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绰号“井冈山屠夫”,曾屠杀2000余名群众,主席:一定活捉

1927年10月,成功领导秋收起义的毛泽东,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保存革命力量,带着起义队伍向井冈山进发。

10月22日黄昏,起义部队来到遂川大汾,快要进村时,突然冲出一队人马,向起义部队发起袭击,很快,起义部队便被冲为两截,因为天色已晚,三营营长张子清不辨方向,向湖南楼东而去,而聚在毛泽东身边的1连,也被冲散了不少,仅剩四五十人。

好在一点,这股人马实力并不强,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成功摆脱危机。

第二天,毛泽东才知道,袭击自己的是遂川县“清党委员会主席”肖家璧,忿忿道:“我们要在井冈山立足,得提防这一条恶狗。”。

从那之后,主席便对肖家璧这个人念念不忘,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还发出指令:“一定要活捉肖家璧,不要死的!”。

这位肖家璧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会让主席惦记20多年?是因为在遂川县伏击了主席?当然不是,而是因为他在井冈山的累累罪行。

“胸怀大志”的地主

肖家璧,江西遂川县大坑乡人,出生当地大地主家庭,先后在南昌政法专科学校和江西省高等农业专门学校学习。

因为见过世面,肖家璧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土财主,想要在赣西南称王称霸,回到家乡的肖家璧,开始绞尽脑汁,开始向3个方向专营。

一是团结地方豪绅,二是勾结官府,三是舍身官场。

首先,肖家璧与遂川县大土豪黄瑞礼联姻,先后将堂妹、女儿,嫁给黄瑞礼的两个儿子,用姻亲,将自己与黄瑞礼绑在一起,强强联手。

有了黄瑞礼这个亲家,肖家璧在遂川势力更大,靠着柴米油盐这些基础生活物资的垄断,以及赌场、当铺、到上世纪20年代初,也成为遂川一霸。

钱多好办事儿,很快,肖家璧便成了大坑乡保卫团团总,紧接着升任遂川县靖卫团团总。

成功进入官场的肖家璧,不忘“提携后辈”,黄瑞礼的几个儿子,都在他的举荐下,进入遂川官场任职,肖、黄两家势力更强。

凭借巨量财富,肖家璧大肆招兵买马,甚至将整个遂川划入自己的“保护区”,向当地的士农工商收取保护费,甚至就连过路的旅人,都要收过路费。

也因为肖家璧太过嚣张,在朱德担任江西全省警察局局长时,曾将肖家璧逮捕,遂川的地下党员迅速展开“农运”,将其部分家产充公。

毛泽东上井冈山后,曾做过一次汇报,说遂川县80%以上的土地,都掌握在黄瑞礼等土豪手中,可见其势力有多大。

若是任其发展下去,肖家璧别说称霸遂川,就是赣西南也不是不可能。

1927年,肖家璧的美梦破灭,原因无他,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队伍来了井冈山,这也是肖家璧冒险伏击起义部队真正的原因。

肖家璧的累累罪行

红军以井冈山作为根据地,让肖家璧是寝食难安,时刻想着消灭井冈山上的红军。

1928年1月,毛泽东率军挺近遂川县,在肖家璧的老家大坑乡,双方打了一战,以家丁、奴仆组成的“靖卫团”,自然不可能是红军的对手,肖家璧败的一塌糊涂。

然而,肖家璧却不以为耻,反而借此向蒋介石邀功,对于肖家璧的“勇猛”,蒋介石很欣赏,拨付物资,让肖家璧扩充靖卫团。

有了枪炮的肖家璧,腰杆子再次硬了起来,当国民党正规军队进入遂川后,肖家璧更是为虎作伥,想方设法对井冈山经行封锁,同时对红色区域,进行残酷镇压。

遂川县红色主席被抓后,肖家璧将其活挖心肝,斩首示众;遂川赤卫大队长的母亲不幸被捕,肖家璧在她身上割出一道道血口,丢进石灰桶,然后关入水牢,只剩一副骨架……

1930年,井冈山失守,肖家璧率军对大小5井的百姓展开屠杀,123户被杀掉69户,据统计,井冈山地区被肖家壁所杀之人达到2000多人……

红军长征后,肖家璧更是肆无忌惮,叫嚣“井冈山人要换种,山要放火烧,石头砍三刀”。

红军离开后,也曾想着重新将井冈山作为根据地,比如1934年10月,陈毅曾计划上井冈山打游击,因大军封锁,未能如愿;1944年,南下支队到达井冈山附近,国军害怕八路在此重建根据地,立即增兵,只能遗憾离去。

因此,在红军长征后的十几年,肖家璧在井冈山称王称霸,当地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因为肖家璧的残暴,被当地百姓称之为“活阎王”、“井冈山屠夫”

一定要活捉肖家璧

很快,时间到了1949年,这年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挥师南下,江西解放,时任江西保安副司令的胡素逃往遂川,任命肖家璧为井冈绥靖区遂北一纵队司令部少将司令。

虽明知国民党大势已去,但 肖家璧同样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即便是投降,依旧难逃一死,于是,带着手下继续负隅顽抗。

1949年9月18日,解放军进入遂川,开始围剿肖家璧。

在正规军面前,肖家璧的那些虾兵蟹将,根本不堪一击,兵败后,肖家璧带着20余人逃入深山老林垂死挣扎。

这时,主席传来指示:“一定要活捉肖家璧。”。

为了抓住此人,解放军派出5个突击组,展开围捕。9月27日,肖家璧被捕。

经过3个月的审讯,11月11日,肖家璧的公审大会在遂川召开,审判会结束后,肖家璧被执行枪决,在井冈山地区作威作福30余年的“井冈山屠夫”受到应有的惩罚,享年62岁。

至此,压在井冈山百姓心头的一座大山,灰飞烟灭。

(0)

相关推荐

  • 清代文学家、戏曲家周埙的家乡——西溪

    清代文学家.戏曲家周埙的家乡--西溪                                                             刘述涛 第一次去西溪,源于一位原来在旅游局 ...

  • 遂川的那些事

    遂川的那些事                                             刘述涛 遂川人分本地人和客家人两种,自然语系也是两种.说本地话的先民自唐朝进入遂川,然后经历唐.宋 ...

  • 龙泉码的发明地——五斗江

    龙泉码的发明地--五斗江                                               刘述涛 曾经长长的一段日子,我周边的人都以去五斗江搞副业作为荣,他们的嘴里时不时跳 ...

  • 萧家璧其人

    在遂川,流传着很多关于萧家璧的事情,说任萧骂你骂得越凶倒是没事,一同你笑,你就后背发凉,要想一想,是不是一转身就给你一枪.还传说萧家璧抓到通奸的女人就要用发情的公羊去治这种女人.抓住大烟鬼吸鸦片烟的, ...

  • 第一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 (1927.8-1928.3 ),五、边界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

    五.边界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 (一)茶陵工农兵政府的成立 象山庵会议后,边界出现战机.国民党新军阀李宗仁对唐生智发动战争,湖南敌军大部卷入:茶陵敌军亦己调离,城内防守空虚.毛泽东和前委决定乘李.唐开战之 ...

  • 井冈山上的树,是谁种的

      井冈山上的树,是谁种的                                                     刘述涛 每一回在井冈山的茨坪散步,在烈士陵园行走,我就会看着那些直通 ...

  • 遂川人的争与不争

    遂川人的争与不争                                                    刘述涛 今天,一篇<好消息!国务院发文!对口支援江西这些市县发展!> ...

  • 萧家璧的家乡——大坑乡

    萧家璧的家乡--大坑乡                                                        刘述涛 禾尚坪,很早就作为一个名词进入我的记忆.我的爷爷,我的父亲 ...

  • 毛泽东与第一红色政权:这个县级工农兵政府处决劣绅,帮农民翻身

    毛泽东与第一红色政权:这个县级工农兵政府处决劣绅,帮农民翻身 毛泽东首创的第一红色政权,是一个县工农兵政府,并成为一面旗帜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经过遂川县的营盘圩. ...

  • 遂川同井冈山,到底是什么关系?

    ‍     遂川同井冈山,到底是什么关系? 刘述涛 不久前,曾见到遂川好多人都在转一位领导写的<井冈正南是遂川>的文章,该文章从古与今,远与近,红.绿.古来描写遂川,且不说只是资料的堆砌, ...

  • 遂川,可惜了你手上的那一把好牌

     遂川,可惜了你手上的那一把好牌                                                     刘述涛 这两天看到"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 ...

  • 遂川,我该如何来介绍你

       遂川,我该如何来介绍你                                                               刘述涛 曾不止一次,有人问我来自哪里的时候,我 ...

  • 作为遂川人,永远不能够忘却的记忆

    不能忘却的记忆                                        刘述涛 春风起时,我在遂川县七岭的山山水水中徜徉,看那满山遍野的映山红,陶醉在那火红火红的花海之中,无意中 ...

  • 为脚下的土地歌唱

    为脚下的土地歌唱                                                  刘述涛 2017年的倒数第二天,坐在书桌前给新作<砂子岭>签名盖章,然后 ...

  • 罗普权其人

     罗普权其人 枚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里曾经挖出过北宋御史郭知章的古墓,出土了一大批的珍贵文物,其中随葬的文物都被江西博物馆取走,成为江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在枚江莲溪这块土地,二十七位年轻人, ...

  • 龙泉人物之——王遂人

      我本教书先生                                                   刘述涛 才7岁,读书能过目不忘,许多人都说,如果还有科举,王遂人一定了不得,考不上 ...

  • 曾经是遂川县最洋气的圩镇——大汾

    曾经是遂川县最洋气的圩镇--大汾                                                    刘述涛 大汾,最早的时候人们把这个地方叫做"汾江&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