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紫璇的画意诗情

若以画的种类来分别,我常是把油画家当小说家看待的。

传统写实的油画,光调与刻画的细腻,恰似小说里的笔划。

记得徐悲鸿回锅第二次当北京艺专校长时,提出改良国画,他的具体措施是,画国画的学生在分科之前,必须先画两年素描。

同时,“写实”和“造型”的概念,也与传统派讲究的“气韵”、“师古”、“临摹”等方法完全抵触。

这桩公案放到文学框架里,无疑是逼迫写诗的,要先练习小说的画人状物之基本功。

徐校长对中国画的改良想法,有了旅欧的比较文化的高度,却少了一些对中国文化里的精神与审美特质的深刻透视。

这是我看邢紫璇画展时偶尔想到的。

以“时光印记”为题,邢紫璇举办的油画回顾展,我看淮师大领导、文旅体局的负责同志,市美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都来了。

画展特意安排在淮师大美术学院展厅,也有它的老毕业生向母校汇报的意思。

观展后,网友半夏评价道:油画因丰富色彩和力度感而被称为绘画中的交响乐,今观紫璇的作品,惊讶其画艺的突飞猛进。画展作品自由奔放,轻快灵活,结构、色彩 、多曲线的笔法,光影的美丽,或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或是和谐优美感。

她评出了很有些深度的自我感受。

但“交响乐”之说,我是绝不能苟同的。

邢紫璇是小说家中的诗人,她拿着小说的材质,做的却是诗歌的把式。

画里的主观情绪,浓重到几乎篇篇都是放歌,或浅唱低吟,或朗声至响遏行云。

我看她的画,感觉就是在读诗。

前辈画家周德坤称其为“表现主义”,淮师大美术学院陈伟院长将其归结为绘画的物理属性与精神属性的统一。

都是察觉、感受到了她的情感与意识在画里的释放。

我一进门就被她迎面的一幅大件“无题”给震撼了。

那里面迸发出的渴望、撕裂与激情,深深的打动了我。

她画里的意象充满当代诗歌热烈、迷茫、矛盾的情绪特质。

技术、色彩都是载体,就是为托举起她的烂漫,她那层层叠叠的情感表达。

这种奔放的艺术姿态,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色彩构图,都是极具感染力的。

所谓感染力,就是看画通常的审美愉悦,被观赏的共情、共鸣所替代。

据说当今欧洲的几大美院,包括徐悲鸿的巴黎母校,都砍掉了素描的练习内容,说是固化了主观对物象的感知,形成了束缚。

当代艺术的油画呈现,也确实反映了超越物象、抵制形似的创作倾向。

画家们不再热衷于表达这个世界是什么,如何的美丑认识,所有关于美的标准答案,都会遭到质疑与唾弃。

从传统的油画培训体系里走出的邢紫璇,显然带有很明确的学院派技法特点,状物、构图与色彩的功底是扎实的。

但她的画里,很多幅都在试图要寻求表达的自由,而非仅仅是笔墨语言的个人辨识度与独特性。

“咏荷”系列最惊艳。

她的绘画激情集中展现在画面里,那里有意欲冲破束缚去赢得自由的天真。

我私下揣度:她若是画中国画,一定是大写意的门徒。

绘画和小说、诗歌一样,都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塑造与成就“我的人生”。

除了感染力,艺术还有自我疗愈性,只是我们不曾看重罢了。

我其实很早就知道了邢紫璇的名字,堂主在东篱搞“十全十美”女画家展,其中就有她。

那是很多年前的邢紫璇。

中间和一群画家在一起吃过一次酒,不生不熟的,话也不多。

有时候,我们通过观察一个人来了解她,还不如直接去欣赏她的作品。

我就觉得邢紫璇选择做一个画画的诗人,真是好。

作者相关文章

小城艺苑:陆军的追寻

能看见十指上的焰火都是诗人

青春的焰火(1)

关注马尔的视觉

(0)

相关推荐