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 冷月的随笔《我要住到黄石钟楼去》

我要住到黄石钟楼去

这是我四十年多前的一个梦了。那时候,我大约八、九岁吧。一九八0年五月一日,黄石钟楼的钟声正式敲响的那天,我恰巧到黄石玩,住在姨妈家。姨妈家在黄石钟楼附件,黄石八中前面,火车站斜对面,离黄石客运站似乎也不远。
记得小时候,每年暑假,我都要随母亲到姨妈家,我们总是走近两个小时的乡村小路,到铁山再坐火车去。卖火车票的问:到哪呀?母亲答:黄石钟楼。在黄石站下了火车,穿过一个满是莲花的荷塘,便能看到姨妈家的窗台了。
姨妈家住的是一个五屋楼的顶楼——那栋楼西北向最横头一家,一个小小的开放式阳台,中间一条小巷,与对面五层楼的人家隔巷相望。
小巷的夜晚,是寂静的;但一到早上,随着钟楼东方红的钟声响起,小巷内顿时热闹起来,赶着上班的大哥大姐们骑着自行车,“铃铃”穿过小巷拥挤的人流;炸油条馄饨的,蒸馒头包子的师傅,穿着白衣褂,手脚忙个不停;大妈大叔和阿姨拿着小竹箕排队买油条;油条混和包子的香气穿过人流,在空中袅袅,传到姨妈家阳台上来。
我喜欢坐在姨妈家阳台上看这城市热闹的人流和风景,感受这城市的烟火气息。当姨妈端一小竹箕油条和馒头“咚咚咚”上楼来的时候,小巷内的杂货铺、裁缝铺也陆陆续续开门了。姨父麻利地吃完早餐,穿上深绿色裤子白衬衣,一身整洁的衣服下楼上班去。
傍晚,小巷又是人来人往,“车铃铃”声声不断。钟楼的钟声悠悠响了六声的时候,姨父下班回家了。趁等姨妈晚饭端上桌的间隙,姨父就到阳台上莳弄花草。姨父边弄花草边告诉我各种花的名字,对我讲她们是从哪里来,她们各自的生活习性又是怎样的。也就是那时那地,我认识了美丽的茉莉花,鲜红的鸡冠花,还有红红黄黄的太阳花,从此,我便爱上了她们。
我坐在姨妈家阳台竹床上,扒着到处看,我还看对面人家的阳台。一盆火红的鸡冠花,与姨妈家阳台上那盆白绿的茉莉花遥相呼应;有人常坐在阳台上看报纸,一旁的竹椅上放着报刊杂志。透过阳台,看到屋内整洁干净,有小孩在窗前桌子上做作业。
姨妈家有五个孩子——我的三个表姐两个表哥。大表姐在百货大楼上班;二表姐在新华书店上班;大表哥在冶钢上班;三表姐和小表哥在黄石八中读书,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
母亲要扯布做衣服或送礼用,姨妈说,找“元(我大表姐)”去,她在百货大楼上班。从姨妈家出来,经小巷,到消防大队右拐,过姨父上班的黄石钟楼,向东约500米,就到百货大楼了。百货大楼窗明几净,商品琳琅满目,女服务员站在玻璃柜台内,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笑迎我们,热情得很。后来,每每读诗,读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我总会想起她们。
从百货大楼回家,姨妈说,“虹(我二表姐)“那个新华书店的书可多啦,走,带你们瞧瞧去。还是过姨父上班的那个钟楼,向西往前走不远,便是二表姐所在的黄石新华书店了。书柜上摆满了各种图书,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国经典童话故事……我一眼就看到它们了,我拿起这本又放下那本,真不知看哪本好?!新华书店门前,有一个大花坛,姨妈还带我们到那里拍照。
是个周末吧,二表姐下班,说带我去体育馆看大表哥“华”打篮球。原来大表哥还是市男子篮球队的,怪不得那样朴实干练。我毫不犹豫地跟了去。从姨父单位钟楼向北行走,路上行人拥挤,车流不息,卖麦芽糖的,捏小泥人儿的小贩叫卖声不断。我紧紧地跟在表姐后面,生怕掉了,两个手心、身上都紧张得直冒汗。篮球场在室内,“好高大的屋子!”我一进去就惊住了,极好奇地四处张望,“嘭嘭”的运球声,“嘟嘟”的口哨声,场面紧张激烈。“大表哥呢?”我四处搜寻,顺着二表姐的手指望去,“哦,那个穿蓝色球服的,不是大表哥吗?!”大表哥和他的队友,个个活力四射——运球,传球,接球,投篮!
离姨妈家不远,站在姨妈家一房间窗台前可看到,钟楼的东面,便是中医院和黄石八中了。有天晚上,我看到小表哥的老师来家访。那老师四十岁开外,温文尔雅,和声细气地跟姨妈讲小表哥在学校的表现。
真是岁月静好!我好羡慕姨妈家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我们在黄石钟楼姨妈家,一住就是几天。母亲惦记着家里的农活,我也不得不随母亲回去了。姨妈把我们送到火车站,还帮我们买了火车票。我和母亲在铁山站下火车,路上突遇瓢泼大雨,全身都被淋透了,在一个叫黄金陆的村子,遇到好心人家收留了我们。那晚,那家大娘在堂屋里烧了一盆火,为我们烘烤湿衣服。第二天要回去的时候,大娘笑着说:你就留在这里,好不好?我急忙抱住母亲的腿,扯着母亲的衣襟,仰着头,对母亲说:不,不,我要住到黄石钟楼去!
话一说出口,从此便在心里生了根。村里的玩伴小学都未读完,一个一个地相继弃学,而我无论条件环境多么艰难,都要坚持读书求学,但高考还是落榜了,那时,没有城市户口,不能解决工作关系,彷徨痛苦纠缠着我;后考上华中科技大(在黄石落户工作后),拿到录取通知书,我居然又轻易放弃了……在漫长的岁月里,我常常想,这一切的一切,难道都是因为那句“我要住到黄石钟楼去“么?!
好在,天如人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父亲落实政策,重返工作岗位,逐步地解决了我们姊妹几个的户口和工作关系;九十年代,我们家终于在黄石钟楼附近买了房,全家都搬到了黄石;由于享受良好的教育,侄儿侄女孩子们都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向更精深处发展。在那里,我已居住近三十年,大凡有人问,住哪儿呀?我会答:黄石钟楼。
如今,黄石发展日新月异。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一座座拨地而起;一个一个的园区、开发区相继建成;还有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奥体中心等多元文化新高地不断打造,工作居住环境十分优越。交通四通八达,路网覆盖到了乡村各个角落,从我老家驾车到黄石四十分钟的路程,到武汉也不过一个小时而已,出行十分便捷;城乡差距不再。
黄石从沿江发展到环磁湖开发,再到环大冶湖开发,随着一个现代化的特大城市格局的拉开,黄石的城市中心也逐渐南移,武商购物、摩尔城、万达广场,一个一个的商圈已然形成,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黄石钟楼“于我,就是黄石这座城市的魂,它不息的钟声让我魂牵梦绕……

2021年2月10日除夕前夜

原载3月9日《黄石日报·西塞山副刊》

冷月,湖北大冶人。某国企职员,黄石市作协会员。与文字相伴已久。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一个遵从内心的人。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阅读悦读丨小说】李芳洲《姨妈》

    <阅读悦读>2017年10月热文榜(附平台选题) 文/李芳洲 [作者简介]李芳洲,四川省作协诗人.作家.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高级心理咨询师.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一 四月把阳光铺满蓉城大 ...

  • 表嫂是表姐

    文\巴山蜀雨 引子:亲家公在修铁路一次塌方中去世,亲家婆一个人顶起全家重担,硬是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一点也不落后. 大姨嫁到大姨父家,按道理说日子也还活络,只是肚皮不争气,连续生下俩个女儿,在亲家婆眼 ...

  • 【阅读悦读丨小说】李芳洲《要和平,不要战争》(下)

    [阅读悦读丨书讯]<时光流沙·红颜殇>新鲜出炉! 文/李芳洲 [作者简介]李芳洲,四川省作协诗人.作家.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高级心理咨询师.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十一 黄昏时分,冷风气势 ...

  • 回绥宁奔丧:天堂有路,姨妈一路走好!

    点击上方 "蓝字"关注邵阳同城生活圈 时事热点新闻爆料投稿广告爱心 姨父对姨妈的一生评价,请点击视频观看↑↑ 春天,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细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波歌是一个有故事的 ...

  • 去女儿家里帮看孩子,我带的钱花完了,女儿女婿没反应,怎么办?

    姨妈刚到表姐家的时候,她除了要负责带孩子,还要负责表姐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开销,慢慢地,姨妈越来越不甘心.她暗示了表姐几次,表姐主动给了她两次钱后就不再给了.后来姨妈想了个法子,现在表姐不仅每个月主动给 ...

  • 你已老去,我已长大:见一次少一次

    上期文章:活着,你用了几分力气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海风讲故事(ID:haishangfeng2016) 01 暑假,与久未谋面的三姨妈一家小聚.姨妈掐指算来:这姑娘懒呀,十年了,从我在市里住院做手 ...

  • 【原创】情缘

    第322篇文章        图片:网络 品味多彩人生 前几天晚上忽然梦到了姨父,他和我聊了好多事情.醒来时,才发现原来是做梦.这让我又想起了我和他之间的点点滴滴. 妈妈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一个姐姐, ...

  • [黄石文坛] 冷月的随笔《满地槐花淡淡香》

    满地槐花淡淡香   见到满地的槐花是在上东方山的路上.   路的两旁翠竹青青,芦苇丛爬满了山坡.走了近两个小时,我们还未能爬到山顶,正在急急地喘气,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忽地一抬头,坡路上满地的槐花,浅 ...

  • [黄石文坛] 冷月的随笔《磁湖絮语》(三篇)

    江南旧雨  小城有一车站,叫"江南旧雨",从沈家营经牛尾巴,沿磁湖北岸西行,过桂花广场便是.每次坐车,茫然地看着窗外,恍惚出神之时,忽听到报"江南旧雨",心一下 ...

  • [黄石文坛] 冷月的随笔《笑口常开》

    笑口常开 中学时代,在一个新年晚会上收到这样一份祝词:笑口常开.时隔二十年,这四个字时时浮现在我的脑际,使我不能忘怀.那时候同学们在祝词里彼此用得多的是"大展鸿图"."新 ...

  • [黄石文坛]彭丽丽的随笔《​腊月糍粑香》

    腊月糍粑香  街边一家面馆里在打糍粑.   搬来县城十年,卖糍粑的见得不少,打糍粑却是头一回见.   记忆中打糍粑的日子总是阴雨天,并不是特意挑选的,实在是腊月里晴天太少.打糍粑需要排队,我便多了一项 ...

  • [黄石文坛]浩然的随笔《忆母校》

    忆母校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几度春秋,几届良师,几多同窗.今天因为外甥读书的事,走进我的母校--茗山中学,看到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操场和跑道,我心潮澎湃,如平静的湖面投了一颗石子,久久不能平静. ...

  • [黄石文坛] 乐歌的随笔《乡愁是一碗包面》

    乡愁是一碗包面   屈指算来,出外谋生已三十载,尝过许多南北菜肴.东西风味,最忘不了的还是家乡的味道.包面,就是家乡人眼里最美味.最经济实惠.最能凝结家庭情感的一道传统美食,又名馄饨,也有的地方叫抄手 ...

  • [黄石文坛]朱光的随笔《打电话的往事》

    打电话的往事   如今,人们打电话.聊微信是工作.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常态,甚至成为一种日常习惯.可是,你知道五十多年前,打个电话有多艰难吗?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下乡插队在梁子湖畔一个小山村.那里 ...

  • [黄石文坛] 乐歌的随笔《叶子教练,播撒爱与善的种子》

    叶子教练,播撒爱与善的种子  叶子,是我一位跑友,为人低调淡然,看起来普普通通.她除了跑步,更愿意与跑友分享健康跑步知识,喜欢带着跑友训练,把科学的跑步理念和方法传授给大家,被我们亲切地称为" ...

  • [黄石文坛]王涛的随笔《茶色青青​​》

    茶色青青 认识一个地方,是从那里独有的风物开始的.比如去雅安,往往是从一杯青绿的茶开始的.初到雅安最常见的情形是,主人给你端上一杯茶,然后问你,听说过一句诗没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接着就眉飞色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