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愿意对世界妥协的时候,往往是人生变好的开始

生活给予一个人的不只是麻木,还有智慧。

年少的时候,我们对生活怀揣着热情和美好的期待,但是经历一些事情之后却看清了现实,此时总有人抱怨生活拔掉了自己身上的刺,让自己变得麻木。

其实我们换一种眼光看待这种状态,这并非是一件坏事,生活除了让自己变得麻木之外,更多的是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更好的去对待生活。

很多人年少轻狂的时候总想改变世界,但是最后才发现,最应该改变的是自己,应该让自己去适应这个世界。

所以有一天被生活拔去身上的刺,愿意对世界妥协的时候,往往是人生变好的开始,因为你学会了适应人生的规律。

在道家思想中有这样一个概念:人的主观妄为,在很多时候是背离客观规律的祸患根源。

人有贪婪之心,人有好胜之欲,但是对于自然规律来说,贪婪与好胜都是让人生糟糕的根源,而去除这些祸患,我们才能更好的生活,这也是古人所说外圆内方的道理。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有生命的一类。因此兵强则败,木强则被伐被烧,强大处于下位,柔弱处于上位。

看似坚硬的事物往往会让自己走向灭亡,而那些看似低姿态的柔弱,却会让自己越来越强大,这就是道之主宰的规律,当然这种规律是在世俗认知之上。

所以换一种心态去看世界,当你以为自己能够居于万物之上,以强姿态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时候,往往是糟糕的开始;反之,当你以为自己被生活折磨的麻木,磨平了棱角,拔掉了刺,开始被动适应生活的时候,反而是使人生走向美好的机缘。

《菜根谭》说: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愤世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能够建立宏大功业的人,大多是处世谦虚圆融的人,容易失败而抓不住机会的人,一定是性情刚愎固执的人。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以柔弱的姿态进行着,所有美好的人生都是从谦虚圆润的态度中生来。

有的人拔尖逞能,有的人自高自大,有的人沾沾自喜,这些所有过于强盛的姿态都会影响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所以,生活中有一些小人品德低下,但是他处事圆润,照样混得风生水起。而有一些人心地善良,但内心耿直,同样活的嘈杂和糟糕。

就好像古时候的刘邦与项羽,别人称项羽为“鬼雄,人杰”,却以“无赖”称呼刘邦,但是最终刘邦却一统天下,建立了汉朝。

当刘邦亲自在洛阳南宫大摆宴席,款待文武群臣的时候,刘邦问:“诸位爱卿,请你们告诉我为什么我可以得天下,而项羽失天下?”

其中一位大臣说:“陛下虽然平时傲慢,经常发脾气,但是赏罚分明,量才适用,所以将士投靠你,项羽表面仁慈,待人恭敬,但是刚愎自用,猜疑群臣,这是他失天下的原因,另外陛下派人攻池掠地,能将胜利分给众将士,和大家一同分享,而霸王项羽则加害有功之臣,这也让他失去了天下。”

接着刘邦补充到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运筹帷幄方面,我不如张良;管理国家方面,我不如萧何;统领军马方面,我不如韩信,三人都是豪杰,天下奇才,但是我能相信并任用他们,所以得天下,而项羽只有一个谋臣范增,可项羽还不信任他,这就是他必然败亡的原因。”

反观项羽和刘邦,刘邦之所以胜于项羽的根本原因,更得益于“无赖”这一个称呼。

一个人被惯之于“无赖”之名,更是因为他放弃了清高的架子,以圆润谦虚的态度容人用人,而这正是让一个人有所成就的根本。

项羽虽然仁慈,待人恭敬,但是不够圆滑,处事不够谦虚,这才是处事之大忌。

所以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如果想有一番作为,必须要记住,圆润永远是最好的处事状态,因为这个世界,永远偏向于柔和与圆润的人,当我们保留内心正直的同时,不妨以圆润处事,方能收获惊喜。

文|国学书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