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 · 读 | 精心刻制的十二方印被人磨掉,试问齐白石的心理阴影有多大?

缘   起

由毓慧老师撰写的专栏《慧·见》(共100期)已经和大家告别好几个月了,一些热心印友总是恋恋不舍,希望有机会能再看到毓慧老师的文字。经过金石君反复努力,毓慧老师终于同意再开专栏,继续和大家一起交流印道。新的栏目名为《慧·读》,两周一更,主要分享毓慧老师的读印心得,试图从方寸之间的印文或边款,去探寻作者创作的根源及背后的故事,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鉴赏能力。如毓慧老师所言:“读方寸印,观自在心。”,就让我们一起用“心”和“眼”去寻找方寸之间的大美吧!

——金石君

39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辛苦刻制的印章被磨掉?
没有?恭喜你;有?更要恭喜你,与大师又靠近一步了。
齐白石就曾经被他人一次就磨掉了十二方印。
△齐白石
说起此事,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黎铁安。众所周知,齐白石木匠出身,黎家是当地的大户,齐白石当时经常为黎家做木活,从而结识了正在学习篆刻的黎铁安,共同的爱好,使他们之间有了更多的语言。有一天,齐白石就曾郁闷地对黎铁安说:“我总也刻不好,怎么办呢?”黎铁安半开玩笑地说:“南泉冲的楚石,有的是!你挑一担回来,随刻随磨,你要刻满三四个点心盒,都成了石浆,那就刻好了。”我把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你刻的太少。
虽为友人玩笑之言,但齐白石却从此之后,专心刻印,正如友人所言,每每磨石的石粉,变成满屋的泥浆,经此努力,技艺渐成。
不过有的时候,印石不仅需要你自己磨,别人还会替你磨。
别人替齐白石磨印石,这件事可以说给齐白石的心里造成了不小的阴影,事情是这样的,当时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的谭延闿,想请黎铁安刻十二方印章,而此时,黎铁安对齐白石的篆刻大为推崇,遂将齐白石介绍给了谭延闿,齐白石也很是高兴,为谭精心完成了十二方印章。
印章完成后,谭延闿还是蛮开心的,他虽非篆刻中人,但身为社会名流,见识自然不俗,自我欣赏之余还拿给别人看,不过这一看,出大事了。
△谭延闿
谭延闿拿给谁看了呢,是当时长沙的刻印名家魏子斌。魏子斌听说是齐白石所刻之后,专家本色立现,什么没有章法,不懂布局,刀法乱七八糟,什么功力浅,没有任何艺术价值……而且几年前,他还求我给他刻印,我都没理他。他怎么配给您刻印,您怎么能收藏如此粗俗之作呢?……此番话让我忽然想起当下主流与非主流的是是非非,所谓的章法刀法,统统都是掩护,也许后半段才是专家的真实内心表达吧。
一番话听得谭延闿如坠迷雾,真的如此不堪?自己虽然也算有识之士,但与当时的篆刻名家魏子斌相比,毕竟是篆刻艺术的门外汉,那好,磨掉,您来吧。
△木居士
当黎铁安得知此事后,很是遗憾,并劝谭延闿不要这样做,谭因之前也曾有过犹豫,遂去阻止,但当他再次见到这十二方印章时,齐白石的痕迹早已不见,不得不说,专家的印刻得怎样不知道,磨得还挺快。
事后当黎齐二人再谈此事时,黎难掩惋惜之情,齐白石却表现得十分淡然:懂则懂矣,不懂我的,也就不说什么了吧。

△老白

话虽如此,十二方精心刻制的印作被硬生生地磨掉,内心波澜不惊恐怕也是不能的。我所刻的印章,也曾有被别人磨掉过。说真的,表面的淡然和内心的不悦,可能同出一辙,人人都一样。与齐白石相提并论,很容易被吐,但也仅此而已。
齐白石此次“翻车”,也许印章之外的原因更多于印章的艺术价值本身,但是,总是要做的更好,才不会给他人下嘴咬下手磨的机会。在齐白石追求篆刻艺术的一生中,他的印作很多都经过数磨数刻,你说,会不会是这次事件的阴影呢。
△白石翁
“木居士”“老白”“白石翁”三方自用小印,齐白石在边款中都有记述五磨五刻,屡屡提及“此道不易”“此中艰苦”等等。齐白石刻印给我们的印象往往是快而狠,下刀爽利,速战速决。很多自用印,十几个笔画,多半会被人认为是速成。也许刻制很快,但最终所成却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要不然,五磨五刻又是怎么回事?他内心的声音可能是这样的:我自己不磨,别人就会磨,不劳您代劳了。阴影,也许会伴我们一生,但怎样左右它,或大或小,或明或淡,我们总会有更多的自主权。
“刻印,其篆刻别有天趣胜人者,唯秦、汉人。秦、汉人有过人处,全在不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这段话是齐白石老先生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语言,他追崇秦汉人的胆敢独造,这也是他一生艺术及人生追求的核心所在。今日每一个喜爱篆刻的人对白石先生留给我们的大量优秀艺术作品都耳熟能详,而当年也曾经一手遮天的所谓专家们的大作又在哪里呢。
五磨五刻的背后,是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精益求精的严谨治印态度,也许这才是成为一个大家所具有的根本吧,脱离了这些,恐怕一屋子泥浆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