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简史/十: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
作者:罗伯特 莫瑞,廖文静译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十: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
点击录音按钮,听东方情缘的众多读书爱好者参与的澳大利亚简史读书活动,通过作者罗伯特 莫瑞和翻译者廖文静的视角,了解澳大利亚
本篇朗读者:孙瑶
注:文字部分只是节选部分,请以听朗读为准
本章节相关阅读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两次大战之间,澳大利亚人的生活可谓喜忧参半。
好消息是生活更加便利了,摩托车、收音机、电影和电能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照片、杂志和报纸数量增加了。女性更为自由,在家里更加不受拘束,穿短裙已经十分平常。新发明的打字机,这一“伟大的解放者”,为女性创造了无数的办公室职位。各行各业不论工农业均迅猛发展。
坏消息是失业状况。1921年的一次短暂而迅速的萧条导致许多退役军人失业。随后而来的是慢慢出现的繁荣,但繁荣持续时间不长,到20世纪20年代末,经济增速放缓,失业又开始增加。那以后出现的并不是预期中的复苏,而是1930年开始的大萧条,其间失业率高达30%——这一数字是20世纪20年代末的两倍。
1934年开始有所复苏,但到了1938年又一头扎入萧条的谷底。此后,1914—1918年的伤痛记忆尚未褪色的人们又迎来了另一次世界大战的恐慌。澳大利亚并不是唯一恐慌的国家,实际上这是当时全世界的普遍现象,不稳定的原因哪怕不全在于战争,至少也有部分是由于战争的冲击。
20世纪20年代,虽然遭遇的大萧条阻碍了戏剧行业的发展,但戏剧仍然十分流行。音乐喜剧例如《群山的女佣》和《风流寡妇》等叫好叫座,在多样化程度、杂耍和舞蹈女演员的水平方面不亚于蒂沃利马戏团。
班德堡出生的格拉迪斯·蒙克利夫(“我们的格拉德”)是一位音乐喜剧名角,罗伊·雷内(全名哈里·凡·德·斯鲁伊斯,艺名“莫”)则是当时的杂耍名角。莫那独特无比的眼神放出的秋波,让人称赞她“能够令最干净的话语变得下流”。严肃的戏剧和常常自觉走向国家主义的澳大利亚戏剧则往往得不到足够的经费登台,只能出现在小戏院里面
1930年,来自新南威尔士波拉尔的唐·布莱德曼在与英国的一场板球对抗赛上创造了334分的成绩,一跃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击球手、全国的偶像,在1936—1948年间担任澳大利亚板球队队长。
值得大书特书的是钢铁工业。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陆上奔驰的汽车大部分使用澳大利亚本土制造的车身。
如果您有兴趣参与我们东方情缘的读各个国家历史书的活动,或者您有兴趣发起一个您喜欢的历史书的阅读,您也可以将以下素材提交给我们,我们来进行编辑。相关文件可以邮箱:410911301@qq.com
咨询微信:dfqyservice
东方情缘英文小花絮
东方情缘读书相关链接:
相似内容阅读:
澳大利亚简史相关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