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约读】石金鸣:贾兰坡的故事
有这样一群人······
一把铲子,一个刷子,一支铅笔就是他们的日常工具。他们寻找着岁月的蛛丝马迹,设想,还原,求证···
在他们的记录里,人类的脚步逐渐清晰而坚定,历史的面目不再模糊。而他们乐此不疲,终其一生。这就是考古学家。
在考古人的眼中,他们究竟如何饱有一颗积极向上的灵魂?在考古路上他们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艰辛往事?
约读栏目将为您揭开考古学家的神秘面纱,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那些曾在山西留下的珍贵记忆就在考古学家的声音里,他们带着故事而来,邀您一起分享山西博物院“晋魂”陈列里文物背后的故事。
第一期:贾兰坡的故事
约读嘉宾:石金鸣
约读第一期:贾兰坡的故事来自山西博物院00:0019:44
本期约读嘉宾介绍:
石金鸣 山西博物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在柿子滩遗址群实施的田野调查与发掘方法在国内旧石器考古领域处于领先水平,获“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奖”。
石金鸣院长
以下为音频内容节选:
贾兰坡
贾兰坡,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08年出生于河北省玉田县,13岁随父亲到北平上学,在北京汇文学校高中毕业。1931年考入了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1935年全面主持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工作,1936年11月,发现了3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
1960年开始,贾兰坡领导的联合考古队展开了正式的发掘,尤其是对编号为西侯度6053地点、匼河6054、6055地点做了重点发掘,获得了一批珍贵的动物化石和石器。
1960年 西侯度遗址
西侯度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境内,距今约180万年,是中国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旧石器文化遗存之一。贾兰坡对这里出土的32件石器标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解读。这些看似简单的石块蕴藏了许多早期人类宝贵的行为信息。
西侯度采集石器
西侯度的石器技术兼有原始与进步的双重特色。在制作技术和工具类型方面显得比较原始而古朴,但是从其生产的全过程来分析依然有一些进步的因素,因而,贾兰坡提出了大胆的观点:“这仍然不是人类最原始的石器。”
西侯度出土动物化石
西侯度遗址出土了很多动物化石,有大象、犀牛、四不像鹿、羚羊、三趾马等,贾兰坡认为动物群的生活习性反映了当时西侯度一带有森林、草原、河流、湖泊,环境优美,气候温暖湿润,很适合人类生存。
1954年丁村54:100地点犀牛化石发掘现场。前排面向者为裴文中教授,对面戴眼镜者为贾兰坡教授,后排左起为程玉树、王建、付子安。
匼河遗址
1962年贾兰坡、王择义、王建出版了研究专著《匼河—山西西南部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他们认为匼河遗址的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或更早一些,动物化石有剑齿象、野马、水牛、梅花鹿等,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时代要早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对于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研究来说,这的确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
石金鸣院长与贾兰坡教授在一起
约读嘉宾推荐书目:
《泥河湾期的地层才是最早人类的脚踏地》,《科学通报》,1957年第一期
《匼河—山西西南部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 科学出版社,1962年
《西侯度—山西更新世早期古文化遗址》,文物出版社,1978年
《上新世地层中应有最早的人类遗骸及文化遗存》,《文物》,1982年第二期
《贾兰坡旧石器时代考古论文选》,文物出版社,1984年
《天道酬勤桃李香—贾兰坡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