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 辣菜子、青芥子、芥菜子、芥子

〔来 源〕 为十字花科云台属植物白芥Brassica alba(L.)Boiss.及芥(黄芥子) B.junca (L.) coss.的种子。

〔成 分〕 白芥子含白芥子甙C30H42N2S2O15约2.5~5.0%、脂肪油约20~26%及芥子酶、芥子碱等。白芥子甙经酶水解后产生异硫氢酸对羟苄脂(白芥子油)、酸性硫酸芥子碱及葡萄糖。酸性硫酸芥子碱又可以氢化钡水解生成芥子酸和胆碱。

黄芥子主要含芥子甙C10H16NO9S2K约4%,并含芥子酶、芥子酸、芥子碱等。此外,尚含脂肪油约37%(其中主要为芥酸及花生酸甘油脂、少量的亚油酸甘油脂)、蛋白质、粘液质等。芥子甙又称为黑芥子酸钾,经水解后产生异硫氰酸丙稀脂(即芥子油)、葡萄糖及硫酸氢钾。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利气豁痰: 《名医别录》: “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目黄赤”。 《千金食治》: “治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医学入门》: “利胸膈痰,止翻胃吐食,痰嗽上气,中风不语,面目色黄……”。《本草纲目》: “利气豁痰……”。

2.温中散寒: 《本草纲目》: “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咳嗽反胃……” 《药材资料汇编》: “功能暖胃,增进饮食,并可能为中毒之后的催吐剂”。

3.通络止痛: 《本草经集注》: “御恶气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本草纲目》:“……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

二、近代研究

1.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自芥子甙本身无刺激作用,遇水后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白芥子油)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扩张毛细血管,故为皮肤粘膜刺激剂,可以反射性的引起恶心,故有祛痰作用〔1〕。

2.抗真菌作用: 白芥子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2〕。

3.对心脏的影响:食用大量的白芥子后,可使心容量减少,心率下降。

4.对碘代谢的影响:动物试验证明,芥属植物可使甲状腺对碘131的摄取减少, 并且血清硫氰基立即升高,但未发现摄入碘131的抑制和食物中硫氰基的含量有何关系〔1〕。

〔性 味〕 辛,温。归肺经。

〔功 效〕 利气豁痰,散寒止痛。

〔主 治〕 痰饮咳喘, 日久不愈,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损伤等。

〔临床应用〕

1.久咳痰喘:肺寒痰饮咳喘, 痰多清稀,胸满气逆等,类似于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常配伍苏子、莱菔子等,方例《三子养亲汤》 (方见莱菔子)、 《白芥甘遂散》外敷、 《控涎丹》 (方见甘遂)。此外,近年来有用治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之喘咳痰多。

2.阴疽肿痛:单用可治肿毒初起,小儿乳癖、膝部肿痛。多用治阴疽慢肿疼痛,或脓水清稀者,类似于骨关节结核、 慢性骨髓炎、骨质增生等,常配伍熟地、麻绒、鹿角胶、肉桂、干姜等,方例《阳和汤》 (方见鹿角胶)。

3.痰证诸病:痰滞经络所致的肩背疼痛,牵引肩胛,或瘫痪不能运动,脚气疼痛等。类似于肩关节周围炎、臂丛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单用外敷有效, 常配伍木鳖子、没药、桂心等,方例《白芥子散》、《芥子膏》。

〔用 量〕 3~10克,外用适量。

〔用 法〕生用或炒后用。

〔禁 忌〕肺虚喘咳者不宜用。

〔附 方〕

1.白芥甘遂散(验方): 白芥子、 细辛、延胡、甘遂、研细末,适量与生姜捣膏,外贴肺俞、心俞、膈俞。

2.白芥子散(《妇人良方》): 白芥子,没药、木鳖子、肉桂、木香。研末绸敷患处。

3.芥子膏(《圣济总录》):白芥子、芸台子、蓖麻子、木鳖子、白胶香、胡桃仁、制成膏外贴患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