非常遥远。最简单而言,李景隆手下,这种级别的军政长官,那是多的去了;但是大多数人,不要说名垂青史了;就是在帝国层面,恐怕也就是张三李四一样的存在着。遥想当年,大唐帝国一副要崩盘的架式,有一个太守横空出世,成为大唐帝国当时最耀眼的新星。但是,当人们把这个太守的名字,说给大唐皇帝时。大唐皇帝既感动,又有些失落,因为这样牛X的小弟,他以前竟然没有什么印象。盛庸大约也是这种级别的人吧。要说,他的职务,也能称得上高级军政长官;但是,你说皇帝一定听过他的名字吗?实在未必!读史的时候,我常常有一种说不出的敬畏。因为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白手起家混到县级,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恐怕也会惊为天人,因为这得多成功啊。问题是,不要说放到历史书上了,就是放到帝国层面,白手起家混个县级,算个屁啊。要知道,就是盛庸这种省军级的大哥,放在帝国的层面,恐怕也就是张三李四一样的存在。但是,盛庸马上就要成为这个时代,最耀眼的巨星了。其光芒之盛,一度让燕王也黯然失色。因为盛庸最辉煌的战绩,并不是济南保卫战,而是后面的东昌大捷。在东昌大捷中,盛庸指挥大军打得燕王屁滚尿流;并且在战场上打死了张玉。张玉何许人也?张玉在燕王一系的地位,大约相当于徐达在朱元璋一系的地位。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李景隆所率的围剿大军,当时真称得上兵败如山倒。燕王朱棣趁胜追击,不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帝国的军事主力,就如刹车失灵的大货车,只能沿着山坡一路向下飞奔。这样飞奔下去的结果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因为悲观的想象,小皇帝的统治就会由此崩盘了。而此时,盛庸突然站出来高呼,这是我们报效帝国的时候了;更主要的是,这也是大好男儿建功立业的时候了。于是,奇迹发生了!帝国军事主力崩盘之势,顿时得到了缓解,并且停止了。朱棣到达济南城时,感觉通过政治攻势,就可以夺取济南了。毕竟帝国的军事主力,已是一副兵败如山倒的局面,区区一个济南城,靠什么阻止他南下的道路呢?但是很不幸,盛庸横空出世了,燕军势如破竹之势就此打住。我们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在济南保卫战中,一直是盛庸死守孤城。小皇帝也好,李景隆也好,都跟活死人一样,坐在那里看大戏。其实呢,如果小皇帝、李景隆真的在看戏,盛庸再神功无敌,也是没有用的。说一千道一万,这只是一座孤城啊。燕王可以越过它,也可以困死它。事实上,济南保卫战的价值,只是让帝国政府有了喘息的机会。有了这个喘息机会,帝国的军事主力,就有了重新整编的机会;就有了重新补充的机会。以前,政府军败溃之势,是一种刹不住车的感觉,朱棣紧追在后面狂追就可以了。以大明帝国那种官僚体制的效率,面对这种突发的、迅雷不及掩耳玩法,是很难应对的。但是,济南城下受阻,一切就改变了。李景隆所率的军事主力,渐渐站稳脚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援助济南城;关键是,坐镇真定的政府军,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威胁燕军的后路了。在这种背景下,钝兵于济南城下三个月后,在姚广孝的建议下,燕王终于决定退守北平城了。战争的过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已很难知道了,因为传统史书中的相关记载,都是充满文学化的描写,而且也经不起情理的推敲。比如,盛庸诈降燕王,竟然不用出城迎接燕王,而燕王率领少数亲兵,就敢兴致冲冲的走进济南城,如果不是反应快,当时就死在那里了。而正常的投降程序,通常都是城内最高军政长官,率领大家出城迎接胜利者啊!投降者躲在城里,就是打开个城门,让胜利者进,哪个胜利者敢进入啊?就算敢进,也不可能让老大领着少数人,走在最前面啊?再比如,守军在城楼上,挂了个大明太祖皇帝的神位,燕军就不敢炮轰城池了。按这种逻辑,守军的将士身上,挂着大明太祖皇帝的神位,是不是就等于练成了护体神功?因为按这种逻辑,燕军肯定不敢随便砍他们、射他们了。但不是管怎么说,燕军钝兵于济南城下三个月,终于接受了失败的事实。关键是,燕军撤退时,政府军也组织了各种反攻。于是,燕将陈享身受重伤而死。要知道,陈亨并不是普通人;他在大宁军区,一直是最前排就坐。于是,燕军占据的德州,也被政府军收复了。要知道,德州并不是普通城池;李景隆以前,一直就是坐镇德州指挥军队的。总的来说,政府军的整体实力,占据绝对优势,所以燕王取得了这场大胜后,依然只能退回北平城;而双方的战线,又大致回到了战前的态势。总的来说,燕王的整体资源处于劣势;既然政府军稳住了阵脚,燕王就只能再次被困在北平城为中心的一隅之地。不知道,我们有没有注意到,李景隆兵败如山倒;盛庸力挽狂澜,让大明帝国的军事系统,终于冲破了官僚体制的束缚。李景隆兵败如山倒之际,整个前方的指挥系统发生了质的变化。总的来说,以前的政府军,一直是官僚模式,谁的职务大,谁就出来主事,而职务大的人,并不意味着他的担当大,更不意味着他的能力大。李景隆兵败如山倒,在这个关键时候,盛庸等人振臂高呼时,就不是谁的职务大,谁出来主事了;而是谁有担当,谁有能力,谁出来主事了。在这种背景下,整个军事系统当时就充满了朝气。而小皇帝随后的举措,也非常可圈可点,因为小皇帝马上就追认当时的既成事实。换而言之,盛庸为代表的济南城,在那个关键时候,绕过正常的军事系统,成为事实上的指挥中心;小皇帝随后就追认这个指挥中心合法。而且,我相信,在那种一片混乱的时刻,出现的绝不是一个盛庸;而是出现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盛庸。他们都是在关键时候,表现出了自己的担当、首领魅力;然后呢,事后论功,他们在混乱中取得的权力地位,都会得到小皇帝的追认。这可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事实。因为这意味着,大家清晰的看到,只要你在关键时候有担当、而且做出成绩,什么单车变摩托,那就是小事。比如,盛庸一战封神,马上就取代李景隆,成为帝国的军界一哥。再比如,协助盛庸的行政长官铁铉,同样也是一战封神,马上升任山东布政使,还以兵部尚书的身份坐镇前方,继续协助盛庸。盛庸取代李景隆成为大军统帅;铁铉作为盛庸的助手,不但是山东布政使、更是兵部尚书。这意味着中央政府把军权、财权、人权,都最大限度的下放到了前线。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军宛如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因为整个指挥层,普遍都是有担当、敢于任事的人;而且拥有了更多的军权、财权、人权。但是,燕王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眼前的对手,已经发生了这种不可思议的变化;于是燕王还以老眼光看人,遂遭受了起兵以来,最大的一场惨败。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燕王惨败东昌 赞 (0) 相关推荐 他是皇帝最后的王牌,晚了一年自杀,性质完全改变 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出现了巨大的隐患.那就是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后,面临强藩林立的局面.建文帝每一天醒来,看到地图上叔叔们占据的地盘,就如鲠在喉,非常不舒服.因此,他不久就和齐泰.黄子澄等亲信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八) 陈友谅朱元璋第一次大决战六强产生 朱元璋不断崛起于江湖之际,陈友谅也在不断崛起于江湖. 1360之际,随着陈友谅主动进攻朱元璋,终于拉开了天下争霸战的序幕. 那一年,朱元璋33岁:他已占据了以南京为中心的广阔地区,成为天下最有影响的诸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四) 朱元璋兼并巢湖水寨 龙凤政权在北方如火如荼的在发展着,所以大元帝国军政资源,主要都用于在北方与龙凤政权死磕.在这种背景下,朱元璋也就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南京是距朱元璋最近的一个大城市. 关键是,现在的南京城,还控制在大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九十八)明武宗应州大捷 (九十八)明武宗应州大捷 8月1日,明武宗从京城出发. 经过一番波折,8月28日,终于越过居庸关. 9月1日,到达宣府. 9月19日,到达山西大同附近. 到达山西大同附近,明武宗就自称威武大将军,然后 ... 泪痕春雨漫评战国历史 (十八)从庞涓孙膑斗智说起 史书记载魏国从辉煌的顶端摔落时,通常都是从庞涓.孙膑斗智的故事谈起.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孙膑神功无敌,却因为天性善良,被大反派庞涓虐到谷底,双腿被废一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脸上刺字,一生只能在屈 ... 泪痕春雨漫评春秋战国(四十八) 弭兵大会即将召开 崔杼砍倒鹰派齐庄公 上一节,我们分析了,所谓崔杼戴了绿帽子,所以才弑杀齐庄公的故事,根本经不起推敲.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崔杼为什么要弑杀齐庄公呢? 这个,需要从晋国的一次内讧说起. 当时的晋国,是七大家族并立.分别是栾.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九)进退失据中的张士诚 朱元璋第一次大败陈友谅后,江南各大实力派之间,渐渐进入了均势. 进入均势,就意味着各大实力派,只能暂时安于现状了. 处于陈友谅的角度,他缺乏了继续扩张了机会. 你让陈友谅继续攻打朱元璋,陈友谅实在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六) 刘伯温加盟朱元璋 刘伯温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也算个传奇人物. 其传奇性之高,直追张良.诸葛亮.他们始终置身于政治漩涡之中,而且混得风生水起,却总让人感觉他们是世外高人,而且淡泊名利. 刘伯温之所以拥有这种形象,很大程度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五) 跨越长江 朱元璋事业更上一层楼 朱元璋率军渡过长江后,第一个攻克的城池就是采石. 攻克采石之后,大家一时又紧张又兴奋,因为采石没有经过大战乱的洗礼,相对而言,物资还非常富足.所以大家难免觉得,好好抢上一票,赶紧撤回北方. 因为,现在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二) 大元丞相脱脱之死 上一节讲到,大元帝国丞相脱脱,率领百万大军围剿张士诚,打得张士诚惶惶不可终日,附近的郭子兴等人,对此也是吓得不断告饶. 就在这里这个关键时候,突然有一道圣旨传到了丞相脱脱那里. 圣旨的内容大意是这样: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朱元璋严明军纪 在最初的海选阶段,叛乱势力的军纪,真心说那是很难保证的. 在这个阶段,叛乱者大都是迫于生存的压力,而且天天刀头舔血,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生活,难免只会考虑眼前会的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抢钱.抢女人,就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