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名画 第1幅 |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元朝著名画家,

一辈子擅画山水,

师法董源、巨然,

兼修李成之法,

得赵孟頫指授。

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1269年出生于江苏常熟。

从小读遍四书五经,

一直向往功名,

45岁,

才当上了浙西廉访司的书吏。

刚上任不久,

就因他的上司张闾,

贪污舞弊、掠夺田产逼死九条人命的事儿

牵连被抓了。

出狱时,

黄公望已经过了50岁。

想想这一生,

也快走到了尽头。在古代,

等待他的似乎也只剩下死亡了。

有一天,

黄公望门也不锁,就出门了,

他选择了浪迹天涯,

当一个自在的道士。

他用了29年的时间,

走遍山川,

游历大江大河,

走哪看哪,

极度专注。

据说没有人知道他去过哪里,

他的行踪在现代也是一个永恒的谜。

元朝至正七年(1347年),

黄公望已整整79岁。

那是一个秋天,落叶缤纷。

黄公望和他的师弟无用,

从松江游历到浙江富阳。

只见富春江江面如练、渔歌唱晚,

他跟无用师弟说:

我不走了,我留下来画画。

无用说:

你自己留下来,

没有人照顾你怎么办?

黄公望一个人坐下,

气定神闲。

不管无用师弟如何劝他,

他只顾专注着富春江纹丝不动。

无用只好一个人独自云游去了。

一天中午,

黄公望坐在富春江边的礁石上,

拿出纸笔,

正对着江岸作画。

突然背后有人一把将他推入江中,

推他的人是以前他的上司张闾的外甥汪其达。

因为当年黄公望在监狱里供出了张闾的罪行,

汪其达怀恨在心,

这恨一装心里便是30年。

查到黄公望的行踪后,

他就偷偷下了毒手,

要致黄公望于死地。

幸运的是,

一个过路的樵夫把黄公望救了起来。

这个樵夫古道热肠,

他跟黄公望说:

既然有人要害你,

你也这么大年龄了,

又不能自保,

我家住在江边的山上,

你就住我家吧。

黄公望步履蹒跚,

跟着樵夫来到一个叫庙山坞的山沟里。

这里零星住着七八户人家,

此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江,

举目四望,山峦起伏、林木葱笼、江水如练,

整个富春江尽收眼底,

景致奇美。

黄公望这一住就是四年。

这四年里,

他天一亮就戴着竹笠、

穿着芒鞋出门,

心随念走,

身随缘走。

沿江数十里,

遇到好景就停下来画,

风雨无阻。

周围的人都说:

这个老人都快死的年纪了,

每天还活得匆匆忙忙,

何必呢?

而对于黄公望来说,

死是一件并不着急的事,

他每天快要忙死了,

忙着做自己该做的事。

有画不完的画、

写不完的字、

走不完的路、

看不完的景。

除了画画,

黄公望也常常接济村里人。

有一次,

他拿出一幅画,

落款“大痴道人”,

让樵夫带到城里去卖,

并嘱咐:没有十两银子不要出手。

樵夫一听,

这张皱巴巴的纸要卖十两银子,

觉得这老人准是想钱想疯了。

当他来到集市铺开那张纸,

立马有买家过来,

掏出十两银子,

买了就走。

此后,

他每两三个月就让樵夫去卖一幅画,

卖画所得全部接济村民。

80岁那年,

他正式画《富春山居图》。

4年之后,

黄公望84岁,

被后世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之一的《富春山居图》问世。

画里有8个人,

一般人只能找到5个。

在黄公望看来,

人在山水之中,

不需要被别人看到,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黄公望将《富春山居图》画完,

他长舒一口气,

重重将笔扔入江中,

长吁:这一生,我完成了。

而在这几年里,

他的师弟无用也一直到处找他。

公元1353年,

无用师弟终于通过卖画的樵夫找到了他。

当看到巧夺天工的《富春山居图》时,

无用师弟热泪纵横。

而喜极而泣的黄公望则不发一言,

悄然在画卷题字,

举手将自己用生命书写的《富春山居图》,

赠予了无用师弟。

一年后,

黄公望长笑而逝。

富春江一带景致

600多年过去,

当今也有无数后人曾去富春江一带,

去寻找黄公望笔下的实景,

甚至拍下照片回来作比对,

他们一边看一边感叹:

黄公望画的不止是美景,

这画里有他的精神诉求,

以及他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

记得当代作家余秋雨先生说过:

《富春山居图》是文人画集大成者!

黄公望用一幅美术长卷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哲学,

而历史上把表达自己哲学观念融入文人画,

就是由这幅画开始的。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1350年完成,耗时4年。

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全卷手机横屏观看更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